APP下载

林业整地与造林技术

2016-10-20孙玲萍吴大利马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造林方法林业

孙玲萍 吴大利 马伟

摘要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植树造林工作迅速开展,为保证相关工作进展顺利,结合灵武地区实际,对林业整地技术及造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整地技术;造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73-02

灵武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气候上属于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降水量极少,年平均降水量在206~255 mm之间,因此治理沙化一直是当地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造成该地造林立地条件差,给绿化植被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多困难。结合灵武地区实际,对林业整地技术及造林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推动林业发展。

1 林业整地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整地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幼苗的立地条件,进而提高幼苗造林成活率,有利于林分更快郁闭。此外,通过造林整地可有效改善局部小地形,从而改善局部环境的透光度,进而影响土壤性质,最终有利于后期造林工作的开展。此外,整地能够加快枯叶、残枝的腐烂,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更加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增加土壤的养分,改善土壤的性质。因此,造林前的整地工作对于造林成功与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2 整地技术

2.1 整地时机选择

在实际实践中林业工作者发现选择合适的造林时机能够极为显著地提升整地的整体质量,降低劳动量,事半功倍,降低整个造林的成本。可以将造林整地工作同时进行,即通常说的一边整地,一边造林,这种整地方式对于风沙侵蚀严重的地区尤其适用,能够有效地保持土壤中水肥,降低风沙及太阳蒸发造成的养分流失,保证幼苗生长需求,但由于这种整地方式将造林和整地同时进行,对人员安排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实践中不利于整地作用的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整地的时间会在造林季节前的1~2季。例如,准备在春季开始造林的林地就应该在前1年的雨季或者秋季进行。而对于干旱或半干旱区一般会选择在进入雨季前完成整个造林整地工作,以使林地充分吸收水分,保证后期土壤墒情[2]。

2.2 林地清理

林地上生长的杂草、存在的废弃物、碎石块等杂物都会对后期的整地和造林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开始整地前需对林地进行彻底地清理。对于其上生长的杂草目前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清理:一是人工割除清理;二是使用化学药剂处理;三是进行火烧。而对于废弃物、碎石块等杂物则只能通过人工搬运进行处理。

2.3 整地方法

常见的整地方式包括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2种。局部整地又有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块状整地一般是将呈块状的林地进行整体翻恳,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在平原常用的块状整地方法包括坑状、块状和高台等;带状整地是将林地进行长条状翻恳,山地常用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平原地可进行犁沟、带状以及高垄等整地方法。

3 造林技术

造林技术中较为常用的有播种造林、育苗造林以及分殖造林共3种技术,具体选择何种造林技术需要结合地质条件、地形特点、气候状况以及树种的生理特性等多种因素。

3.1 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即通常所说的直接将采集的树种播种在造林地中,又被称作直播造林法,这种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方便简单等优点,且不需提前育苗,在需进行大面积造林地区更加实用[3]。但这种造林方法对立地条件及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均较高,且对造林树种有一定的要求。比较适用于栎类、核桃、油茶以及油桐树等种子体积大,易发芽,来源充足的樹种。且对立地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造林地土壤水肥充足,灾害性因素较少,尤其适用于人烟稀少的地区。需要注意的是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和催芽,从而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提高幼苗抗旱能力。

3.2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指用根系较为完整的苗木进行造林,这种造林方式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差、气候环境恶劣的地区,凭借苗木完整的根系能够完成定植。该造林方法受树种和造林地条件限制较小,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当的操作容易损伤苗木根系,造成其变形、失水,进而影响苗木的成活,因此植苗造林对栽植技术要求较高。植苗造林常用苗木主要包括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在采伐迹地进行苗木更新时也可采用野生苗。对于植苗造林而言,苗木成活的关键在苗木本身能否在栽植后维持水分平衡,因此在造林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应避免苗木水分过度丢失[4]。

3.3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主要是指利用树木或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树木干、枝、根,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造林方法具有花费低、节省时间、技术简单、成活率高且对亲代的优良性状能够较好地保持等优点。但由于在初期营养器官自主从环境中获取养分的能力较差,因此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通常水分、温度必须适宜否则难以成活。此外,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不易大规模推广,且并非所有树木均可采用该法造林,目前主要用于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树种。

4 参考文献

[1] 王晓飞.林业整地技术与造林方法[J].现代园艺,2015(17):88-89.

[2] 赵传华.正确掌握整地技术和造林方法分析[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6):75.

[3] 张鹏,廖声熙,崔凯,等.金沙江构树不同规格整地造林生长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5):2173-2178.

[4] 贺万才,高德志,毛世新,等.对林区营林整地与造林技术措施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4):64-66.

猜你喜欢

造林方法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运用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land produces
营林前造林整地及造林方法研究
谈林业整地技术与造林方法
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分析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