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分段式育苗技术及优势

2016-10-20武小平武忠丁健郭建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甘薯优势

武小平 武忠 丁健 郭建芳

摘要 从育苗前准备、温床制备、种薯筛选及处理、苗床管理、采苗等方面总结了甘薯分段式育苗技术,并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分段式育苗;发芽特点;优势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050-01

Abstract Sweet potato segmented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were summarized from preparation of before raising seedling,preparation of breeding ground,screening and treatment of seed potato,seedbed management,gather etc,and its advantages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sweet potato;segmented germination;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advantages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块根植物,它的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既是我国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之一[1]。

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不同,它没有休眠现象,具有很强的发芽特性,块根发芽时,不定芽从不定芽原基萌发出来,不定芽原基起源于块根中柱鞘或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在薯块膨大过程中就已分化形成,数量很多,为潜伏状态,在一般育苗条件下,芽原基大部分不能分化形成芽,出芽数占芽原基总数的20%~30%[1]。此育苗法首先是利用电热线对甘薯进行集中“爆花”催芽处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氧气条件下,把薯块表面大量潜伏状态的芽原基激活,在芽眼萌动之前,薯皮表面凸起疙瘩,裂开口后,便出现白花绒状,即称为“爆花”,随即萌发出芽,待芽长5 mm时,然后再将“爆花”处理的薯种在酿热物温床排种。酿热物温床为后期恒温长芽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来源,是一种节能、高效的育苗方法。此法有效地解决了苗床种薯腐烂问题,还能早育苗,育壮苗,适时早栽,此法提高了甘薯育苗效率,节约了种薯,有力地促进了山西北部甘薯育苗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高寒山区甘薯育苗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育苗技术

1.1 甘薯育苗前准备

1.1.1 制定育苗计划。晋北地区一般开始栽插时间在5月初,按照薯量600~750 kg/hm2来育苗。

1.1.2 选地建棚、修置凹槽畦。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无病虫,地势稍高,排水良好,有水源、电源,管理方便的地块建棚,棚宽6 m,高2.5 m,棚架用水泥、钢筋制成,扁半圆形,纵横交叉固定,棚膜选用0.065 mm长寿无滴膜,棚膜宽9 m,用压膜线固定,在種薯处理前盖好棚膜,旋耕整平,做成宽1 m、深30 cm的凹槽畦,畦与畦之间做成25 cm宽的土埂,畦长根据地块而定,一般为30~50 m。

1.1.3 酿热物温床制备。在排薯7 d前,在温室大棚凹槽畦铺设酿热物。先在底部铺垫4~5 cm的麦糠或杂草,以隔绝散热,然后用鲜骡马粪、鸡粪或羊粪(未发热的)填入,这种酿热物发酵快,温度高。也可用3份鲜骡马粪配1份浸透水的杂草、秸秆、树叶等拌和均匀,填入坑内。每填1层,泼1次稀人粪尿。酿热物踏实厚度为12 cm,垫上3 cm厚营养土,再铺上2 cm厚细沙。酿热物填入初期,要保持疏松,不踏不压,白天盖上薄膜,使温度保持在10 ℃以上,以利于细菌活动,促进酿热物升温。当酿热物苗床温度升到25 ℃时,选晴天的中午揭开薄膜,把床面踩实、整平,盖上2 cm左右厚的细土,最后用塑料薄膜遮盖育苗床备用,以备排薯[2]。

1.1.4 催芽床制备。种薯集中处理前7 d,在大棚内,预留出一块长2.5 m、宽2 m的平整地块作为集中催芽床使用,选用1 000 W电热线(长100 m)按照间距为5 cm进行“Z”字形铺设,然后在其上铺设5 cm厚草垫,以全部覆盖住电热线为准,外接温控仪、电源备用。

1.2 种薯筛选和处理

1.2.1 精选种薯。选择具有原品种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明显的纯种,要求皮色鲜艳光滑,薯块大小适中,无病无伤,未受冻害、涝害和机械损伤,生命力强健的薯块。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带有病态的不能作种薯。要求薯块大小均匀,单块重150~250 g为宜[3]。

1.2.2 种薯药剂处理。催芽床通电后,使苗床温度稳定在30 ℃左右,将筛选的种薯分装到规格为50 cm×80 cm的塑料网袋中,用51~54 ℃温水浸种10 min,或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10 min,然后整齐地码放在催芽床上,码放高度为100~150 cm,用温水淋湿薯层,再用双层棉被覆盖封严,使整个催芽阶段湿度保持在83%~85%之间,温度控制在36~37 ℃,最外面用塑料布封严。待3~4 d薯块“爆花”后,将温度降低至30~33 ℃,9~10 d后,待90%薯块芽长5 mm,床温控制在23~25 ℃,13~14 d后,准备排薯。

1.3 排薯

采用平排法排薯,保持薯面“上平下不平”,密度20~30 kg/m2,种薯排好后,浇水适量(约为种薯重量的1.5倍),种薯上覆湿润细砂土2~3 cm厚,再覆地膜,注意地膜下撒些作物秸秆,留些空隙以防缺氧烂种。

1.4 苗床管理

排薯后12 d左右,幼苗出土,苗床温度控制在28~33 ℃。当幼苗出土达到60%~70%时,揭去地膜,浇1次透水,苗床温度控制在25~28 ℃,晴天气温较高时,白天揭开大棚两端以防高温烧苗,防止高温(40 ℃以上)烧苗。湿度以床土见干见湿为准。薯苗长20 cm左右,有展开叶6~7片时采用低温(18~20 ℃)进行炼苗(白天通风晾晒)3~5 d[4-5]。

1.5 采苗

薯苗长到25~30 cm时,应及时剪苗,采苗高剪苗,不及时剪苗,会导致薯苗倒伏,降低了苗的质量,同时也延长了繁殖周期,采苗次日追施尿素20~25 g/m2,施肥后用清水淋洗叶面和浇水。

2 优势分析

分段式育苗技术是利用薯块发芽特点,在特定的温度、湿度条件及充足氧气供给条件下,把薯块表面大量潜伏状态的芽原基活化,既挖掘出薯块出苗潜力,也保证了薯块的出苗整齐性,有效地解决了苗床烂薯问题,还能早育苗,育壮苗,为适时早栽、甘薯连年高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苗床出苗多,薯苗整齐,苗质好,节能高效

火坑育苗法、酿热物育苗法温度不容易控制,温度过高容易烧苗,过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往往会造成头茬苗不齐,不匀,数量少,影响栽期。酿热物育苗法,是用大量纤维素的酿热物发出的热量和太阳热能来提高床温。优点是做床简单、成本低,用过的酿热物还可用作肥料,省工、出苗早、粗壮、苗成活率高;缺点是升温慢,可控性差,头茬出苗较少。火坑育苗法由于温度不易控制,温度过低达不到催芽效果,温度过高,由于苗床各部位受热不均而造成局部温度过高,薯块容易发生热伤腐烂。

而分段式育苗技术,通过电热线高温控仪控制催芽阶段的温度,把潜伏状态的芽原基激活成幼芽,不仅提高了种薯出苗量,而且温度可控,不容易出现烧苗现象,薯块在集中 “爆花”催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而火坑育苗法、酿热物育苗法均采用直接排种法,覆土浇水后,氧气供给有限,限制了种薯的呼吸强度,抑制了芽的诱导和分化,影响了出芽的数量。因此,“爆花”催芽法更有利于芽的生长,不但出苗多,苗齐,均匀,长势强,而且头茬芽数量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此育苗法头茬苗出苗数量比直接排种法数量增加30%~60%以上,比酿热物育苗法头茬苗数量增加30%~45%,比火坑育苗法增加30%左右,比电热线直排法育苗技术增加15%,比以上3种育苗法节约种薯25%以上。

2.2 防病效果好

分段式育苗中集中“爆花”催芽階段,温度控制在36~37 ℃(4~5 d),不但种薯萌动“爆花”快,而且对甘薯“两病”(黑斑病和软腐病)的防治也有良好效果。由于甘薯“两病” 均不耐高温,高温既能促进薯块伤口愈合,还可产生甘薯酮抑制黑斑病的繁殖和蔓延,防病效果高达90%以上,软腐病孢子对高温抵抗力很弱,36~38 ℃高温经10 min即全部杀死[6-8]。即使有在“爆花”催芽过程中腐烂的种薯,在排薯筛选的时候也能剔除出去,因此分段式育苗技术基本无病害,栽后不倒苗,苗全,苗旺,生育良好。而酿热物育苗法、火坑育苗法、电热线育苗法均是直接排薯上床,对于一些种薯带有黑斑病、软腐病及茎线虫病的病菌以及种薯受冻害、涝害、热害或有伤口的种薯,若在排薯时没有剔除出去,均能引起烂床。

2.3 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分段式育苗技术采用的是温控仪来控制催芽床的温度,省工省时,而火坑育苗法、酿热物育苗法经常需要晚上采取保温措施,劳动强度大,费心劳神。

3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袁阿弟.甘薯酿热物温床育苗技术要点[J].福建农业科技,2005(1):13.

[3] 武小平,郭耀东,温日宇,等.种薯大小对脱毒甘薯出苗数量和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273-12274.

[4] 王裕欣,肖利贞.甘薯产业化经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5] 张正学.甘薯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229-230.

[6] 樊平.甘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01(7):25.

[7] 董素艳.甘薯高温育苗技术[J].河北农业,2008(4):5-7.

[8] 王钊,刘明慧,豆丽娟,等.甘薯高温催芽育苗技术[J].北京农业,2008(1):26-27.

猜你喜欢

甘薯优势
甘薯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画与话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紫甘薯浓缩澄清汁生产技术
甜甘薯
甘薯的储存
第二优势
从优势的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