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种密度与基本苗对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生长的影响

2016-10-20孙如银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影响

孙如银

摘要 针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设计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基本苗开展试验,调查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产量,从而确定机插的最优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出发以取秧块面积2.24~2.38 cm2、盘播种密度为75 g的处理对于机插中籼稻徽两优996比较适宜。

关键词 机插中籼稻;播种密度;基本苗;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021-02

为了探明研究杂交中籼稻机插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基本苗配置对产量形成的影响,2015年5月,笔者开展了机插杂交中籼水稻不同播种密度、基本苗试验,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为天长市永丰镇桥湾试验示范基地,面积为1 600 m2,供试水稻品种为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996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硬盘营养土旱育秧方式,播种密度设置2种盘播种量:56 g/盘和75 g/盘;并通过调节秧针纵、横取秧块面积来调节基本苗。秧龄20 d,6月14日机插。选择PF48插秧机作业,株行距为30 cm×14 cm,通过调节秧爪纵、横取样量来调节基本苗。采取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定点调查相结合,设10个处理,分别为56-T1、56-T2、56-T3、56-T4、56-T5、75-1、75-T2、75-T3、75-T4、75-T5(表1)。3次重复。

1.3 试验方法

肥料运筹为施纯N 24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6∶1∶3,分蘖肥于机插后5~7 d一次性施,穗肥于倒2.5叶一次性施;P2O5 75 kg/hm2和K2O 225 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基施,结合施分蘖肥拌苯噻酰草胺、芐嘧磺隆除草1次,防病治虫3次,其他管理措施统一按机插高产栽培来实施[1-3]。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在移栽的前1 d,对2个播种量处理下的秧苗素质进行调查,测定根鲜重、根干重、叶龄、苗高、10苗茎干重、茎基宽、根系数量等。机插后2 d,对机插质量进行了调查,以2、3苗为准计算机插均匀度、每穴苗数和漏插率。移栽后分品种每小区定点移栽带标记秧苗10株,拔节前每5 d跟踪调查茎蘖数1次;并于有效分蘗临界叶龄期即N-n期(N为品种主茎总叶数,n为品种主茎伸长节间数)、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随机普查50穴。成熟期进行理论测产,调查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收割时每小区单打单收,调查实际产量[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不同处理秧苗素质情况详见表2。由表2可知,盘播种量为56 g处理的秧苗的根鲜重、根干重、茎干重、茎基宽、苗高都比盘播种量为75 g的秧苗要大,说明盘播种密度小的秧苗整体素质要高于播种密度大的秧苗,主要是机插秧盘育秧密度大,但盘秧生长后期叶面积指数达到4时,个体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盘播种量为75 g的秧苗受到抑制的时间提前,而盘播种量为56 g的秧苗受到抑制的时间大大地推迟了,也证明了稀播利于秧苗生长。

2.2 移栽质量

不同处理的机插均匀度和漏差率见表3。由表3可知,随着盘播种密度的增加和取秧块面积的增大,每穴苗数有增大的趋势,但机插均匀度这种趋势表现得不明显;漏插率随着取秧面积增大而下降,同样也与盘播种密度有一定关系,盘播种密度小的漏插率要大于播种密度大的。

2.3 分蘖动态及成穗情况

由表4可知,处理56-T1、56-T2、75-T1、75-T2的高峰苗期都要推迟7月29日左右,说明无论播量多少,取秧块面积过小的处理分蘖高峰期都延迟;并且高峰苗数虽多但下降快,说明大多数属于无效分蘖,不利于机插中籼稻中期的平衡生长。

2.4 产量及其构成

由表5可知,处理56-T5、75-T4、75-T3的实产依次排在第1、2、3名,56-T1、75-T2、56-T2处理的实产依次排在倒数1、2、3名,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上,说明基本苗数偏少、分蘖偏迟,难以形成机插中籼稻的足蘖、大穗,不利于机插中籼稻徽两优996的高产。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盘播量56 g的秧苗素质好于75 g的秧苗素质,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逐渐增加。盘播量56 g、横向纵向取秧块量的面积为2.38 c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10 984.80 kg/hm2;其次为盘播量75 g、横向纵向取秧块量的面积为2.24 cm2的处理;以盘播量56 g、横向纵向取秧块量的面积为0.86 cm2的处理产量低。从漏插率的统计来看,栽插时取秧块量的面积越大漏插率越低,但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出发以取秧块面积2 cm2以下的处理较适宜;同时播量小而取秧面积过小时,生产中不宜使用。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出发以取秧块面积2.24~2.38 cm2、盘播种密度为75 g的处理较适宜;盘播量低于75 g而机插取秧面积小于2.24 cm2时,将增加漏插率,增加补秧费用,生产中不建议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张选怀,瞿廷广,王小怀,等.机插稻不同基本苗试验[J].农业装备技术,2005(2):23-25.

[2] 钱银飞,张洪程,李杰,等.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增刊):316-322.

[3] 隋鑫,任海,李宝军,等.移栽基本苗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盐粳1202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7):24-25.

[4] 陈厚存,宗式华,蔡连贵,等.水稻抛秧基本苗与密度配置研究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1(1):30-32.

[5] 尤宁益,陈东水,胡听南,等.适当增加基本苗 提高水稻产量水平[J].上海农业科技,2006(6):53-54.

[6] 那永光,张昌爱.水稻品种栽培密度的确定方法浅议[J].现代化农业,2005(4):13-14.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