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今日头条”的崛起探寻广播电台客户端的发展策略

2016-10-20吴志超

中国广播 2016年8期
关键词:今日头条广播电台客户端

吴志超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广播电台积极探索融合道路,试水客户端,抢滩用户市场,但同时出现了信息过载、内容产品同质化、互动方式流于表层等诸多问题,用户体验亟待优化。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的崛起为广播电台客户端的发展带来很多启发。本文以“今日头条”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应用、内容生产、互动方式三个方面总结了其创新之处,以期为广播电台客户端良性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今日头条 广播电台 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新闻资讯类应用软件“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机器学习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主要以客户端形式运行于智能手机平台。从2012年8月上线之初,就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关注。截至2016年2月,累计激活用户4亿,日活跃度超过4000万。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用户的拥趸为“今日头条” 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此外,2015年1月国内最早关注智能硬件行业的互联网科技媒体“雷锋网”授予“今日头条”“2014年度十佳应用——最佳新闻资讯奖”,2015年2月新浪科技授予“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2014新浪科技年度新锐科技领袖”的荣誉称号。可以说,“今日头条”已成为时下新闻资讯类客户端的领跑者,它的创新之处为广播电台客户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今日头条”的创新之处

(一)推荐算法,洞见用户需求

推荐算法是指通过积累用户的行为,利用一些数学算法,推测出用户的偏好。“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在众多新闻资讯客户端的“诸侯纷战”中脱颖而出,其所依托的推荐算法技术功不可没,而这项技术由服务器所承担。“今日头条”公司有超过1000台服务器,服务器不仅可以通过用户绑定的社交媒体以及用户的点击、评论、分享等行为判读用户的兴趣点,以此推送专属个人的头条新闻,还能精细分析资讯的特征,通过分析资讯的主题、来源、互动情况等主动找到感兴趣的用户。“今日头条”通过这项技术,平均每天把超过20万条资讯精准地投放给目标用户。此外,服务器还能自动匹配环境特征,如通过对用户的全球定位,判断用户是在常住地还是处于旅行状态等,满足用户对某地的信息需求。随着用户使用时长的逐渐增加以及算法的不断演进,“今日头条”能精准匹配用户标签,实现内容推送的“千人千面”,达到“越多人用越好用、用得越多越好用”的效果。

(二)“头条号”,分发优质内容

“今日头条”并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的精细推送,其所推送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其他媒体。旗下的“头条号”是一个信息分发平台,上线三年以来,头条账号的数量超过3.5万个,且新增账号以每周近10%的环比速度上升。这些头条号的作者既有马未都等专业人士,也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此外还有诸如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构、百度钱包等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头条号”不仅提升了入驻的个人、媒体以及其他机构组织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同时也为不同的用户分发了不同的优质内容。它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长尾内容”的创作与分发。“头条号”分类多样,其中不乏专写农业类、技术类等小众信息的账号,如专写挖掘机的账号“工程机械消息助手”。与微信公众号相比,“头条号”的优势在于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对小众信息有需求的用户并实时推送。在公众号上阅读量也许只有几百的小众信息,通过“头条号”的分发可以让该信息自动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阅读量,效率更高,既优化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也为小众信息提供了生存之道。

(三)社交化阅读,提升用户黏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人们由过去“你写我看”的传统阅读方式逐渐向社交化阅读方式转变。“今日头条”注重社交属性的开发,引入用户社交网络的关系链,加入了社交互动元素,构成了社交化的阅读方式。用户不仅可以将新闻内容转发到微博、微信等平台,满足自身分享信息的需求,还可以实时关注好友的阅读动态,浏览他们收藏和评论的新闻信息,彼此点赞、交流,有效实现了新闻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的双重互动。社交化阅读方式让“今日头条”的用户不再“形单影只”,他们既可以与好友一起品评时事,加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还借助分享的内容向他人展示了自己的学识、品位,满足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今日头条”的社交化阅读方式让用户建立起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节点,在与其他节点随时随地互动的氛围中构建起一个良性互动网络,置身其中,用户获得了一种社会存在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活跃度与黏合度。

二、“今日头条”带给广播电台客户端的启示

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快媒体的转型发展,不少传统广播媒体纷纷开发移动客户端。虽然一些广播电台客户端已在用户群中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运营的时间较短,缺乏管理经验,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而“今日头条”的创新之处为广播电台客户端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如下的借鉴。

(一)依托大数据,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垃圾信息泛滥。面对杂乱无章的信息,受众需要获取的是经过筛选的、令其感兴趣的信息。“今日头条”利用算法推荐技术来分析用户喜好,从而匹配个性化信息。纵观当下的广播电台客户端,大多数依然秉承“一股脑”制作节目、“一刀切”呈现节目的理念,忽略了用户对节目内容的兴趣点以及接受程度。要想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广播电台客户端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用户的需求与偏好,及时调整后续节目的制作与推送,迎合用户的需求与喜好。一方面可以通过用户绑定的社交媒体,建立“兴趣图谱”,推断用户的兴趣范围;另一方面可追踪用户一段时间内的收听行为,其中用户的收听内容、收听时段与时长以及转发、点赞、收藏等行为均是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与兴趣的重要指标,以便对用户进行细分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制作节目、有针对性地推送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有效规避了信息过载的问题,也降低了节目创新的风险。

(二)跨媒介合作,廣泛吸纳优势资源

广播电台客户端依托母体,聚合了电台原有的优势资源,又以碎片化的方式将节目呈现给用户,迎合了当下人们的阅听习惯,成功地将广播原有的一部分听众转化为客户端用户。但是,要想持久留住用户,不能“闭门造车”,应逐步走向跨媒介的开放式合作生产,以声音为基础呈现出更丰富的优质内容。“今日头条”在这一点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除了有3.5万多个头条号源源不断地为“今日头条”贡献海量资源外,它还注重与其他媒体合作,获得的独家信息赚足了用户眼球。效仿“今日头条”,广播电台客户端要开放胸怀,打通不同媒介间的壁垒,广泛吸纳高水平的跨媒介节目资源。广播电台客户端可与电视台、视频网站甚至纸媒深度合作,如推出视频节目的广播版、书报杂志的有声版。与此同时,附加节目幕后花絮、作者访谈等内容,提升节目的竞争力。可以说,广播电台客户端通过跨媒介合作生产,在为平台的内容产品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平台聚集了更多人气与关注度。

(三)创新互动方式,激活用户活跃度

与广播相比,广播客户端便捷了用户的参与互动,但部分广播电台客户端设置的互动方式流于表層,局限于用户只能评论节目或分享节目到微信等社交平台,尚停留在围绕节目进行的浅层次互动,用户缺乏参与感,难以形成牢固的关系纽带。“今日头条”在互动方式上的突破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极大激活了用户的活跃度。广播电台客户端也应转化思维,进一步升级互动方式,如通过互动让用户参与到节目内容的生产,可借助“语音实时对讲”“定位服务”等技术让用户之间分享路况、评议热点成为现实,进一步拉近客户端与用户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此外,还可以举办线下活动让用户参与其中,使用户从素未谋面到相识相知,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凝聚其对客户端的认同感。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人际交流中的口碑传播,还有利于实现收听忠诚与粉丝经济的捆绑。

“今日头条”上线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它的创新之处可以为正处于探索阶段的广播电台客户端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但广播电台客户端的发展不能简单复制别人的成功之处,要遵循声音的传播特性与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打造属于自身的鲜明特色,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用户的青睐。

参考文献

1.王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战略转型》,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年版。

2.王静超 储靖农《“今日头条”的创新对传统媒体的启示》,《青年记者》,2014年第8期。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编辑:饶雷)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广播电台客户端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60亿收入进账但盈利仍未可知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底气何来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从“今日头条”看媒介融合
《今日头条》与《微信》的内容之战
济南法院集体入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