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御临河统景河段历史洪水调查研究

2016-10-19黄玉林杨逃红吴义军刘兰华

水能经济 2016年9期

黄玉林 杨逃红 吴义军 刘兰华

【摘要】本文以2014年9月13日御临河流域统景河段突发强降雨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与测量,应用比降-面积法等方法推求研究河段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与洪峰时间等。对御临河流域典型洪水过程特性进行研究,可为以后进行洪水预报与加强防范提供有力依据,降低人民财产损失,减少人民生命伤害。

【关键词】御临河流域;洪水调查;洪痕;洪峰流量

1、概述

洪水调查是收集水文资料的方法之一,可以弥补区域面上水文资料的不足,是其它水文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尤其对于类似研究区域这种无水文资料地区而言更为必要。洪水调查目的就是补充观察资料系列不足而进行的工作,其所得成果,可作为设计洪水的补充资料或延长实测系列的主要依据。

御临河为长江流域的重要一级支流,位于长江左岸,统景场镇段位于御临河上游,场镇段集雨面积2140km2。近年来御临河流域雨量丰沛,常出现大雨或暴雨,每年要发生3-4次较大洪水过程,大部分暴雨集中在24小时以内。

2、现场调查与测量

现场调查包括调查河段的选择、洪痕点的调查及布设、水准点的取用等。调查河段都是根据《水文调查规范》洪水调查河段的选择要求通过现场踏勘进行选择;由于洪水刚过,每个洪痕点洪痕清晰可辨,且由当地多位群众指点确认;水准点等级为三等水准点,高程系统为85基准。

各方法的基本计算原理如下:

(1)比降-面积法

比降-面积法实际上也属于流速-面积法的范畴。其基本计算原理是:根据测量的河道比降,由水力学公式计算得到河段平均流速V;从实测河段大断面获得平均断面面积A,再由公式Q=A·V计算得到流量值。用下式计算河段平均流速V,即:

n是天然河道中的糙率,在受到严重回水顶托时,失去天然河道性质,变成综合参数,要通过实际资料来率定。

由于水面曲线法计算水位时试算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编制计算软件进行计算,以减少工作量。

2.1 洪痕断面成果

外业工作测量得到洪痕断面基础数据,导出得到各洪痕断面图。从而根据各调查河段的基础数据和断面特征值测量结果,推算洪峰流量。调查河段顺直,两岸洪痕经过当地居民仔细指认,测量洪痕成果可靠,代表性较好,因调查河段内无水文站,无法采用实测资料计算糙率,因此统景河段糙率根据河段断面情况选定。统景河段上、中、下断面均按照单一断面考虑。

河床为沙质与砾石,底坡均匀,床面平整,河段顺直;河段两侧岸壁为土砂、砾石、有杂草和小树,形状整齐,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糙率表综合考虑主河槽糙率为0.03,滩地糙率为0.075,河段平均综合糙率为0.0545。洪水水面线依据洪痕点绘制,综合比降i=0.0003。

2.2 洪峰流量计算成果

本次洪调各河段情况各不相同,洪峰流量主要采用了比降面积法、水面曲线法。比降面积法计算结果4440m3/s,水面曲线法计算结果4100 m3/s,选取结果取两种方法的均值4270m3/s,洪峰时间主要出现在9月13号,调查分析成果都较可靠。

3、结论

以2014年9月13日御临河洪水为例,研究御临河统景河段典型洪水的特征,按照《水文调查规范》的要求,进行现场勘查、布设洪痕点和测量与收集数据,主要采用比降面积法、水面线法进行分析计算,并绘制洪痕纵、横断面图,结合图表与计算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洪峰时间出现在2014年9月13日18:00时左右。

(2)“9.13”洪峰水位在194.93m-195.11m之间,从上游到下游呈递减趋势。

(3)洪峰在历史排位中排第2位,计算洪峰流量4270m3/s。

(4)“9.13”洪水主要受降雨、地形坡度和天气条件的影响。

在洪水调查中,应选择河段顺直、无阻塞或变动回水、分流等现象的河段进行调查研究,所选用洪痕点清晰可靠,测量方法、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分析洪水特征时,注意各影响因素的使用条件,例如在用比降-面积法推求洪峰流量时,应选取河槽沿程变化不大的河段作为比降测验河段;推求洪峰流量的关键在于确定河道糙率n值,当水力条件满足稳定均匀流时,用曼宁公式推求的河道糙率n值才能真实代表河道的实际糙率。在实测诸如河道比降、河道断面时,技术人员的测量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人为误差;选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时,涉及到的数据插值等情况也可能产生系统误差,如果可以尽量消除人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

参考文献:

[] 朱元甡. 防洪减灾的研究动态[J]. 河海科技进展,1992.

[2] 周魁一. 防洪减灾观念的理论進展-灾害双重属性概念及其科学哲学基础[J]. 自然灾害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