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是有关时间和信息的“导数”

2016-10-15万存知

金融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导数金融机构利率

万存知

来,在进行金融分析时,时遇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实际上,若从金融的本源上进行分析,引入时间和信息这两个变量,从动态上观察,金融实际上是有关时间和信息的导数。时间和信息似是贯穿整个金融的两条相互依存的逻辑主线。据此,人们或许会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导数是一个数学概念,其本质是通过函数中自变量变化率的极限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将这个概念用于金融分析,是要通过变量变化率的动态观察来弄清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金融首先是有关时间的导数。人们曾有口号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对金融的决定意义,到底何在?人们可能会有众多的解释,但在经济学意义上,时间对金融的极端重要性在于利率决定。目前人们熟知的利率决定理论,是碎片化的,有说利率决定于利润率的,有说利率决定于资金供求关系的,有说利率决定于货币购买力的,有说利率决定于时间偏好的,有说利率决定于风险偏好的,也有说利率决定于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等等。不管在概念上如何解释利率决定,从古今中外金融交易的实际操作看,利率总是首先与时间因素绑定的,在会计核算上以自然日为计息标准,不同利率换算成日息,然后以日为单位累加。

时间因素决定金融交易中的利率水平,这不只是有会计核算上的意义,更有在金融资源配置上、产品设计上的归属意义。许多金融产品,如不同期限的贷款类型与不同期限的存款类型,都是以时间为区分标准的,在不同的时间标准之上,再配置以不同的利率水平,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产品。这样,时间约束对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但在我国金融实践中,时间约束缺乏刚性,弹性太大,导致金融关系异常复杂,降低了其可控性。其突出表现,其一,是金融产品期限严重错配,信贷资金川流时有随机改道盲流和断流的风险。从会计原理上分析,流动比率分析也适用于金融活动,即流动资产应与流动负债相匹配,银行短期资金来源适用于安排短期资金运用。但在金融实践中,短期资金长期使用问题较为突出,银行存在潜在的短期资金兑付风险。为防范这类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面临较大的挑战。其二,对金融契约时间的调控基层化和分散化,使微观金融运行与宏观金融形势相分离,降低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政策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这主要是指一些商业银行的基层行,在贷款到期后,由于借款人还款有困难,在信贷一线的基层信贷人员进行的对贷款的展期和借新还旧行为。分散各地的基层信贷人员,为规避信贷监管考核,自由裁量信贷产品的期限,形成隐藏的微观信贷压力,而总体信贷形势持续稳定的局面。特别是,由于信贷期限与信贷利率密切相关,期限的错配有可能带来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关系的扭曲,这不仅影响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而且错位的利率信号有可能改变市场预期,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遗憾的是,人们至今在金融决策中,时间这个变量并不占据重要地位,抑或虽意识到了其重要,但尚未有机纳入决策机制中。

在时间或期限这个因素之外,金融也是有关信息的导数。这里的信息主要是指金融交易双方对对方的了解程度。过去人们讲金融中介,更多强调的是资金中介,实质上,金融中介更有市场意义的是信息中介,通过信息的对接,将借贷双方撮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最终起到资金中介的作用。讲金融的信息中介,人们一般不太习惯,有的甚至觉得抽象。其实换个角度也好理解,比如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否则就会被拒贷。这是最基本的金融常识,殊不知,银行的贷款条件就是信息需求,只有信息充分,借贷关系才有可能建立,金融交易才会成功。

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基于特定信息研发的。银行根据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储蓄习惯,开发出不同的存款种类和理财产品,这些习惯就是通过调研得来的市场信息。银行还可根据人们的资金需求信息,来开发不同的贷款种类和证券产品。说金融是有关信息的导数,主要是强调信息量与金融产品的研发数量,与每一金融产品的融资规模量,一般成正比例变化。

但须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特定指向的个体信息具有财产权的属性,在这种意义上,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商机,信息就是动力。还要看到的是,信息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具有递进的两重性,即叠加性和关联扩张性。叠加性是指信息在数量上的单向递加,成物理变量,有1+1=2的累进效果;关联扩张性是指信息在属性和质量上的多维递加,成化学变量,有1+1=n的聚裂变效果。信息的这种双重性,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竞争的力量源泉。

遗憾的是,当今中外金融机构对信息的重视与利用并未上升到战略高度,对信息的运用能力极为有限。大多处于有意识无能力的状态,有些甚至在这个领域无意识。我国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处于同质竞争状态,这是对信息利用简单化和低能化的集中表现。国外许多金融机构将信息处理工作或金融产品研发工作进行外包,还有一些著名的数据处理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各种不同的业务解决方案(solution),这是专业分工还是金融颓废让步,很值得品味和评估。

任何金融创新在本质上都基于信息能力。金融机构的信息能力一般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信息的获取能力,即对客户信息、市场信息和宏观经济数据的收集能力;二是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即对所收集信息的存储、消化、吸收与转化能力;三是信息的对外传播能力,即利用信息转化形成的特定金融产品及其营销服务。这三种能力缺一不可,且环环递进相扣。

对一个金融机构来讲,上述时间变量和信息变量把控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从实践经验上看,对信息变量的把控难度似乎更大些。这是因为,时间维度相对单一,而信息维度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更大些。

实际上,将时间变量和信息变量分开分析一般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时间变量和信息变量是交织在一起的,且共同发挥作用。这样,若将时间变量和信息变量再细分一些,考察其变化对金融的影响,事实上就形成了一个矩阵。这样求解金融的发展变化,会有更好的选择。将这种抽象的分析具体化,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些启示。

其一,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竞争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现阶段,我国市场上的金融业务,无论技术手段如何翻新,均围绕存贷汇传统金融业务展开。我国金融机构当前对时间变量和信息变量的处理能力极为有限,金融机构众多,金融业务同质,金融服务滞后,公众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长期上不去,就是这种情况的突出表现。想当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交通和通讯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当前我国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网、海运网、物流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讯网、互联网几乎做到全社会全覆盖,时间和空间在人际交往中已无任何阻碍。这在根本上得益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了时间变量和信息变量的有机组合。若将这种思路应用于金融领域,势必带来金融业的再革命再飞跃。

其二,应充分利用时间变量和信息变量的组合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金融监管应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不能为监管而监管,更不能为树立金融监管“权威”而为金融发展设限。在金融监管体制设计上,既要构筑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也要构筑微观审慎监管架构。在金融微观审慎监管层面,要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和中小微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防止出现任何企业和任何金融机构都妄想做大做强,最后在艰难度日中连生存都难保的窘境。

其三,应利用时间变量和信息变量的组合加快金融理论、金融规制和金融教育的创新,以从根本上改变金融科研和教学仍局限于一些传统概念的演绎上。

猜你喜欢

导数金融机构利率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解导数题的几种构造妙招
为何会有负利率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关于导数解法
导数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