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乐:中国不应陷入“流动性陷阱”幻象

2016-10-15

金融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陷阱当局流动性

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撰文指出,过去M1相对M2提速往往被解读为企业部门交易活跃、整体经济升温的前兆。但此次跟随M1相对M2增速提高的却是不温不火的经济形势,因此部分学者套用了“流动性陷阱”的解释。

夏乐认为这一解释值得商榷。根据《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人们强烈偏好流动性而使得债券收益不具备吸引力;货币当局对利率失去有效控制。当前通过对各类政策和市场利率进行考察,并没有证据表明货币当局失去对“利息率”的控制:央行的存贷利率和银行间同业市场回购利率都明显高于零。央行依然拥有降息的空间,这意味着中国货币当局并未失去对利率的控制,也表示并未出现所谓“流动性陷阱”。

在这一现状下的货币政策取向,夏乐倾向于宽松政策。货币当局受困于汇率贬值、楼市泡沫和金融风险因素的考虑,主动调整货币放松结构。投资的急剧减速,要求央行持续宽松的货币预期,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信心。而只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才能更好地配合财政政策,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减轻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同时,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推动资本外流,外汇占款下降可能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放宽货币政策可以对冲这一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陷阱当局流动性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陷阱
陷阱2
陷阱1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当局绩效分析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