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年轻人的择偶观

2016-10-15杨桓兴张岚

金融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拜金访问量收入水平

杨桓兴+张岚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几年前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上女嘉宾的一席感言,引来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纷纷指责女嘉宾的极端拜金主义,把纯洁的爱情等同于粪土般的孔方兄。如何评价这种爱情人生观,相对于经济学者,社会伦理学家们显然更有发言权。然而,经济学家们想回答的问题是,这种具有明显拜金(或现实)倾向的爱情观在当代中国年轻女性中是个别还是普遍现象?类似的,在男性的择偶标准中金钱是不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David Ong(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和Jue Wang(美国爱荷华大学)通过一个田野实验(field experiment)回答了上述问题。他们研究的结果发表在2015年的《经济行为和组织》(《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上。该文章的基本想法是,研究男性和女性用户在约会网站上对收入水平不同的约会对象的访问量(点击量)。这些访问量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男女在择偶过程中对金钱的偏好。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的设计。作者在2013年3月至5月期间以一定的方式在中国一个大型约会网站上发布了360份(男女各半)个人资料。这些个人资料是基于另外一家约会网站上一些真实的个人信息虚构而成的。为了让这些虚构的约会对象更具吸引力,并且同时控制收入以外其他因素对约会对象选择的影响,作者把这些男性的年龄都设定为27岁,身高都设定在175厘米,而女性的年龄都设定为25岁,身高设定在163厘米。这些虚构的约会对象的教育程度都设定为“大学教育”,出生日期都在同一星座,婚姻状况为“单身没小孩”,都没有房子并且计划在“结婚后买房”。最后,作者把这些约会对象的居住地和收入水平以随机的方式分配到五个城市(北京、上海、成都、哈尔滨和深圳)和六种月收入层次(2千~3千元、3千~5千元、5千~8千元、8千~1万元、1万~2万元、2万~5万元)。

约会网站上的(真实)用户在网页上可以观察到这360个虚构的个体的照片、绰号、年龄、身高、婚姻状况、居住城市、收入水平和简单描述等信息。如果用户对某个个体感兴趣,他们可以通过页面链接去访问更详细的介绍(如兴趣爱好、人生价值观,等等)。每一个虚拟约会对象的资料在约会网站上存续24小时。该网站会在每个虚拟约会对象的账号中保存访问过他(她)的用户的记录。因此,作者可以通过这些访问记录去了解(真实)访客的类似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以前也有人做过男女约会的田野实验。如Fisman等人2006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QJE)上的一篇文章,用男女快速约会(speed dating)来研究男女在择偶时对对方智力和雄心的偏好。他们把实验对象进行男女配对,每一对男女面对面交流4分钟,然后男子和女子分别写下对对方的评级以及是否有进一步和对方接触的意向。但是面对面地约会很难确定男女(对智力和雄心)的真正偏好,因为约会的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说,约会的结果不但会受到对方身高、容貌,以及气质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双方是否存在化学反应。例如,当一个女子和自己心仪的男子聊天时,她的瞳孔往往会放大,语调会变软,音高会变高,从而使她变得更具有女性的魅力。而这反过来会影响约会男子对她的评价,从而影响实验的结果(有哪个男子不喜欢被异性崇拜和含情脉脉地注视)。通过研究网站上的点击量,Ong和Wang的实验能够避免面对面约会实验中的这些问题。

通过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Ong 和Wang发现了下面几个有趣的现象。第一,(真实)男性访问(虚拟)女性不受女性收入的影响,也不受男性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就是说,任何收入层次的男性对不同收入层次女性的访问量基本相同。第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所有收入层次的女性对男性的访问和男性的收入成正比,随着(虚拟)男性收入层次的提高,(真实)女性用户的访问量变得越来越大。第三,女性访问男性还取决于男女之间的相对收入:女性用户不仅偏好高收入的男性,而且偏好比自己收入更高的男性(对收入比自己低的男性访问很少)。后面两个效应叠加起来的结果是,收入水平最高的虚拟男性所得到的访问量是收入水平最低的虚拟男性的十倍!

那么,为什么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在择偶时更拜金或者说更现实呢?一种解释是这是女性在为自己购买“保险”。这种理论认为,女性能预期到结婚后由于生育等原因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下降,因此,她们希望寻找收入高的男性来保证自己婚后的舒适生活。那么女性在择偶时为什么即使自己收入很高不需要男人养也依然对收入比自己低的男性不感兴趣呢?这主要是因为社会观念或风俗:男人的主要职责是养家糊口,而女人的主要职责是相夫教子。如果女人的收入比男人高,那么丈夫就会没有面子,夫妻关系不稳定(有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在当今美国也仍然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还研究了中国年轻人择偶时对配偶教育程度的偏好(Ong,《Applied Econometrics》,2015)。有趣的是,他们发现男性用户访问女性约会对象时不受女性教育程度的影响,即男人不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不崇拜女博士;而女性用户对男性的访问量随着男性教育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另外,文章还发现,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比教育程度低的女性更在乎男人的收入水平。可以说,中国女性在拜金的同时也在拜学,而且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拜金!相比较而言,男性择偶时对这两者都不怎么在乎。你或许会问,那中国男性择偶时在乎的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目前还没有实证发现,但我们从古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可略知一二。

最后需要指出,这项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中国女性择偶时存在拜金倾向,但并非诋毁中国女性。这只说明了中国女性择偶时比较现实。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女性在择偶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对男性的某些外在特征的偏好。比如研究发现,美国女性在网络约会时就更倾向于给比自己身高更高的男性留下联系方式(Hitsch等,《Quantitative Marketing and Economics》,2010);她们在速配实验中更容易被男性容貌所吸引(Kurzban、Weeden、Pers.Relatsh,2007)。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哪个国家的人眼光更深邃一点,更看重人的内在而非外在特征呢?据说,以色列人(犹太人)就偏爱博学之人。犹太人有一句格言,大意是: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到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这或许从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犹太人只占世界总人口的0.2%却贡献了大概20%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桓兴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张岚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

猜你喜欢

拜金访问量收入水平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时代漩涡中的罪与罚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决定医生收入水平首先是市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