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6-10-15夏冉付舒涵

中国市场 2016年34期
关键词:第三方风险管理监管

夏冉+付舒涵

[摘要]随着便捷支付和网购时代的来临,第三方支付平台大行其道,为支付手段开辟新的渠道,也为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发展契机。但是,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虽然处于成熟阶段,在运行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以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内部风险复杂、行业竞争激烈、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行探究,从内部控制、重塑行业格局、加强合作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以实现第三方平台更加规范地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 风险管理; 资金沉淀; 监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037

1 背 景

1998年,我国首个电子商务支付平台——首易信,通过贯通不同地域、银行的支付,实现了支付手段的革新。2004年独立的支付宝公司更是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推向黄金时代。2010年,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逐渐增加并设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由此,第三方支付开始走上正轨,同年市场规模增长达到135.6%。根据易观数据,时至2015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规模已经达到16.36万亿元,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高达270多家。随着市场增长率的逐年放缓,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迈入成熟阶段。

第三方支付以独特的优势开创了大量新的类似O2O、B2C、C2C等营销模式,大力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并轨。通过中立的第三方,进行交易资金的保管、划拨与分配,一来,大大降低了买卖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尤其在C2C(Customer-to-Customer)这类交易过程复杂、交易资金零散的模式中,第三方通过分离货物收付与货币收付,有效地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利益。二来,第三方简化了传统交易的支付,通过互联网技术,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直接介入,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第三方平台通过不断创新,推出大量个性化、定制化的资金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使用者的差异性需求,在企业、消费者间建立了新的格局。

然而,由于互联网的无形性,我国对于第三方支付仍然缺乏有效的管理。另外,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网络病毒、钓鱼网站等非法技术手段以“井喷式”出现,严重危及了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挑战其内部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水平。

2 我国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风险复杂

管理风险是第三方平台运营中最为主要的问题。随着网购深入人心,透过第三方平台成交的日均交易额巨大,这意味着整个交易过程并非即时,而是有一定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第三方已经提取了交易金,且不需要支付资金存管的利息,从而形成了大量资金沉淀。如果第三方将这些大额资金加以运用,就可以创造更大利润且不用考虑资金成本。这种资金的运用方式有违第三方中立的原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量第三方平台在交易金管理上漏洞层出,习惯性挪用交易备付金并通过伪造、变造业务,掩饰资金流向,有时甚至会导致部分平台资金链断裂,由此引发较大的道德和法律风险[1]。

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互联网技术问题引起的。在操作风险中,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未得到授权的划拨,即在用户账户被盗取、被入侵后,第三方在没有得到真正授权的情况下,进行资金划拨的现象[2]。虽然第三方支付在近几年发展中,已经大力改进了支付指令和支付地址的识别,但安全识别体系仍然有一定的技术漏洞,第三方平台无法做到对使用者的正确判断,这使得第三方平台成为非法人士盗用资金、违规套现的长期驻地,制约了第三方安全、稳定的发展。同时,由于客户受到损失而向第三方提出的赔偿,无论是事实损失还是欺骗行为,都会使得第三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2.2 恶性竞争日趋激烈

第三方平台的盈利规模受其客户数量及资金量的制约。鉴于第三方运营投入资金少,没有实体制造过程且获利风险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中,支付宝、银联、快钱等市场份额大的主流平台深入人心,而刚走上正轨的小型平台处于夹缝生存的环境中。为了争夺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小型第三方不得不加大宣传,广辟利润来源。在这一过程中,极有可能引发违规的恶性竞争策略。

部分第三方平台在作为支付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了企业的销售宣传渠道。企业在第三方平台上推广自己的产品,或与第三方达成合作,通过价格折扣、优惠减免等方式进行促销。一般来说,折扣额与减免额由企业承担,第三方只起到中间媒介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规范的运行约束,大量新成立的第三方平台为了吸引更多下游客户注册、接受服务和鼓励大量上游企业入驻,采用倒贴钱的方式补贴企业的促销成本并加大对消费者的折扣。各个平台通过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的“烧钱”方式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结果往往是赔本赚吆喝,在同业效仿中,失去优势,造成恶性循环。

2.3 与传统金融机构冲突加深

第三方平台实现了支付手段的改变,也就弱化了传统支付机构——商业银行的作用。虽然第三方通过与银行的合作才实现资金的流转,但是虚拟账户的产生帮助第三方逐步地摆脱对银行的依赖。另外,网络理财成为现代人管理资金的新喜好,大量第三方平台通过收购,自立基金公司的方式,占据了理财市场的一部分,并以其门槛低、回报丰厚吸引大量青年投资者,极大地制约了传统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的扩展,加深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冲突的矛盾性。

2.4 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第三方平台内部风险复杂,一方面是监管力度的不足。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的规定,保管的资金需存放在第三方于银行专设的备付金账户,不能挪为他用。但仍有大量企业能在高压下实现资金的转移,将本应透明的流程复杂化、虚假化,说明我国缺乏对非法操作的及时反应和有力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对资金沉淀非法划拨中权责的规范,对于备付金管理者的制约和惩罚方式等都缺乏合理、细致的说明,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中的违规现象不能被有效地预防。

3 第三方平台发展的相关对策

3.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第三方内部的风险因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关键。对于资金和业务的管理,企业应当建立日常性合规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监控,从根源上减少对于资金沉淀的非法利用。第三方业务的核心是对用户的服务,保障用户的权益是第三方日常监管的重心。规范化的运行要求企业具备自行调整的能力,对于违规现象导致的资金链断裂或对客户权益的补偿,第三方应通过设置足够的风险补偿金,提高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此外,对于人员的管理也至关重要。业务人员以及管理者的素质和职业操守的提高能大大降低资金挪用等道德风险的滋生。

技术上,则应当通过建立全面的、行业内统一的安全标准,进行业务操作的规范化[3]。第三方必须时刻监控资金拨付过程中的外界侵入者以及异常交易的出现,通过更加先进的交易指令,保障用户的交易安全,同时完善技术漏洞,建立隔离风险的防火墙。

3.2 改变行业内部格局

激烈的竞争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变革,但要摒除恶性竞争的不良影响,就要重塑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第三方平台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中小企业,应进行适当的业务分化,保证经营能力与业务规模成正比,资源能满足经营所需。而对于大型平台,通过横向整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扩大自己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新的业务和市场。此外,成立行业协会必不可少。行业协会能对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加以调控,减轻政府负担,解决政府难以直接、过度干预的问题。

3.3 加强与传统金融的接轨

“传统+互联网”的模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方平台仍将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支持,不能脱离传统金融机构。第三方平台支付的实质是解决用户间不同支付方式、来源渠道的资金划拨问题。由于各自的利益问题,银行间合作复杂,难以共建完备的关系网络,而第三方却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4]。银行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实际上是拓宽了营销渠道,共同进行客户资源的开发。从银行的角度,通过合作可以将日常支付有效地分类,将分散零星的支付业务交由第三方完成,而把机构客户作为服务重点,实现优化的资源配置。同时,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宣传作用,推广理财业务,并通过增加共同基金的品种,吸引小型投资者。从第三方的角度,强力的合作关系意味着资金拨付中的成本减少,且借助银行的资源,可以开发更多层次的客户群体。

3.4 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体系

我国对于第三方平台的管理迫切需要完善的立法。首先通过提高第三方公司的成立条件,达到前期有效地筛选,保证满足要求的平台有实质业务和经营能力。其次,以第三方运行的透明化和合规化为目标,在相关法律中加大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提出规范化的经营制度,保证企业运作和政府监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最后,还要完善对用户的保障机制,加大对于非法挪用备付金、盗取资金或套现行为的惩罚力度,防止第三方平台成为非法金钱交易的集中地[5]。

另外,我国要加强对于第三方平台的监控。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网络金融犯罪监管治理部门,通过先进的技术,对第三方平台上发生的违法现象做出快速反应,并通过资金冻结等方式将影响降到最低。

4 结 论

作为互联网发展时代的产物,第三方支付以其便捷、联通线上线下的形象深入人心,变革了传统的交易方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之一。我国第三方行业起步晚,但发展飞速,却也由此产生了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尽管第三方平台内部风险复杂,对传统金融有一定的冲击。我国仍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并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内外部相结合的高效监管制度,扶持整个行业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瑾.美国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特点及启示——以Pay Pal为例[J].浙江金融,2012(10):43-45.

[2]马新彦,戴嘉宜.第三方电子支付中的责任归属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2-86.

[3]谭卡吉.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2(4):87-90.

[4]谭润沾.银行支付业务的战略重要性:基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0(1):71-74.

[5]洪娟,曹彬,李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及其监管策略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9):42-46.

猜你喜欢

第三方风险管理监管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监管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监管和扶持并行
用“第三方”检验政务公开效果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