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2016-10-14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102401王海燕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虎杖酒精性脂肪肝

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102401)王海燕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也明显增加,肝内的脂肪沉积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加重糖代谢紊乱。脂肪肝与糖尿病并存可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预后[1]。因此,应积极进行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WHO诊断分类标准(1999)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若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OGTT(服75g无水葡萄糖)的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

1.1.2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2006年修改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3]凡具备下列第1~4项和第5或第6项中任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

性每周<70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④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⑤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为主,常伴有γ-谷胺酰转肽酶、三酰甘油等水平增高;⑥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及对药物有过敏史者;合并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及感染者;患有酒精性和病毒性肝炎及各种肝硬化,胆道蛔虫,药物性肝炎者;精神异常者及不适合入组的其他情况。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WHO(1999)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2006年修改);③年龄20~75岁;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2013年4月我中心门诊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2.3±8.5)岁,病程2~5年;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3.7±7.8)岁,病程2.5~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并配合口服葡醛内酯100mg,日三次及水飞蓟宾葡甲胺100mg,日三次。血脂升高以总胆固醇升高为主的,选用阿托伐他丁钙片20mg,晚一次;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选用非诺贝特0.2g,晚一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处方如下:黄芪15g、山药15g、炒白术10g、茯苓15g、柴胡10g、白芍10g、茵陈10g、虎杖15g、泽泻10g、郁金10g、丹参10g、水蛭5g。加减:大便干燥者,加熟大黄15g;口干明显者,加花粉20g、玉竹10g;口粘,苔厚腻者,加佩兰10g,砂仁5g、生薏米20g;胁痛明显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0g。煎服方法:中药上方加水400ml,开锅再煎30分钟,煮取100ml;二煎加水200ml,开锅煎20分钟,煮取100ml;两煎混均,分两次口服,日一剂。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中医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肝功能、血脂的变化。

2.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证侯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不足30%。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2.2 两组治疗前后化验指标比较(见附表)

4 讨论

目前国内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中药新药研究已是一大热点。而脂肪肝作为糖尿病的伴发病之一,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脂肪肝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而中医古籍并没有关于糖尿病脂肪肝的病名记载。糖尿病当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的范畴,首见于《内径》。前人对消渴病的认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五脏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病因,而内热为其主要病机。脂肪肝则属于“积症”、“痰浊”、“瘀浊”、“肥气”等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肥气病,是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脂肪肝多由酒食不节,情志内伤所致,日久可形成瘀、痰、脂、食、气5种病理积滞。《素问 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养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发病消渴。”所以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多平素形体肥胖,多食肥甘醇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滞气机,气不行则致血瘀,故而出现形体肥胖。乏力腹胀,口干便溏,舌暗苔腻,脉弦等。本病以脾虚、痰湿、瘀滞为主要发病机理,其中以脾虚失运为本,痰湿、瘀滞为标。根据病机,治疗采用健脾祛湿,理气活血法。方中黄芪、山药健脾益气生津;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柴胡、白芍配对,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疏肝解郁养阴[5];茵陈、虎杖、泽泻合用,清热利湿;茵陈和虎杖具有明显降脂作用,虎杖提取物经试验证明可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6];丹参、郁金、水蛭以活血化瘀散结;另外,从现代药理研究,郁金有保肝降血脂作用。全方配伍,共奏健脾祛湿活血的作用,达到攻补兼施[7]。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运用中医进行治疗,确有一定临床疗效,不仅能够降低血糖,对于血脂及肝功能均有疗效,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比较

猜你喜欢

虎杖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虎杖叶胶囊中2种成分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