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墨气韵”于现代丝巾图饰中的物承形式

2016-10-13杜博王曼倩

服装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气韵丝巾水墨

杜博, 王曼倩

(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色墨气韵”于现代丝巾图饰中的物承形式

杜博,王曼倩

(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从“气韵生动”、“诗画同源”、“虚实相生”3个层面进行水墨意境的解析,并与丝巾图饰主题设计结合案例分析,认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法、章法布局、色墨交融的表现方式与诗、书、画、印等视觉元素的完美结合对丝巾图饰设计有重要影响。丝巾中呈现水墨意境不但可以增添艺术美感,更能传播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

色墨;气韵;丝巾;图饰;物承

注重文化精神,已成为当今丝巾图饰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丝绸的原产地和产销大国,在设计中因缺少主题性和风格特色难于进入国际高端市场。丝织品作为中华古文明的象征物承载着人们对于精神性和东方审美的寄托,将丝巾与独具东方魅力的水墨语言结合的设计是很好的选择,不仅能提升丝巾的价值,更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结合绝不是简单的摹仿、复制,而是水墨精神为我所用,通过丝巾图饰的色墨之美滋养人们的身心,陶冶情操,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艺术。

1 丝巾与中国画的联系

1.1绘画于丝,古已有之

中国画自成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与气质。丝绸亦可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长期以来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中国画与丝绸作为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自古联系在一起。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表示友好的礼品。自从张骞和班超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 “丝绸之国”,欧洲贵族也一度以穿着中国丝绸为富有荣耀的象征。绘画是丝织物最早的装饰手段,《尚书益稷篇》记载的“十二章纹”中前六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以绘画形式表现于服装上[1]。战国时期著名《龙凤仕女图》、《御龙图》就是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所谓“帛画”,早于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将色墨、传统染料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表现出古人的艺术水准。

1.2丝巾如画,传递文化与精神

绘画重在主题、思考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作为服装配饰的丝巾同样需要表现主题及相应的艺术美感。在现代人追求个性、注重精神情感表达的大环境下,丝巾在生活中也有所发展变化,从功能上来讲,现代丝巾的用途更加丰富,从服装、领巾、围巾、披肩,到腰带、头巾,绑在手提袋上作为装饰物,被运用在表带,或是纯艺术装饰。丝巾界的传奇品牌爱马仕(Hermes),其众多的丝巾设计都富有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国内品牌,如上海滩、皇锦、双妹,其丝巾设计多以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生活为主题,风格明确,承载着女人时尚的历史,传递了品牌的理念与价值。

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性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2],而大众市场狭窄,造型单一、设计近似、缺乏时尚感,雷同的图案比比皆是。“丝巾虽然花色各异,但其变化仅是美观与实用性,仅围绕丝巾纹样的构图、表现手法、色彩效果、边角关系等进行设计开发”[3],不能满足现当代人们对生活品质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从主题观念的层面进行设计。国外已经研究把中国元素融入到丝巾,爱玛仕推出一款限量版丝巾,主题为“天堂之马”,取材于中国汉代拓片图案。由此看来,中国研究丝巾图式已经势在必行,丝巾若要增加附加值,应该从理念与文化入手,要有明确的设计主题。中国的水墨表现语言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水与墨由于其丰富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细腻的情感,它不求形似,只为抒发意境之情,而且水墨和丝巾具有一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二者结合更具中国特色。水墨运用于丝巾上,不仅增添了丝巾图饰的文化内涵,还传递了传统艺术的精神气韵。

2 色墨气韵之美

2.1干湿浓淡的色墨表达

中国画的笔墨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它的形成是有哲学基础的,因为中国画崇尚“朴”,“朴”也是“素”,“素”反映到色彩学上也就是黑白,就是墨。以墨为基础,笔与墨是中国画表现大自然的核心,是中国画对大自然的高度概括。中国画以“墨”为主体表现大自然,主观地把大自然中如此丰富多彩的颜色归纳为黑和白两色为主。这种黑白变化,与太极图以黑白两条鱼来喻示万物之道无不关联。“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氤氲交感,变化不穷”,正是有了这种哲学思想,从而发展成为中国画的笔与墨。墨分五色。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语有不同而意则指墨色的丰富变化。宋代以前多指浓淡不同的墨迹对应的五色,如,青、赤、黄、白、黑五色,合称五正色,简称五色。

2.2色墨意境的呈现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 “诗有三境”,提出了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尚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4]。由此可见,意境原指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意境是主观的“意”与属于客观的“境”二者交融艺术境界,在交融的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形成了“意境”。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得意忘象”(唐·梁肃《止观统例议》)的理论引导下,中国的水墨画重点不在描摹真实的自然,而是试图摆脱自然的束缚,致力于描绘一个博而精,专而广,圆而缺,偏而全的世界。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在“畅神”、“怡情”的思想中探索绘画语言的表达。在中国画中,人、艺术、道德始终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人的情绪形成抽象的物质,从而传达了“虚实相生”、“以情构境”的艺术表现方式。意境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是中国传统精神气质、审美情趣的具体表现。水墨的意境具有具体而真实的空间景象,它可以让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情感受到感染,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

3 色墨气韵的物承表达

“物承”是既承袭传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需求。中国传统文化贵在传承。而传承不是拿来主义,虽然是传统的,但要符合当下时尚品位,被现在人所接受、热爱。中国画的水墨意境如何融入到现代丝巾的形式方法中正是文中所要解决物之传承的关键。

3.1图饰气韵生动

中国古代绘画非常注重气韵的表达,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气”指精神气质,“韵”指格调风度。“气韵”即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情感的最高境界,是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意蕴。自然飘逸的丝巾材质与灵动传神的水墨语言的交融适合于生动的气韵表达。

《云想》(见图1)从现代人对自然的思考出发,将云、星辰用水墨的语言诠释出来。“丝巾是独立成件的纺织产品,其图案设计不受布幅或裁剪的限制,可以独立设计,独自成图”[5]。因此,丝巾图案的设计比较灵活,图案在遵循构图原则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自由性,整体图饰的布局充分考虑了丝巾不同的佩戴方法及形成效果。从颜色上处理边角之间的对比与呼应,图案中疏密变化,气韵感,图饰的水墨笔画抑扬顿挫,浓墨的线条走向饱满酣畅,淡墨的线条走向清晰秀丽,从而体现出水墨的意境和情趣,通过丝巾气韵的表达增加佩戴者的气质与品位。

3.2主题“诗画同源”

清代美学家叶燮说:“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苏轼也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画互补,使得意境更加深远。作品《春雨林花》(见图2)设计灵感来源于杜甫《曲江对雨》中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图案以似花非花、似雨非雨的点状图形通过疏密、层次的排列体现了诗中虽是春景,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的景象。在制作丝巾的时候通过双层或多层形成不同图案的叠加,结合国画色彩的色墨交融,轻重浓淡,从而让丝巾不会那么单薄。形态上强调单元结构的重复,也可以是画面中其它视觉因素的重复,如肌理重复、色彩重复、点线面重复等。重复使画面统一,在和谐的对比和变化中形成视觉上的节奏感[6]。在穿着时通过不同的佩戴方式及不同的系扎方法叠加产生不同的视觉层次感,笔墨的清醇展现清雅和谐的意境美,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3.3丝巾与人体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的设计方法是在传统平面图案设计的基础上的升华。将人视为实体,通过系扎方式的不同,丝巾图案会与人体发生无穷的虚实空间变化。《山雨》(见图3)正是基于这一构想而设计可穿着的丝巾。其基本造型为中间贯口的一片式长条状,基础形简单但穿着方式丰富。《山雨》将传统水墨中的山林景致作为基本元素,在传统的国画疏密聚散皆为留白布局的理念下,以黑白作为色调的两极,对比强烈,达到虚实相生的意境美[7]。在穿着时可以将丝巾面幅完全展开,通过侧面系扣的方式将丝巾与服装巧妙地转化,产生丝巾与人体最大范围的包裹,也最大程度体现图饰本体虚实之美。如若按照常贯方式穿着,侧面不系扣,则更具飘逸感,丝巾图案通过人体的动作产生节奏与律动,从而体现出虚实之境。此丝巾也可以进行传统的披挂式穿着,图案本身的留白,构图中“图”与“底”的留白均可通过丝巾穿着过程中的褶皱、折叠产生更加流动的视觉效果。图案 “花”与“地”的重量设计相当,彼此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交融状态,表现出水墨的幻化之境。

4 结语

丝巾传递情感与承载文化。水墨的艺术魅力是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已在现代丝巾设计中的不同层面和视角中发挥作用,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其它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发掘中国文化符号,从艺术美感上将中国古风古韵与丝巾设计相结合,把清醇的水墨运用在丝巾上,可以促进丝巾设计的发展,让每条丝巾都代表一个故事,让每个故事都能唤起“最文化”。时尚承载着传统,让丝巾成为时尚潮流不可缺少的配饰,实现时尚与传统意蕴的完美结合。

[1]华梅.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2] 李喆.论主题性丝巾纹样的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268-270.

LI Zhe.Design of the body shape of scarf patterns[J].Art and Design,2011(2):268-270.(in Chinese)

[3] 林竟路.论丝巾图案的设计[J].丝绸杂志,2003(6):18-20.

LIN Jinglu.On the scarf pattern design[J].Silk Magazine,2003(6):18-20.(in Chinese)

[4] 刘靖.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J].大众文艺,2011(22):44- 45.

LIU Jing.Chinese ink painting artistic beauty[J].Popular Literature,2011(22):44- 45.(in Chinese)

[5] 钟媛媛,刘 娟.浅谈丝巾图案的构图布局及艺术特色[J].艺术设计研究,2012(s1):50-52.

ZHONG Yuanyuan,LIU Juan.Composi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yout pattern scarf[J].Art Design,2012(s1):50-52.(in Chinese)

[6] 许颖.媒介融合的轨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 王瑶.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美[J].艺术教育,2008(9):22-23.

WANG Yao.Chinese painting unique artistic esthetic form[J].Art Education,2008(9):22-23.(in Chinese)

(责任编辑:杨勇)

Oriental Ink Art in Modern Scarf Decoration Design Survey

DU Bo,WANG Manqian

(School of Fashion,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116034,China)

Patten decoration is the soul of scarf design and the decoration design focuses on the concept convey, it is feasible and necessary to integrate Chinese ink art with modern fashion scarf pattern. As silk and ink being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re are numerous association between them. The article analyses three levels of ink mood ,respectively, "Lively rhyme"、"Poetry homologous"、"Virtual and real", and finds out that their way of expression and their integration with visual elements such as poems, books, paintings and prints hav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attern design of scarves. The embodiment of Chinese ink and wash painting elements in scarf design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aesthetic appeal of the product, but also spread and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spirit.

color ink,rhyme,silk scarf,pattern,inherit

2016-04-15;

2016-05-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60022)。

杜博(1983—),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绘画语言与流行服饰之间的设计。

Email:www.dubo@163.com

TS 941.11

A

2096-1928(2016)03-0309-04

猜你喜欢

气韵丝巾水墨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水墨
套路
你送的丝巾,我要找理由带着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丝巾
泼尽水墨是生平
丝巾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