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无北门?

2016-10-11李佳璇周颖

大学生 2016年17期
关键词:春园燕京大学北门

李佳璇+周颖

几十年来,有多少人曾经想探索北大的秘密,沿北墙踱步一周,趴在墙上远眺,只为了寻找那个不存在的北门?他们中,有一九九三级法律系的诗人错河。他为自己构造了一个﹁神话﹂:从北大门口进入,而没有从门口出来。于是,他用一根仿军用背带从宿舍朝北的窗子顺绳而下,而后踉跄着走到北墙企图翻墙而过。可是绳子断了,他加速坠落。躺在医院里,他仍然坚持:﹁北大有个北门。

“同学你好,北门怎么走?”

“不好意思,北大没有北门呀。”北京大学有很多门——东门外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西门上的飞檐和斗拱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永远有游人往来拍照;

南门距宿舍区最近,每天都有无数抱着快递盒子的学生从这道门进进出出。

唯独缺了北门。

北大的最北端是一堵青灰色的弧形围墙,西起蔚秀园,经鸣鹤园到朗润园,

将整个北大北面的水木清华小心翼翼地包围起来。

爬上土坡趴在北墙上探头,可以清楚地看见圆明园地铁站的出口,以及只有一街之隔的圆明园。

北大为什么没有北门?

想回答这个问题,时光要倒流回上世纪初的燕京大学。

北边有园林

1920年,司徒雷登转遍了北京四郊,只为了给刚刚接手的燕京大学挑一个新校区。几经周折,他最终挑选了离颐和园不远的一块地方,那里横跨已经荒芜颓废的前清皇家园林淑春园和畅春园。司徒雷登从陕西督军陈树藩的手中购得了这块地皮,燕京大学最初就是在勺园和淑春园两座古园林遗址上建立起来的。

淑春园曾经是圆明园的属园,它和北大校园北面的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等园林一样,都是皇帝赏给宠臣和贵族的赐园。和.接手淑春园后大肆营建,将其打造得富丽堂皇,花团锦簇,号称是“京师第一名园”,有诗曾赞美此园道:“缤纷珂.驰中禁,壮丽楼台拟上林”。只可惜美丽繁华都只是昙花一现。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直到民国初年,淑春园一直破败不堪,园内建筑所剩无几。所以,到了司徒雷登手中,一切得重新开始。

建校心切的司徒雷登请来了耶鲁大学毕业的墨菲作为校园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古典造园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的理念下,燕京大学的主轴线以贝公楼定位,跨石桥,穿西门,直指京西玉泉山顶,从而使未名湖畔的博雅水塔与玉泉山上的玉泉塔遥遥相望。墨菲甚至深谙明朝米万钟经营勺园时“更喜高楼明月夜,悠悠把酒对西山”的浪漫,一反坐北朝南的传统,将燕京大学主校门和主教学楼朝西布置。由于墨菲在规划的最初就是以园林保护为核心理念,所以燕大的北面园林得以继续水木清华,诗情画意。

那么北大现今的北墙到底是何时建成的?

北墙何处寻?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朗润园和鸣鹤园。朗润园原名春和园,北面与圆明园只有一墙之隔,东临城府街,南隔镜春园遗址与未名湖相望,西接鸣鹤园遗址,整体上呈东西长方形,西北一隅为弧形墙。朗润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直到民国初年仍归皇室所有。 1923年,燕京大学在淑春园故址建校后不久便与朗润园主人签订了为期三十年的租赁合同,将其作为教职工住宅。

朗润园曾经有东西两门,正门在东南角,对着今成府街西口;西门对着石平桥,北面围墙并无出口。燕京大学建设时期,木器厂的建设毁坏了朗润园东南门,此后西门也不复存在。鸣鹤园也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与朗润园一样,正门同样在全园的东南角,南墙西端还有院门一座,名为丽春门,北墙并无出口。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邓辉教授解释道,北大北门历史上就没有存在过,按照中国传统的解释,北边是聚气之地,向北边开门实际上不符合风水的观念。

简单来说,北大的北墙就是朗润园、蔚秀园和鸣鹤园这三座清朝皇家园林的围墙,本来便没有门。那为何北大迁入后,没有在北墙开门呢?

有北墙而无北门

1952年燕大和北大合并后,北大购得承泽园,镜春园,朗润园,完成了以古园林为基础的一次空间扩张,这些园林主要用于兴建教师公寓。当时,未名湖区域规划用地已基本建设完成,校园北部为圆明园遗址,西部以西校门为界,所以规划者建议在原燕园内不塞入新房子,而要往东往南寻求空间。

从地形的角度看,燕园的东部和南部地势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势较低,中间有 4米高的水平落差。历史上燕园西部低地有着非常丰富的地下水溢出地上,引水造园十分方便,蔚秀园、承泽园、畅春园、鸣鹤园、镜春园等重要园林都聚集在低地。

到了1950年代初期,学校西部地区是大面积的稻田,就连学校西门内也存在自流喷泉,可见地下水位仍然极高。在这种地质条件下进行校舍建设,需要增加很多额外的开支,且市政府规划部门对学校西部地区建设也有建筑高度的限制。所以,校园建设规划确立了东西兼顾,重点是向东发展的方向。

现在,北大的校园规划分区设计中,南部为学生宿舍区,东部为教职工宿舍区,未名湖以南居中为教学区,园林遗产则位于校园的北部。这一功能分区十分有利于遗产的保护,恢复园林风貌,为园林化的北大校园奠定了极好的基础。除了地形和园林保护的考虑外,现实情况中北门存在的必要性确实也不大。北墙外和圆明园地铁站之间,一条名为万泉河的小水渠穿行而过,即使有北门,想必出行也并不方便。

传说中,北大曾经有一个“曾经开过但后来被封的”小北门。散步在新外院楼西面的小路上,可以看到那个废弃的铁门,被已经生锈的铁链缠绕封锁。一个从小生活在北大的师傅说,那不是给行人走的地方,那是建设新外院楼时,为了方便运送建筑材料而开的小北门,外院楼建成后,这个小门也就退休了。

北大的北面没有门,只有静默的北墙和掩映着的山水园林,荒芜中透露着沉醉迷人的美。偶尔有几个胡子花白的推着自行车的老伯缓缓经过,时间的流逝在这里似乎变慢。风风火火的年轻学子来到这里,也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而放慢脚步。

责任编辑:尹颖尧

猜你喜欢

春园燕京大学北门
近代燕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农业改良路线的对抗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霜降(新韵)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北大怀新园
永远的老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