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静宁苹果销售的观察与思考

2016-10-11王田利

果农之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静宁客商经营者

王田利

2015年苹果采收期销售已经结束,总体上静宁苹果销售市场呈现出销量下滑严重,销售进程缓慢的特点,80#红富士苹果销售价格南国庆节时的13.40元/千克开园价,掉到了目前的8.60元/千克,据统计目前销量30万吨左右,不及总产量68万吨的一半,这种现象在静宁苹果销售中是头次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1.经济形势下行,社会购买力低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多年来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很好的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苹果生产中主要解决了数量不足的问题,现在不冉是短缺问题,而是果品的安全、健康、营养问题,苹果生产和中国经济一样进入了增长换档期,南过去追求发展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和效益。

南于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南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今后这种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中央顶层设计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要发挥出口这驾马车的支撑作用,消费这驾马车的基础作用,投资这驾马车对经济拉动的关键作用,国家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3个方面,在苹果产业中主要用于产地初加工投资,像静宁果品贮藏库和果片加工企业的建设就源于国家投资。在出口方面南于我国苹果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果实质量提升缓慢,国际上苹果生产国的自我保护等原因,我国苹果出口呈现萎缩状态,不论是鲜苹果,还是苹果汁出口量均呈下降态势,我国的苹果靠国内消费为主的局面没有改变,而国内消费南于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国家投资放缓,传统工业转型,导致大批农民工、工人失业,社会总体消费能力下降,苹果为非生活必需品,受到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

2.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苹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着发展——调整——发展——调整,不断的进行着优化,目前环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已经形成,栽培面积接近4000万亩,成为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在这可喜的成绩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方面,经多年的磨合,我国苹果的适官发展规模应在3000万亩左右,在此范围之内,所产的苹果就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就是3000万亩是我国苹果的产销平衡点,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面积在3000万亩以下时,我国苹果市场平衡,所产的苹果售价高,销的快,而高于3000万亩,就会出现卖难现象,目前有将近l000万亩的苹果超量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如果不及时调整,我国苹果卖难的局面将难以改变。

3.人口红利消失

苹果为劳动密集形产业,长期以来,我国苹果靠廉价劳动力维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苹果生产中务工工资大幅上升,苹果生产成本急剧攀升,目前我国苹果的生产成本已接近3.00元/千克,苹果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苹果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惜售心理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剧卖难现象,2014年、2015年采收季,果农自贮果大幅增加,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自贮果的增加,会增大果农的经营风险。

4.结构问题进一步暴露

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中晚熟品种不配套,早熟品种严重不足,早熟品种短缺,晚熟品种过剩,这是我国苹果栽培品种的真实写照,2015年度采收季,在静宁县国庆节前苹果最高售价达13.40元/千克,而节后价格节节下滑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现象。二是加工品种短缺,鲜食品种过剩,南于我国苹果消费以鲜食为主,决定了鲜食品种成为发展的主流,而加工品种有特殊的要求,加工果汁一般需要含酸量较高的品种,南于含酸量高的品种不适合人们鲜食消费,因而在我国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我国果汁的加工主要以残次果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果汁质量始终上不去。三是精品果所占比例小,普通果过剩,南于苹果的高效性,我国北方各地均在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苹果栽在次适官区,这部分苹果南于先天性不足,很难生产出精品果,这部分果实进入市场,形成低价销售的局面,对整个苹果销售影响较大;另外栽培技术的普及也决定着果实的质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静宁县在苹果生产中群众创造性的应用覆沙这一措施,一方面有效的克服了干旱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有效的增大了根际昼夜温差,促进了果实品质的提高,静宁苹果多年来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与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极大的关系。

5.利益分配失衡

生产者(果农)、经营者(客商)、消费者是苹果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三者,构成了铁三角关系,这三者的利益分配直接影响苹果的销售态势,当三者呈等腰三角形时,市场最稳定,任何一方的偏斜,就会导致出现问题,当生产者获利较多时,经营者和消费者就会吃不消,就会导致进入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减少,消费者会转而消费其他果品,出现卖难现象,2013年静宁苹果销售形势好,经营静宁苹果的客商大多赚钱了,利之所在,民之所趋,2014年苹果采收季,到静宁收购苹果的客商大增,南正常年份的l200多家,增至l530多家,客商竞争,静宁果区的收购价格普遍偏高,结果导致大部分客商赔了钱,2015年收购客商急剧减少,到静宁收购苹果的客商不足900家,经营客商减少,直接导致了静宁苹果滞销局面的形成,因而在苹果产业链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利益分配要平衡,要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平衡,产业顺利发展。

苹果滞销局面已形成,估计在今后若干年内,这一现象会持续,要积极应对,以保证产业的顺利发展,根据静宁的情况,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突围:

一是转变观念,进行精品化生产。短缺就是商机,在国内精品果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精品果比率是非常可行的,静宁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品种优势、技术优势,打好组合拳,进行精品化生产,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苹果销售形势。

二是调整结构,适当发展早中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在我国苹果生产中是缺门,仍有发展空间,静宁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发展一定量的早中熟品种,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三是加快老果园更新进程,加快产业升级。静宁县有大约20万亩左右的果园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部分果园树体老化,品种落伍,产能低下,生产效益提升难度较大,应及时挖潜改造。同时要加快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以适应苹果产业新形势,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四是稳步推进简约化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我们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苹果简化省工栽培技术,其要点是:选择片红短枝型品种栽培,推行免耕覆盖保墒措施,应用“一炮轰”施肥技术,实行人工辅助授粉,改良纺锤形整形,大枝修剪,每年在全县推广20万亩以上,每亩比常规管理可省工5-6个,每个工按100元/天计算,年可节省投资l亿元以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搞好共享发展。静宁苹果产业发展到今天,是48万静宁人近三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川渝销售兵团功不可没,也与广大消费者的厚爱是分不开的,要转变观念,发展红利要共享,生产者要让利,要保证经营者有利可图,消费者吃到便官、安全、营养的果实,只有这样,产业才能够长久持续发展;经营者要坚持薄利多销,时代已变,网络信息化时代,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对传统营销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南于“互联网+”模式物流瓶颈没有破解,传统营销模式仍有空间,一旦“互联网+”模式物流瓶颈破解,坐商行贾中的“行贾”将会成为历史名字,因而经营者不要企望值太高,不要冉指望赚得盆满缸溢,只有这样,才能稳赚不赔;生产、经营成本在不断上升,果价下降的空间有限,消费者要从健康、安全、营养的方面考虑,增加苹果消费,健康就是幸福,就是快乐。只要共享理念形成,市场会磨合出适官的价位,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均能接受,这样苹果市场才会健康成长,卖难现象才会消失。

猜你喜欢

静宁客商经营者
BURNING ISSUE
展氏菜行
音乐版权费谁说了算
静宁苹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
这一瓶
李邕题三字半匾
计算营业额
论股票期权激励下的风险报酬
文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