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峡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6-10-11仇宏昌贺亚丽刘钟鸣杨雪萍王艳萍

果农之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果品果园基地

仇宏昌 贺亚丽 刘钟鸣 杨雪萍 王艳萍

近年来,三门峡市苹果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理清苹果产业发展思路,2015年,我们通过进基层、人果园、访果农等方式,对全市苹果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从发展现状、问题分析、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1.发展现状

1.1面积与品种

三门峡市现有苹果面积174.3万亩、产量18.6亿千克,分别占果树总面积、总产量的62%、80%。被世界粮农组织、农业部确定为苹果优势产业带和最佳适生区。苹果品种丰富,早熟苹果主要有夏丽、藤牧l号等品种,中熟苹果主要有嘎拉、美国八号、华冠、新红星、金冠等品种,晚熟苹果主要有富士、秦冠等品种。

1.2基地与品牌

目前已建成5l万亩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3000亩绿色苹果基地、2000亩有机苹果基地;建成了112.5万亩苹果出口基地,占水果出口基地的88%,灵宝市、陕县成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特别是2013年以来,灵宝市、陕县共有6000亩苹果生产基地通过了GAP认证,并先后通过加拿大、智利和美国官方注册认证,为三门峡市苹果出口国际高端市场打开了通道。创建、注册苹果品牌30余个,“灵宝苹果”、“寺河山”牌苹果、“二仙坡”牌苹果等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

1.3推广技术

近年来,全市以果品“三管一做”(即:管成精品果,向每个果子要效益;管成精品树,向每棵果树要效益;管成精品园,向每片果园要效益;做大果品产业,向整个果品产业要效益)为抓手,强化“果、树、园”管理,大力推广了苹果矮密栽培、品种改良、果园生(覆)草、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高光效树形、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无公害病虫防治、SOD功能苹果生产、组培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90%以上的苹果园实现了良种化栽培,80%以上的苹果园实现了高光效管理。2015年,苹果套袋数量达到79.93亿只,套袋苹果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80%以上。

1.4服务体系

围绕苹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初步形成了技术推广、农资供应、贮藏保鲜、市场营销、信息网络、质量检测等六大服务体系,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一是建成了以“黄河农网”和“优质果品信息网”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水果产供销的全程信息服务。二是建成三门峡优质农产品(苹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率先获得河南省双认证,形成市有检测中心、县有监控中心、乡有监控站、村有监控员的苹果质量安全监控检测体系。三是建成年交易量万吨以上水果市场21个,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设立苹果直销门店300多个。四是建成苹果机械冷藏库150余座、贮藏能力达到20万吨,初步实现了季产年销、周年上市。五是建成了农资供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确保农药、肥料、果袋、包装等生产资料及时、优质、优价供应到果农手中。

1.5果业企业

三门峡市现有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14家,水果制品综合生产能力接近60万吨,其中苹果浓缩汁生产能力4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浓缩汁生产基地。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连万家、建基地、拓市场,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2.存在问题

2.1整体生产水平不高,精品果相对偏少

一是果园基础设施薄弱。苹果产区遭受冻害、霜害、雹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果园防雹减灾、减轻晚霜冻害等设施少。同时,道路、水利、电力等硬件建设相对落后,机械化果园管理水平较低。二是苗小繁育困难大。作为一个果业大市,每年都要发展一定数量的果园,但标准高、规模大、管理规范的育苗基地少,本地繁育的苗小不能满足需求。三是矮密苹果园所占比例少。现有矮密苹果园仅占全市苹果面积的7%。四是老龄果园占有一定面积。25年以上的苹果园占有一定面积,这些果园品种落后、树体老化、抗性较差、病害严重、优质果率低,急需更新冉建。

2.2品种结构不太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早、中、晚熟苹果比例不尽合理。目前,早、中熟苹果面积偏小、产量低,而晚熟苹果面积偏大,造成销售压力大、价格不高。二是鲜食与适合加工品种的比例不协调。主栽品种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苹果品种很少。

2.3经营主体小,组织化程度低

水果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果农还是以户为经营单位,导致统一生产管理难度大,不能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流通主体,不能实现与市场有效接轨。

2.4产业化程度低,产销连接不紧密

一是没有形成多层次开发、多层次增值的完整产业链。苹果采后分级处理能力差,机械冷藏库规模小,境内苹果市场影响小。二是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辐射面不广。三是产业链条中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产销连接不够,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2.5名牌效应没有充分挖掘,高端市场开拓不够

一是虽然创建、注册苹果品牌达30余个,但真正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牌不多;二是苹果销售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两广两湖,而北京、上海等同际化大都市市场占有率偏低;三是国内销售供给批发市场的多,超市直供的少,大型连锁超市供应的更少;四是出口数量少、档次低。

3.发展对策与建议

3.1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苹果基地

(1)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质苹果基地。

(2)加大早中熟苹果发展,优化品种结构。

(3)利用组培技术,快速繁育无毒矮化苗小。

(4)采取不同措施,更新改造老果园。

3.2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引领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1)加快推进现代苹果示范园区建设。

(2)建设高标准出口示范基地。

(3)加快现代休闲观光果园建设。

3.3培育优势品牌,提高辐射能力

(1)推进苹果品牌整合。

(2)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

(3)加大品牌保护力度。

3.4加强宣传推介,加快市场开拓

(1)大力开展果品推介活动。

(2)充分发挥产地市场功能。

(3)努力创新销售模式。

(4)强力推进出口创汇。

3.5推进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效益

一是通过大力培育苹果龙头企业,带动全市苹果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二是通过引导和扶持果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开发苹果精深产品加工,实现南粗放果品加工到精深果品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换代升级。三是通过大力发展包装和冷链物流,完善包装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强苹果采后分级包装、冷链技术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果品采后包装冷链物流信息化。

3.6完善保障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苹果产业的组织领导,要把苹果产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以民为本的长效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要把苹果产业发展的年度任务纳入到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评,严格奖惩。

(2)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一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市、县两级要建立苹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矮化密植苹果基地建设、老龄果园更新冉建、市场开拓等项工作。二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根据国家苹果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方向,建立项目储备库,积极申报、争取国家和省有关苹果产业项目。三要利用社会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开发“四荒”,投建、扩建苹果生产基地。

(3)强化服务支撑机制。一要充分发挥南河南高山果业集团牵头成立的《河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整合省内外苹果产业科技资源,加快苹果科技创新步伐;二要积极引进各类高素质的苹果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苹果产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三要支持创立各级苹果生产、流通、加工行业协会,指导、协调行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市场价格、品牌商标等,避免企业问无序竞争,帮助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4)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巩同完善苹果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加大市、县、乡三级质量安全检测基础设施和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全市苹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全市苹果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果品果园基地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品也有气候品质证书了!
果园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夏日果园
如何包装让水果卖得更远?
蓬蓬的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