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某城中村旧屋改造案例

2016-10-11秦子葳王建省王宗泽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7期
关键词:门板城中村楼板

秦子葳 王建省 王宗泽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省某城中村旧屋改造案例

秦子葳 王建省 王宗泽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本文通过对浙江某村的旧屋进行改造设计,为游客提供互动、感受的新型旅游模式;对已破败荒废的民居进行修缮、改造、再利用,并向当地居民提供一种更加优化的生活方式,从而留住当地本土居民。系列改造设计能够为当地提供长久的发展思路,使该城中村焕发时代的活力。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沉溺于大拆大建的城市化进程中,而是开始反思城市化随之而来的种种弊病,关注、复兴乡村文明建设,于是古村落开发、保护逐渐引起了政府、学界和设计师们的重视。该村由于近年来的拆迁使“城中村”的人口迁移、年轻劳动力流失,所剩不多的留守老人也大多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希望尽快搬离;政府希望挽救并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使该村重新焕发活力并为城市点来一定的旅游收益。

方案选址位于浙江省某地的“城中村”,改造对象属于历史遗留建筑,建筑质量一般,部分沙河土外墙已坍塌,久无人住,使用功能不详,内部“悬鱼梁”结构裸露,建筑风貌良好。建议妥善维护,适当修缮,不适宜改建或拆除。

“岁月陈迹”书屋改造方案

“老屋”属于该中破败较为严重的一处历史建筑:久无人住,外墙坍塌,荒草漫盖了白墙青瓦,只有一缝天光和残存的悬鱼梁,仿佛轻诉着那已远去的书香过往。

“悬鱼梁”所暗示的原主人的身份地位,将“老屋”赋予体验式书屋的全新功能,自然坍塌的外墙被全部保留,并与内部书架融合成“书墙”;西侧院落外墙被适当降低,同时调整檐部角度,引入充足的自然光;将原有木质门板改造,与庭院空间围合成一个二层通高的冥想空间;“悬鱼梁”被暴露在面向天井的灰空间下,读者似乎能触摸感受到那尚存的古朴。

图1 改造前现状

图2 改造后外部效果图

改造方案将的阴暗潮湿的庭院空间扩大,引入充足光照,结合檐下的半室外空间,提供给游客一个开敞明亮的阅读和活动场所;将内部散碎的墙体打通,满足书屋连续完整的使用功能;原破败的墙体被全部保留,形成一面书墙,新旧结合的设计让游客从外部便能知晓其内部的使用功能,打破拆除重建的传统做法。

图3 室内效果1

图4 室内效果2

图5 改造后一、二层平面图

改造前后对比分析

原有的几段分隔墙体将本就不宽敞的老屋划分为几个狭小的空间,改造方案首先将内墙拆除,使老屋拥有一个完整的内部空间。(图6)

图6 墙体改造

图7 柱网改造

图8 屋顶改造

图9 楼板改造

图10 木门板及檐下空间改造

改造方案沿用了老屋的穿斗承重,外墙仅作维护结构。原有的穿斗由于年久失修,腐坏较为严重,因此,在改造方案中,首先更换了大部分梁柱,只保留“悬鱼梁”一类能彰显老屋文脉的构件。(图7)

原有屋顶下的狭长条状天井,采光及通风较差。改造时,通过压低外墙高度,并调整屋顶坡度,为庭院引入充足阳光。(图8)

原混凝土楼板和木架搭建的楼板之间致使二层空间彼此间缺少联系,且破损严重。改造时拆除了全部楼板,新楼板迎合了老屋南北两端仅有5m净高附属空间的限制,随着室内空间而适当高低变化。(图9)

对老屋而言,木门板、悬鱼梁等,无论是建筑承重结构还是室内维护隔离的非承重构件,都是老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造时,留意了这一非“直系”建筑的部分,将原有木门板改造为一个二层通高的冥想空间的背景墙,并给予檐下空间丰富的变化,使其变为读者和游客的自由活动和体验空间。(图10)

结语与建议

本文选取浙江某村的一栋废弃老屋为案例,赋予其“书屋”这一全新功能,且符合当地的旅游开发战略及上位规划,使原本没落甚至面临拆除的黄湓村重新焕发时代活力。该村既无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无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江浙一带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本单体改造方案也为其他“城中村”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门板城中村楼板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楼板开洞层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戏台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汽车左后门板大型注塑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