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评价法用于环境评价的实践探究

2016-10-11钟建红

绿色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水土环境影响因子

钟建红

(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9)



综合评价法用于环境评价的实践探究

钟建红

(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9)

指出了在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时相继引入空间信息技术和数学模型等措施,可以更加充分地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利用,改变了过去单一评价信息不完善、信息失真等缺点,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生态综合评价法的重要性,探讨了对综合评价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综合评价法;环境评价;实践探究

1 引言

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不同的资源开发项目和建设项目所处的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情况、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情况等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性。此外,因为开发建设内容不相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环境质量的评价。在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时,只有采用比较完善的评价方法,找出需要保护的目标以及问题的根源才可以制定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 案例介绍与划分评价单元

某地区地貌类型平均分布了低山、中山、岗地、丘陵等,地质结构比较复杂且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气候条件良好。随着近年来对山地的开发和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出现,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地上水均衡,次生地质灾害点数达到了225次,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36人,直接性的经济损失达到了11681.2万元。为了防止该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提供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情况以及变化趋势,

参考该地区开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程度,将评价单元划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环境影响程度分区界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界线作为最小评价单元。

3 选择评价因子

地层岩性及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自然资源分布、资源规模、开采强度、开采种类、土地占用及破坏、三废排放及水土污染次生地质灾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治理难易程度等是影响该地区环境的主要因子[1]。根据各个因子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相互关系,可以将评价因子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结构、人类工程活动、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强度等可以使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表示。

(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包括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保护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

(3)地区地质环境规划基本现状包含地区的开采方式和强度、自然资源的类型和规模、地区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三废”排放的基本情况和水土污染的现状、地下采空区现状等这些因素均体现在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环境恢复治理的困难与否主要体现在环境治理的工程量、环境治理的对象、环境治理需要花费的费用、环境治理周期。

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因子对自然地质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以及可以划分的层次情况,使用敏感因子-综合值评价模型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4 环境的综合评价

敏感因子-综合值评价法主要将系统中的各类因子划分成组成要素因子和基本因子等。在进行评价时,首先在评价各基本因子的基础上对各个组成要素进行一级评价,然后才综合性的对系统进行2级评价。与此同时评价存在的敏感因子[2]。

4.1一级评价

4.1.1评价矿山地质环境的基本现状

根据此次调查自然资源开发强度以及生产环境存在的地质问题,使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对省内该地区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评价,将地质环境影响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的强烈区、地质环境影响较弱区、地质环境影响较强区、地质环境影响轻微区4个区域。具体的区域划分原则如下。

(1)地质环境影响较强区。区域中分布了比较多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具有比较高的开采程度。在开发过程中,如果就地排放会造成小范围的水土污染,导致区域内出现小型地面塌陷,大规模的开采将导致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水土地质情况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2)地质环境影响强烈区。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废水排放污染了区域的水土环境,区域中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大中型地面塌陷等导致该地区出现了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破坏了生态地质环境。

(3)地质环境影响较弱区。区域中分布了一些开采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地方,造成的植被破坏面积比较小,存在轻微的水土污染,一般不会出现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并且地质灾害的规模比较小,对生态环境整体影响比较小,局部影响比较大。

(3)地质环境影响轻微。该地区中零星分布了一些比较偏僻利用价值不高的自然资源,这些地方的开采程度一般比较小,破坏的植被面积不大,一般不会造成水土污染,一般不会出现次生地质灾害,不会对生态地质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4.1.2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划分标准

(1)比较容易。只需要采取简单的工程施工就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治理。例如砂石料土地复垦、砖瓦粘土矿、土地平整等。

(2)中等。在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后,可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例如地面塌陷治理、滑坡治理、尾砂库治理、废石堆石治理、采场边坡治理等。

(3)比较困难。在恢复生态环境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才可以实现环境的治理,例如泥石流治理、水土污染治理等。

4.2二级评价

将自然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作为敏感因子,首先评价敏感因子然后利用综合指数法实施综合评价。

4.2.1评价敏感因子

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敏感因子影响比较大,如果达不到要求可以直接否决,所有评价单元中对地质环境影响比较大的,都认为地质环境质量差。

4.2.2二级综合指数评价

使用加强指数法计算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在(1)式中,F指(1),综合指数,Wi指的是评价因子权重,Fi指的是某个组成要素单项评分值,然后进行归一处理。

4.2.3划分质量等级

按照综合指数,将地质环境质量划分成较好、一般、不良3个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5 评价结果

按照上述评价方法,将自然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划分成不良区,然后利用综合分值将各个单元等级划分出来。该省一共圈定了93个区域,其中不良区域有28个,面积大小为5325.2 km2;较好区域有一个,面积大小为154520.2 km2;一般区域有62个,面积为7209.4 km2。地质环境不良区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区域,此区域大部分的自然资源所在地区都为容易出现地质灾害的地区,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地质环境,产生了泥石流、水土污染等治理难度比较大的次生地质灾害。

开采严重影响了地质环境,产生了如地下水均衡系统被破坏、采空地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引发了地面大规模的塌陷,这些次生地质灾害治理难度比较大,危险等级为IV级。由于人类活动比较频繁,对植被造成了破坏,广泛分布易滑底层,地质灾害比较发育,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为Ⅲ级。一部分特殊林地降水量适中,植被发育存在的潜在危害比较小,为Ⅱ级。对于松散堆积层分布比较少,人类活动不频繁、植被相对发育的地方,一般不会出现地质灾害,危险等级为I级。

6 结语

在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时,使用综合评价法可以更加有效的将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和利用,得到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在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中使用综合评价法不仅简单合理,而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以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1]董文福,管东生.浅论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J].环境科学动态,2003 (1):17~19.

[2]池志淼,戴怡新,郝向麟.我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探讨[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43~46.

2016-06-24

钟建红(1981—),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评价、清洁生产工作。

X820

A

1674-9944(2016)16-0079-02

猜你喜欢

水土环境影响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故乡的水土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故乡的水土..
文化环境影响下的儿童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