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及应用策略探究

2016-10-11

绿色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调蓄径流绿地

刘 斌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及应用策略探究

刘 斌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指出了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降低城市径流污染率,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园林景观的综合性能。介绍了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福州市园林工程中城市建设方法的应用,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园林工程;海绵城市;探究

1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供水资源不平衡的情况,部分地区会因为供水不平衡出现缺水现象,因此要想从源头上解决城市内涝,需要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绿地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居民日常交流、放松和观赏的重要场所,在园林工程中引入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园林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提升园林景观的综合性能。

2 福州市海绵城市优劣势分析

2.1优势分析

(1)水资源分布较为广泛。福州市海绵城市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周围水资源分布非常广泛,水体面积占到总面积的25%左右,为地区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福州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之工厂的增加,给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尽可能地减少水体污染是当地政府值得关注的问题。

(2)山水交融,绿意盎然。福州市政府极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强调要重视绿色生态建设,而城市绿地规模不断加大,给人们提供了一定的休闲场所。山水交融,绿树萦绕的这种建设布局更好的映衬出海绵城市的景观氛围,为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2劣势分析

(1)该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常年降雨量较大,每年夏秋季降雨量可达全年降水量总值的74%左右,年均降水量达到1257 mm,这种现象使得地下水位呈现不断增高趋势,造成土质松散,影响城市绿地建设,再加之土质结构的变化,也会造成地下水的顺利排放受到一定的阻碍,影响地表的稳定性。

(2)在道路、绿带两旁未设置相关监测装置,不能及时发现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有无超标现象,在净化空气方面也没有充分的数据加以说明,不利于研究人员开展工作。

3 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建设方法的有效应用

3.1公园绿地采用分级调蓄缓排措施

在公园绿地方面主要采取分级调蓄缓排措施进行有效设计,该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形特征进行合理规划。公园内径流特征表现为汇水线丰富而产流点较为分散,坡度较大的区域遇到雨水的侵蚀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对这些区域可采取LID设计尽可能地降低不安全隐患的发生[1]。对于面积较小的低坡区域采取LID设计可有效阻止地表径流等现象对土坡所造成的影响。为了减少雨水的侵蚀,可在坡度较大的区域种植绿色植被,并设置渗排管,让雨水渗入地表,分机调蓄缓排设置见图1所示。对于区域较大的山地公园可结合地方优势将雨水资源作为补给水源,起到调蓄的目的。

图1 分级调蓄缓排设置

(1)分级湿塘模式。此种模式主要指的是根据需求在山顶、山腰等部位修建湿塘,以减缓径流流速。陡坡处根据LID设施的相关需求进行适当地改进,对坡度较缓的地方可增加多个坡面,并根据实际地形特征对径流进行分层次控制,形成自上而下的水景与雨洪调蓄系统[2]。

(2)阶地式生物滞留设施模式。此种模式是在符合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在山腰等部位铺装阶地状的生物滞留设置,在种植池之间可使用石笼作为径流的主要过滤带,以尽可能地减小雨水的侵蚀。对于高低起伏变化较大的区域可通过种植一定的植被以降低雨水的侵蚀,坡度较陡的区域可选择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比如乔木,坡度较缓的区域可种植一般绿色植被,一方面可减少雨水对土地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形成一定的自然景观。

3.2道路绿地下坡末端应用

考虑到所处地形的基本特征,该区域道路纵坡现象突出而且地表径流速度快,初期冲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雨水对土地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进行绿地建设时应将关注点放在减弱径流流速以及冲刷力方面。通过全面分析后决定采取预处理方式进行有效控制。在设计方式上对路面下坡末端的道路绿带中可采取生物滞留设施,不管是设施宽度还是雨水入流口的布置均要满足相关要求。道路路面部位可设置引流槽,当雨水从坡道上留下时可顺着引流槽将雨水引入周边的绿地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不会对路面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也能使雨水得到有效利用。在植物生态方面,可以在仿自然的人工湿地上种植水生植物;打造屋顶绿色花园结构,设计结构蓄水层,将截取的水导入到蓄水池中,确保水流的循环使用。

3.3广场用地采用逐级滞留渗透措施

按照广场地形的实际情况,台地式广场的地表径流量比较大,由于广场的人为活动频繁,因此径流水质较差,同时上下台地的落差较大,增加了径流冲刷力度。在对该广场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各台地的特点设置成层叠式的分散LID设施,其作用主要是针对这一区域内25 mm以下的中小雨的径流量进行处理,使雨水渗透能力增强,并改善广场周边径流的水质。同时也应考虑到广场内部的植被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因此在LID措施中应种植多种植物,达到阶梯式的景观群落。

停车场和人行广场使用渗水性良好的面层进行铺装,采用渗水地面进行铺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地面热量的反射,而且可以使土壤具有生态功效,阴雨天气时可以使广场和道路积水现象快速消除,从而有效降低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丘陵山地汇水区下游需要进行建设用地的区域,广场应依据地形地貌设计为一种调蓄的地方,在面临强降雨时,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蓄积洪水,控制洪水排放。这一类广场可设计为台地形式,利用台地构造可逐级对雨水滞留,延缓渗透时间。在径流的汇集地区可以建造地势较低的调蓄场地,使上游的洪水能够排放到此处调蓄,并且流经溢流口后与市政雨水排放系统相连接。

3.4居住绿地采用逐级单元式网状径流控制措施

福州地势平缓,居住区修建处海拔较低,因此绿地与住宅布局较易结合成组团式,这种组团式也会对住宅区的径流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径流的产流点增加,并且比较分散。在居住区设计时应注意增加净水设施以改善水质,同时也应采取措施使雨水渗透量增加,并根据具体情况增设缓排设施。

LID设施是专门为了适应各级居住与绿地形成的组团式而设计的以小单元为区域划分的网状径流控制系统。在下雨的前期,屋面部分雨水将流失,之后的雨水则经过落水管流入到外部的高位花坛或生物滞留带等区域,地标径流饱和后部分溢出的雨水将通过地面引流槽等专门的引流路线流向滞留池、或多功能调蓄场地,从而达到多元化利用的目的[3]。各组团的LID设计都各不相同,但是其功能却都是为了能够做好该地降雨汛期的排水工作及雨水的有效利用。每一级台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各级阶地之间的位置关系。每逢大雨或暴雨临组团绿地水流过多易造成雨洪,要采取缓排设计如修建植草沟或雨水沟渠等将溢出雨水引导到低处的蓄水区域内。对于面积较大的山地公园地区在水源的供给上,可以使用雨水资源作为补給水源,并利用雨水调蓄能力实现丰富的水体景观,并同时达到排放雨洪的目的。

4 结论

在园林工程中引入海绵城市建设方法时要按照空间均衡、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优先考虑对自然水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建设措施,真正地发挥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作用,提高园林工程的综合性能。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2]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12):5~6.

[3]符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2016-06-22

刘斌(1977—),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TU986

A

1674-9944(2016)15-0181-02

猜你喜欢

调蓄径流绿地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流域径流指标的构造与应用
调蓄设施布局设计模型研究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走进绿地
人工降雨下三种屋面径流过程环境质量比较
建筑小区雨水污染控制与优化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