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月十五说食俗

2016-10-09袁秀芬

烹调知识 2016年9期
关键词:莼菜田螺赏月

袁秀芬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正值人们收获丰硕果实的季节。怀着丰收的喜悦,家家都要置办美酒佳肴欢度佳节,从而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传统饮食习俗。

吃月饼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吃鸭子

按旧习惯,每到阴历八月十五食鸭人数最多,吃鸭形成习俗的理由有三:一是卷饼吃鸭赏月的风俗使然;二是中秋时节的鸭子丰腴肥美;三是鸭本是凉性食品,宜作滋阴养津以防秋燥。此节可谓“食鸭日”,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向有中秋节吃烤鸭的习俗。中秋赏月,如果自家烙了饼烤了鸭,片出鸭肉卷薄饼,热热地吃,与品尝凉月饼相比,自然别具风味。桂花鸭,对于嗜鸭的南京人来说,中秋节餐桌上增添了一道不可缺少的赏月佳肴,与中秋吃月饼一样,南京人的“鸭”文化也源远流长。福建也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他们是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云南的仫佬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一传统佳节。

吃芋头

芋头是美味时令小吃,具有蝗虫不食的特点,自古便有”平时菜蔬,荒年粮”的美誉,深受人们的称赞。广东有些地方过中秋节时,要吃芋头。相传东汉年间,刘秀和王莽大战,刘秀兵败被王莽重兵围困在山上,数日后,粮草用尽,军土们饥饿难忍,此时王莽用起火攻,满山燃起熊熊大火,正在危急之际,乌云密布下起大雨,山火被大雨浇灭了,雨过天晴,在刚燃烧过的泥土中飘散出阵阵香味,军士们拨开刚刚燃烧过的泥土草灰中竟是烧熟了的芋头,饥肠辘辘的士兵挖起烧熟的芋头,饱餐一顿,军士们精神倍增,刘秀见状,抓住战机,下令突围杀下山去。这次战争转危为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由于这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汉光武帝刘秀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下令每逢中秋节全军都要设宴大吃芋头,以示纪念。就这样随着岁月推移,慢慢演变为民俗,芋头便成了江南一些地区中秋佳节的必食佳蔬了。此时家家都要煨一锅芋头,合家团聚,一边赏月,一边齐享芋香之美味。中秋食芋,还有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日:“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吃田螺

中秋佳节食螺,是广东独有的饮食风俗,清末民初有首竹枝词写道:“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头啖遍又香螺。”啜螺与剥芋、吃月饼同为欢庆中秋节的三项食事,正如广东《顺德县志》载:中秋“具团圆酒、团圆饼、剥芋啜螺赏月。”民间认为: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热衷食之呢?有人认为,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之时,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东、广西等地,月下吃田螺,也是中秋节特有的习俗。

吃螃蟹

老版《红楼梦》第一集就有中秋吃螃蟹的情节。中秋节吃螃蟹,是不少地方的传统,所以螃蟹是不少家庭中秋餐桌的一道必备菜。“老北京”中秋特爱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针对秋季螃蟹上市的节令,不少酒店都推出了中秋节螃蟹宴,不过,传统节日,最好用最传统的方式过,那就是和家人一起做。从口味上讲,阳澄湖大闸蟹、湖蟹、江蟹比较美味,肉质较丰厚。

莼菜鲈鱼羹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名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性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营养美味,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莼菜、鲈鱼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莼菜、鲈鱼”以思乡,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莼菜一般用以做汤、羹菜;鲈鱼可煎,可炸,可蒸,因肉质细嫩鲜美,古人常用它来做脍菜,即生鱼片。厨师们根据”秋思莼鲈”这个典故,以西湖莼菜与钱江鲈鱼入羹,做成了这款独具江南特色与风味的羹菜。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十里飘香,沁人肺腑,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有着2500年的栽培历史。《山海经》中就有“招摇之山,其上多桂”的记载,爱国诗人屈原的《九歌》也有“莫桂酒兮椒浆”的诗句,这说明早在秦汉时,桂花就已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时至今日,人们对桂花的喜爱仍是有增无减。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猜你喜欢

莼菜田螺赏月
“绿色”的莼菜
太湖莼菜
赏月
莼菜
我学会了摸田螺
田螺
动物赏月
独自一个人赏月
翠绿清香的莼菜
吃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