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从整体到个体企业剩余价值分享机制研究

2016-10-08王军婵

商业会计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

王军婵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115-03

摘要:人力资本如何参与分享企业剩余价值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重点和难点,现有的人力资本理论多是单纯地研究人力资本整体价值或个体价值。考虑到人力资本个体之间的多重关系,本文建立了人力资本整体剩余价值分享模型与人力资本个体之间收益划分的标准,并将后者嵌套、融入进前者,形成了从人力资本整体到个体进行剩余价值分享的逻辑思路,实现对人力资本个体参与分享企业剩余价值量的间接计量。

关键词:剩余价值 人力资本 关键情景 资本收益率

年来,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价值的问题,成为学术界与理论界讨论的重点和难点。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必然涉及到人力资本的定价。为此,学者们相继提出各种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方法。从现有研究来看,多数文献单纯研究人力资本整体或个体的价值计量问题,甚至将个体人力资本价值简单加总得到整体人力资本价值,鲜有文献将两者同时纳入研究体系,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然而,个体和整体的人力资本价值之间的联系并非简单的个体相加等于总体,因为在企业之中,个体之间存在替代、互补、互动、互斥等多重关系(熊剑,2010),单从个体角度计量会导致人力资本整体价值计量的失真。考虑到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建立了将个体收益分享机制融入到整体人力资本价值计量中的一种更为真实、客观的间接计量方法,从而为人力资本分享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人力资本由整体到个体的价值计量逻辑思路

由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无形性、隐蔽性等特征,对人力资本直接定价难度很大,宜采用间接的计量方法,即将企业整体可分享价值扣除物力资本可分享价值之后的部分作为人力资本整体可分享的剩余价值,再按一定的分享标准在人力资本个体之间划分这部分价值。因此,整个逻辑思路是首先确立人力资本个体之间分享剩余价值的标准,然后建立起人力资本整体剩余价值分享模型,将人力资本整体可分享的剩余价值从企业总的剩余价值中划分出来。最后将个体人力资本分享剩余价值的标准嵌套进来,形成一套由整体到个体的人力资本剩余价值分享机制。

二、人力资本个体之间划分企业剩余价值的构思及设计

人力资本个体价值的确定需要借助于评估岗位价值的“连续割差法”(马广林,2008)来计算岗位的重要性系数。根据供需的关系,企业某岗位上人力资本的价值与该岗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可根据岗位重要性系数来确定岗位n的价值得分Cn。与物力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价值显示信息往往是残缺的,且难以直观量化。并且人力资本的价值必须要在人力资本的运用过程中通过绩效体现出来,因此,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化要结合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过程与结果。另外,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是一个综合作用的过程,单纯从产出角度很难将个人的价值贡献从团队总的价值中划分出来。为此,设想从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能力或素质入手建立一个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来量化与企业价值创造有关的人力资本素质。当然具有某方面的素质并不代表就会被人力资本用于价值创造,给企业带来收益。所以,这里需要测评的素质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的能力表现,一定来自于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过程或与绩效高度相关的关键情景。岗位意味着级别和辖区,但不能代表一个人价值创造的能力和真实的绩效水平,因此将素质评分作为衡量人力资本价值的一种手段,可弥补单纯以岗位价值评估确定收益分享的刻板模式。反之,将岗位价值评价作为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基础部分,既有利于平衡评价主体的主观性和因外界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人力资本素质得分的变动性、不准确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靠,又可保证人力资本个体的综合得分为正值,方便计算。

(一)模型的建立。以人力资本岗位价值及人力资本的素质评价这两个方面的综合得分作为该岗位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结果,得出人力资本个体价值的综合评价模型:

Fi=K1Cn+K2∑ajbj(K1+K2=1) (1)

其中:Fi是人力资本个体i的综合得分;K1指岗位价值评价权数;Cn指岗位n的岗位价值;K2指素质评价权数;bj指人力资本i在情景j中的综合得分;aj指情景j的权重。

Er表示人力资本整体可分享的剩余价值。将企业人力资本的Fi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当有n个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m个人承担企业亏损时,第i个人分享的剩余价值Vi,第t个人承担的亏损责任St为:

人力资本个体的综合评分越高,Vi值就越大,剩余价值分享比例就越高;当人力资本需承担企业亏损时,得分越低者,亏损责任承担的比例越高。这样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素质的高低就与收益分享比例的大小紧密联系起来。

(二)指标值的获取。aj、bj的测量需要借助于“云测评”的思想(穆胜,2012),采用一种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测量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这种模式的逻辑思路是“关键情景库-评鉴中心-素质云”。

首先,为人力资本建立“关键情景库”,“关键情景”即是挑战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情景,用于区分员工的一般素质和特定素质。“关键情景”由若干个渠道搜集,主要来自于中高层和直接下属的访谈以及人力资源部对员工“绩效关键事件”的记录,这些关键事件是对人力资本的绩效有影响力的事件。其次,由专家、HR和企业高层组建“评鉴中心”,负责将“情景库”中的“关键情景”进行分类,如“情景1.项目投资”“情景2.处理冲突事件”“情景3.员工开发”……根据情景内容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向,为每一类情景设置关键素质评价指标并赋予其权重。如“关键情景1”——项目投资,可设置的关键素质指标有:风险分析能力、监督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这些指标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项目投资收益。各指标的评估得分有正有负,给企业带来正的经济效益的素质得分为正,反之为负。另外,还需为每一类场景设置权重aj。最后,将被测评者A的“关键情景j”纳入“评鉴中心”,“评鉴中心”从“关键情景j”中解析出不同的素质维度并进行评估计分,各维度的素质得分乘以权重并进行加总得到bj的值,bj即为A在该场景j中的人力资本素质得分。将A在“关键情景库”中所有情景的得分按照权重aj累加即得出A的素质评价总分∑ajbj。n、m值的大小由“评鉴中心”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及企业的整体收益情况来确定。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侧重点不同,K1和K2也应该是不同的。素质指标的得分来自于与人力资本绩效相关的“关键情景”,将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融入评价体系中,体现了人力资本收益分享与人力资本贡献价值对等的原则。各维度素质的外显源于人的行为表现,“评价中心”一方面从工作情景中解析出人力资本创造绩效价值的行为,从价值创造的源头计量人力资本的行为价值及创造价值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也让企业及人力资本本身根据“云测评”系统中的“素质云”更清晰地了解人力资本的优势及不足,以便加强后期的岗位调整及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三、人力资本整体可分享剩余价值的确定

人力资本整体能否参与剩余价值的分享,取决于经营管理绩效的好坏,良好的绩效才是人力资本价值的真正体现。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反映了资本的获利能力,也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只有当企业的资本收益率达到了既定水平,人力资本才具有资本化的前提,人力资本所有者才有资格以股东的身份分享剩余价值。相反,对于物力资本所有者而言,只要企业还有盈余,还能持续经营下去,股东都有权利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另外,人力资本的知识、技能凝结于劳动者体内,是无形的、隐蔽的、无法被企业掌控的,这使得人力资本本身缺乏抵押担保的功能。为了保障物力资本的权益,必须建立人力资本抵押担保机制以强化人力资本的风险承担能力。为此,可以设想通过捆绑物力资本作为风险保证金来提升人力资本的风险抵押功能。人力资本岗位的重要性系数越大,岗位职能水平越高,所应承担的风险水平越高,缴存的保证金数额也越大。保证金可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分期缴存,也可一次性缴足。

投资者把资本投资于任何企业都至少应该获得无风险收益率,因此确保投资者获得无风险收益是对资本的最基本保障。这是保证物力资本能够持续稳定地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条件,防止资金退出所必需的。因此行业资本收益率和无风险收益率都是判断企业收益水平的要素。为进一步设计收益分享机制,这里用行业平均收益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把企业实际收益划分成三个区间:企业实际收益率≥行业平均收益率、行业平均收益率>企业实际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0<企业实际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一)企业实际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这种情况下,需要分析企业往年的盈利状况,如果企业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是很有能力的经营者一时也难以扭转局面。笔者提议分析企业前三年的盈利状况,剔除重大变故的影响,若前三年的平均收益率R与无风险收益率相差不大,则不扣减人力资本的风险保证金,并在后期继续考察。如果R远大于无风险收益率,则按照以下措施进行:物力资本没有得到基本保值,负责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本理应赔偿物力资本所有者的损失。补偿的顺序为先按照无风险收益率给予物力资本所有者最基本的收益补偿,再按照行业平均水平继续补偿物力资本。以企业年度可分享的收益总额和分值靠后的m人的岗位保证金之和为限。

(二)行业平均收益率>企业实际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因风险与收益的一致性,投资者选择把资本投入到A企业而不是能获得高收益的其他企业,自然需要承担A企业特有的风险,这是投资者自愿选择的结果。因此投资者获得收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物力资本所有者也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失误承担损失。笔者认为应该为物力资本承担自主选择失误的风险设置一个比例K,K是不可抗力之外的原因导致的企业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收益率时,物力资本所有者要为自己的选择失误承担的风险比例,当然这并不代表人力资本不应该承担没能够给物力资本带来价值增值的责任,企业收益率低下的损失仍然要Fi值较低的m个人力资本所有者承担主要责任,因此K值是大于0小于50%的。K的具体值根据行业及企业实际情况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力资本所有者协商决定。当然K值最终是市场供求、双方讨价还价及公平博弈的结果。

企业资本收益率为R1,R0为无风险收益率,全部资本的期初价值为W(为简化起见,假定企业增加的收益全部供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力资本所有者分享),行业平均收益率为R2,人力资本所有者持股比例为I,这里的I值根据人力资本的岗位重要性系数占整体系数的比例来确定。物力资本占股为(1-I),该企业物力资本选择失误承担的风险比例为K(0

收益率低于同行带来的隐性损失额为(R2-R1)×W。隐性损失按持股比例,物力资本应承担:(R2-R1)×W×K;人力资本应承担:(R2-R1)×W-(R2-R1)×W×K=(R2-R1)(1-k)×W,两者之差为(R2-R1)(1-k)×W-(R2-R1)×W×K=(R2-R1)(1-2K)×W>0。因0

当Ew>W×R1,即物力资本所有者应分享的收益超出企业总的可供分享的收益额时,要启动人力资本的风险保证金来弥补差额。这一情况下综合得分靠后的m人能动性低下,对物力资本的运作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同行平均水平,需要以保证金为限赔偿物力资本所有者的损失。自然该部分人力资本不参与分享企业剩余价值,且需要以后期分红补足所在岗位的保证金。

当W×R0

(三)企业实际收益率≥行业平均收益率。沿用上述思路,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时,物力资本应当分享以K作为比例基础计算的收益。收益分享的顺序: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按各自的持股比例分享以行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收益,分别为W×(1-I)×R2和W×I×R2,剩下的超额收益部分(R1-R2)×W,物力资本所有者分享K×(R1-R2)×W,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1-K)×(R1-R2)×W。因0

四、小结

为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潜力,让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是不二选择。然而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殊性,直接计量人力资本个体的价值比较困难。为此,本文采用间接的计量方法,建立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作为确定人力资本分享剩余价值的基础,与前人研究相比有所改进,但也只是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地接近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而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计量。另外,模型中n与m的大小确定问题还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谢获宝,段蒙.人力资本定价模型研究述评和展望[J].珞珈管理评论,2011,(02).

[2]王开国,宗兆昌.论人力资本性质与特征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6).

[3]刘苹,陈维政.人力资本价值及其定价分析[J].财经科学,2007,(5).

[4]马广林.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新探:连续割差法[J].中国经济评论,2003,(8).

[5]李海舰,张小宁,张承耀.对动态股权制的分析——襄樊市国有企业改革调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07).

[6]赵黎明,钱伟荣,杨蕾.国企产权改革中的人力资本产权[J].南开管理评论,2001,(06).

[7]穆胜.绘制人力资本地图[J].商界(评论),2012,(06).

[8]王华兵.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03).

[9]周国强,戴昌钧.对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模型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07).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企业培训模式下的投资选择研究
基于CGSS2013调查数据的我国区域间收入不平等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人口流动视角下生产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