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某省输变电工程的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016-10-08雷雨李怡滕晗屹

商业会计 2016年14期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成本管理

雷雨 李怡 滕晗屹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4-0021-04

摘要:本文基于成本管理视角对电力工程造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某省输变电工程为例,通过对典型案例造价水平分析、静态投资分析、费用分析等方面对某省输变电工程造价进行分析,从成本管理的四个流程阶段出发分析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程造价管理趋势,提出相应的造价成本管理建议。

关键词:成本管理 造价分析 造价控制 输变电工程

一、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范围界定

成本管理近年来在企业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已逐渐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将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企业的发展才能具有价值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成本管理中要求企业采取企业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双项指标进行统计核算,在此基础上再计算出全部的生产成本。对电力企业的项目造价成本进行分析,计算其各项指标的总体成本和单位成本,观察数据异常的指标,运用成本管理理论分析对造价成本影响较大的指标,有助于电力企业控制好造价成本,在电力工程建造过程中更加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成本管理在20世纪前都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当时的成本管理没有事前规划和计算的过程,重点在于事后被动的成本计算。到20世纪中期,管理理论发展日趋成熟,成本管理也随之从被动的事后核算转向事前成本规划和事中成本控制,并由此形成了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体系。成本管理隶属于管理学,主要以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派生出成本管理的体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理论也日臻完善,成本管理在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后,慢慢形成现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多环节相结合的战略化成本管理阶段。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四个方面。企业项目建设中运用这四项内容进行的管控活动的总称就是成本管理的概念。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消耗有限的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这个过程要求企业各部门全员参与,在最大化利润的同时,各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规划和战略目标,结合其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整体的经济大环境来制定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规划,这一环节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总体思路和要求。第二部分的成本计算主要指运用各项指标数据选取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来进行成本数据计算,为成本管理提供成本信息的基础。成本控制则是利用前两个环节的结论做基础,根据总体的项目战略和思路要求,运用成本计算中得到的成本信息并结合多种经济技术的科学手段达到控制成本并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成本管理所取得的整体成绩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活动环节都是业绩评价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对管控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正,同时实施奖惩制度提高企业员工参与性和积极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用电需求也随之迅猛增长,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需根据实际需要加快电网工程建设工作。电网工程建设作为电力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建设质量和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企业亟需加强成本管理,保持竞争优势对企业利润有所保障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随着经济发展,电网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日趋复杂化,内部环境出现频繁波动,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输变电工程的造价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根据输变电工程建设特点,对某省220千伏户外GIS与户外AIS案例的造价水平进行了分析,运用成本管理相关理论方法,结合费用结构分析,揭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电力企业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提供参考。

电力企业中的输变电工程为电力工程中较具有典型特征的工程,其范围较广,包括变电工程、线路工程以及电缆线路工程。变电工程的造价由四项费用构成: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其他费用。线路工程的造价由三项费用构成:本体费用、辅助设施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通过分析各电压等级平均单位长度造价、平均单位容量长度造价及本体费用、辅助设施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构成情况,可以解析其各项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电缆线路工程的造价由两部分构成:电气部分费用和土建部分费用。电气部分费用由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构成,土建部分费用由本体费用和其他费用构成。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通过对各电压等级电气部分、土建部分平均单位长度造价和各部分费用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后具体分析各项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某省输变电工程造价成本案例分析

输变电工程建造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因素,例如跨越铁路、村庄等都对造价成本影响较大。本文选取某省220kV户外GIS案例以及户外AIS案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两种典型案例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的过程中对某省输变电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样本总体分析

成本规划阶段,需要对案例样本的总体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和分析。选取2012年、2013年的220kV户外AIS、户外GIS两种典型案例变电工程,以高压侧配电装置型式分析工程数量、建设规模、静态投资,及三者所占比例。2013年220kV新建变电工程典型案例为户外AIS、户外GIS两种。户外AIS工程数量1项,容量规模1 320MVA,静态投资21 987.97万元,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33.33%、30.38%。户外GIS工程数量3项,容量规模2 640MVA,静态投资50 381.8万元,其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66.67%、69.62%。户外GIS工程所占工程数量、容量规模、静态投资比例均较高,可知在成本规划阶段,2013年新建220kV变电工程将户外GIS设定为主要类型,其与户外AIS的配比约为7 ∶ 3。

(二)样本造价水平分析

成本计算阶段中,选取2012年、2013年的220kV户外AIS、户外GIS两种典型案例变电工程,以高压侧配电装置型式计算典型案例单位容量造价,得出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数据结果分析可得,220kV户外AIS工程单位容量造价为166.58元/kVA,户外GIS工程单位容量造价为190.84元/kVA,户外GIS工程单位容量造价比户外AIS工程高出14.57%,由成本计算产生的数据可知户外AIS工程的造价水平较低。

(三)静态投资分析

对案例静态投资的分析主要目的是分析成本控制中采取的成本控制手段是否恰当科学,并对比分析哪些因素对两种方案的造价影响较大。选取2012年、2013年的220kV户外AIS、户外GIS两种典型案例变电工程,以高压侧配电装置型式分析典型案例单项工程的平均静态投资中的平均建筑工程费、平均设备购置费、平均安装工程费、平均其他费用及各自所占各案例静态投资比例,得出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数据结果分析可得:220kV户外AIS工程平均静态投资为10 993.99万元,其中,平均建筑工程费为1 669.38万元,平均设备购置费为6 666.92万元,平均安装工程费为1 111.78万元,平均其他费用为1 546.08万元,其所占平均静态投资比例分别为15.18%、60.64%、10.11%、14.06%。220kV户外GIS工程平均静态投资为10 076.36万元,其中,平均建筑工程费为1 542.66万元,平均设备购置费为6 131.86万元,平均安装工程费为865.69万元,平均其他费用为1 536.15万元,其所占平均静态投资比例分别为15.31%、60.85%、8.59%、15.25%。通过对比分析可得,户外AIS工程平均静态投资较高,比户外GIS工程高9.11%。按四项费用占平均静态投资的比例可知对户外AIS和户外GIS造价影响较大的为设备购置费和建筑工程费两项费用,成本管理活动中可从这两项费用中着手以达到降低造价提高利润的目的。成本控制环节中要注意对涉及跨越铁路、高铁等工程的建筑工程费用控制,因其手续复杂繁琐所以产生的成本较高。此外,建筑工程费的逐年增高也与变电站选址有关,成本控制中要注意控制变电站选址的地形地质条件。

(四)主控综合楼单位面积造价分析

成本计算中不仅要对样本造价进行水平分析,还要选取数据对单位面积造价进行分析。笔者选取2012年、2013年的220kV户外AIS、户外GIS两种典型案例变电工程,以高压侧配电装置型式分析典型案例单项工程的平均主控楼建筑面积、平均主控楼建筑费用、平均主控楼单位面积建筑费用,得出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数据结果分析可得:220kV户外AIS工程平均主控楼建筑面积为563.25㎡,平均主控楼建筑费用为161.15万元,平均主控楼单位面积建筑费用为2 860.99元/㎡。220kV户外GIS工程平均主控楼建筑面积为530.92㎡,平均主控楼建筑费用为173.71万元,平均主控楼单位面积建筑费用为3 271.87元/㎡。通过对比分析可得,户外GIS工程平均主控楼建筑面积低于户外AIS工程5.74%,但平均主控楼建筑费用高于户外AIS工程7.80%,故其平均主控楼单位建筑面积相比低了14.36%。由成本计算的结论可知,户外GIS的单位面积建筑费用更高。

(五)单站征地面积及建场费分析

从成本管理的视角来看,建设场地征用费一直是电力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较为困难的部分,对此项费用的控制同时涉及到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建设场地征用费的因素又可从主观客观两种角度分出多种原因,因此选取几种电力企业工程中基本存在的几项典型数据进行建设场地征用费的数据分析。选取2012年、2013年的220kV户外AIS、户外GIS两种典型案例变电工程,以高压侧配电装置型式分析典型案例单项工程的平均全站征地面积、平均围墙内征地面积、平均单站建场费、平均单位容量建场费、平均单位面积建场费,得出分析结果如下:

由数据结果分析可得:220kV户外AIS工程平均全站征地面积为32.78亩,平均围墙内征地面积为31.28亩,平均单站建场费为390.38万元,平均规模容量为440.00 MVA,平均单位容量建场费为8.87元/kVA,单位面积建场费为8.36万元/亩。220kV户外GIS工程平均全站征地面积为20.79亩,平均围墙内征地面积为16.78亩,平均单站建场费为564.26万元,平均规模容量为440.00 MVA,平均单位容量建场费为12.82元/kVA,单位面积建场费为27.14万元/亩。通过对比分析可得,户外AIS工程平均全站征地面积远高于户外GIS工程,高出比例为57.66%。建场费过高在成本管理中一直是一个较难控制的成本,由于成本规划环节没有对建场费相关文件的真正可落地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导致其真正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会间接导致成本的增高,因此对建场费的管理是成本规划环节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以上五项对案例样本的全面分析可知,在220KV变电工程中:户外AIS案例的单位容量造价比户外GIS案例低14.57%,但户外AIS案例的平均全站征地面积比户外GIS案例高36.58%,户外AIS案例的平均围墙内征地面积比户外GIS案例高46.36%。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66kV户外AIS案例变电站总体造价水平均低于户外GIS案例,但在建场费方面的造价水平却高于户外GIS案例,双方各有优缺点。由于受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所限,市区的220kV变电站大多采用户外GIS案例,同时户外GIS案例的征地面积与户外AIS案例相比大大降低,在建场费逐年走高的大形势下,尽可能地应用220kV户外GIS案例更有利于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某省220千伏户外GIS与户外AIS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造价控制中在成本管理视角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分别出现在电力工程的第一阶段成本规划、第三阶段成本控制以及第四阶段的业绩评价三个方面:

(一)电力工程成本规划方面

成本规划在输变电工程中属于前期设计规划部分,这一部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关于建设场地征用费的政府文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难以执行。由于征占地难度加大,地方政府协调能力和执行力度有限,建设场地征用费征地标准低,难以按赔偿标准执行,实际赔偿标准远远超过政府制定的标准。实际动迁中,地方政府和涉迁群众基本不能接受文件中规定的标准,尤其涉及房屋和果树的补偿,房屋和果树补偿价格节节攀高,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园区等较为集中,动迁补偿也是较为密集,石油项目、铁路项目等,老百姓已经不认可原有的补偿标准,尤其是房价在逐年提高,原有的标准已经无法适应现有的经济发展。而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在实际动迁工作中,只能采用普查评估的方式。第二点是初步设计深度不够,前期工作质量不高,设计单位对选址选线工作重视不够,现场踏勘不到位,造成设计疏漏,有些线路路径选择不利于工程施工及征占地,甚至给今后运行造成隐患。

(二)电力工程成本控制方面

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涉及跨越铁路、高铁等手续繁琐、费用较高。目前,跨越铁路、高铁在线路施工中时有发生,目前基本为各供电公司与铁路部门办理,费用有高有低,且目前有持续走高的趋势。第二点是基本预备费的使用率低。变电工程基本预备费的节余率达到100%,线路工程基本预备费的节余率达到99.57%,因此对基本预备费的使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第三点是建筑工程费逐年上升。变电站站址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小,不良地质和站址条件,使场地平整、地基处理、挡土墙及进站道路费用逐年升高。

(三)电力工程业绩评价方面

成本管理中的业绩评价属于项目工程中的事后管控环节,事后的业绩评价有助于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并能有效抑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怠工等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不利于成本控制的现象行为。电力企业要在电力行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保持自身优势,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亟需重视项目业绩评价的作用,本文选取案例中,并未采取业绩评价的措施,该案例在成本管理的四个环节中缺失业绩评价环节,也是出现以上问题的间接因素之一。

四、电力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优化建议

针对220kV户外GIS和户外AIS工程建造中出现的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项优化建议,分别从成本管理中的成本规划环节、成本控制环节以及业绩评价环节进行阐述。

(一)加强电力工程造价成本规划

电力工程成本规划环节中出现的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管理问题,建议工程在可研和初设阶段,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地面附着物、设施、被跨越物、地形地貌细致、完整地收集资料,主要采用数码照片的方式,出现工程开工前抢栽、抢建的情况时可依据事前照片采集作为证明材料防止无依据现象发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成本控制环节,对各项赔偿也要建立完善的数码资料(包括赔偿前后的对比图片)。隐蔽工程的基坑验槽的数码照片须能反映土质情况,坑深数据,如有铺石灌浆,须有施工前后的对比照片(须能反映坑深数据),要求数码照片中有负责监理职能的其他人员。

(二)强化电力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电力工程成本控制方面,在跨越赔偿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议由公司与铁路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跨越铁路(高铁)、公路补偿方案。统一实施,解决一直困扰工程施工的铁路难跨这一难题。建立电网施工中跨越铁路补偿的统一标准,为成本控制创建控制依据。对于其他费用的管理,需要对有特殊要求的费用进行有针对性的协调管理,应在下达安全质量要求文件时注明相关费用如何解决,避免在工程结算时造成费用责任不清、无相关依据的情况发生。建议结算时相关人员开通相应权限,应用ERP系统提取所需数据,设备、供材等各项使用金额及明细都在系统中能够查询,既方便又可减少误差。工程建设场地平整及土石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议要求在土石方施工前,由设计单位对站址原貌拍摄足够数量的能反映站址情况的数码照片,提供能反映现场地形地貌测量数据的数码照片及相关辅证材料。场地平整施工中,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结算时需特殊计算的土方量在关键节点拍摄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数码照片,并在监理日志中作相应标注,以此作为结算的依据。同时还要加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设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多提供培训和业务交流的机会,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及责任心,提高整体设计水平。

(三)优化电力工程造价业绩评价

电力工程业绩评价方面要结合企业需求以及成本规划和成本计算中提供的信息,根据成本控制中所采用的方式以及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部门人员,在项目结束后,根据项目建设成果、项目建设成本、项目建设质量、项目建设利润等指标建立综合系统的业绩评价系统。建立项目建设数据库,整合项目数据,为业绩评价提供基础信息数据。企业内部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特点,建立统一综合的指标评价标准体系。业绩评价过程中对应参照指标评价标准,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成本的业绩进行综合考量评价。

参考文献:

[1]卢馨,吴俊勇,黄惠.中国企业成本管理趋势研究——基于文献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4,(2).

[2]王竞达,于增彪,瞿卫菁.成本管理系统解析:实务发展、制度变迁和学术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2).

[3]张宏运,马震,乔欢欢.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发展趋势及优化研究[J].华东电力,2012,(4).

猜你喜欢

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成本管理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中的控制分析
论全过程造价控制要点
项目质量管理在输变电工程施工监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探析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