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倾斜,有意“栽”花

2016-09-30孙育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赏识关注关爱

孙育兰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是一门基础的艺术学科,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感受优秀艺术文化的重要途径。所有的学生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从小培养艺术兴趣,发掘艺术潜能。但是现实的音乐学习中也出现了学困生。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原则,如何帮助音乐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就成了一门学问。

[关键词]学困生 音乐课堂 关爱 关注 尊重 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50

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潜能,并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这一点每位音乐教师都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相对于语数外,音乐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它满足了学生爱表现的天性。但在实际的音乐学习中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天生音乐细胞丰富的学生,在音乐艺术的天地里尽情畅游,他们是“宠儿”;而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天生节奏感不强,音准不灵敏,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逐渐地游离于课堂之外,不愿意参与音乐学习。任何教育都是有教无类的,音乐教学也是如此。与“宠儿”相比,“丑小鸭”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每位音乐教师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音乐天赋,而应多审视自己的课堂,要想方设法让“游离”于音乐课堂之外的“丑小鸭”回归音乐课堂,让他们沉醉于音乐的美妙世界。那么对于音乐学困生,教师该如何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展示自我,在音乐中找到自我,以下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转化音乐学困生的一些浅见。

一、真诚关爱,温暖音乐学困生

缺乏爱的教育犹如干涸的池塘,要激发学困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要从爱入手。要多听听学困生的想法,从思想、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在课堂上,每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尽可能地传达对这些学生的关爱之情,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也属于他们。努力创造一种宽松、温暖的氛围,让学困生消除自身的心理负担,主动加入音乐学习中。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亲近学困生,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往往能帮助学困生消除自卑的心理。在一次器乐演奏课上,有位音乐学困生主动参加了竖笛齐奏表演,但从他的表演中看出他并不会吹,显然是 “滥竽充数”,这时有些学生开始发出嘲笑声。见此情形,我立刻制止了他们的行为,然后肯定并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积极性,然后又寄予他希望:下次音乐课我们肯定能听到他优美流畅的竖笛声。这时,从他那充满感激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希望。果然在下次的音乐课中,他的笛声征服了大家。后来,我还请他当了“小老师”,在他的带动下,班里几个学困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实学困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就是因为担心出丑而被同学嘲笑,心理有顾虑。所以学困生如果在学习中经常失败,势必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每当学生失败时,我总是第一时间给他们打气:“你真勇敢,再试一次,你肯定会做得更好。”帮他们战胜自己,树立自信。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我会委婉地说:“你的想法很好,咱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教师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不仅会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真诚地关爱,增强每个学困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还能够营造出自然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让他们积极快乐地学习。

二、真挚关注,激励音乐学困生

音乐“学困生”看似对音乐学习满不在乎、无所谓,这其实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其实他们内心对外部的评价极其敏感,心理总处于一种戒备状态,对于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轻视非常敏感,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他们内心强烈的波动。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困生,努力让他们真正融入音乐学习中,组织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合作,给予学困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爱上音乐课。

每次学完一首歌曲后,我都会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当大部分学生高高举起小手,纷纷想一展身手的时候,可学困生却习惯当观众,常常无动于衷,面露“事不关己”的冷漠。小宇是位有名的学困生,音乐课对他而言就是睡觉、做小动作,有时高兴起劲还做一些恶作剧,扰乱课堂。一次音乐课上,我要求大家以小组形式表演歌曲《树叶儿飘飘》,看看哪一组学得最快,唱得最好。课上,我主动把小宇和几名优秀生编排在一组。然后提出合作要求:比比哪组学生最互助友爱,整体表演水平最高。此时的小宇既高兴又担忧,他很犹豫,自己能为小组争光吗?学歌时,在小组同伴的带动和感染下,小宇渐渐地放松了戒备的心理,不由自主地张开嘴轻声唱了起来。可没过多久,小宇的老毛病又犯了,开始做起了小动作,这时小组长立刻轻轻拉了一下小宇的衣角,小宇刚飞走的心儿又回到了小组演唱中。接下来的分组练习,小组同伴们一句一句地教着,小宇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友爱和关注,逐渐消除了紧张心理,内心表现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小组表演时,小宇仿佛像变了个人似的,敞开了歌喉,为小组的精彩表现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在热烈的掌声中小宇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三、真心赏识,感化音乐学困生

每个人都期待得到肯定和赏识,小学生更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一句赞扬胜过十句批评。因此每位教师要正视“学困生”个性差异,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赏识的心态对待他们。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当学困生意识到自己在的进步时,无疑会增强音乐学习的兴趣,势必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吐露心迹,逐渐喜欢上音乐课,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并自觉纠正音乐学习中的错误。

学校搬进了新教学楼,音乐教室要好好布置一下,这时,我忽然想起我所教的六(1)班里的王玏同学,虽然他是班里的音乐学困生,上课也特调皮,可他却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尤其擅长手工,于是我主动邀请他,与我合作,开始他既惊讶又害羞。果然,在我们的共同合作下,音乐教室的布置得到了领导的赞同。音乐课上,我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了他学习的信心。以后的音乐课上,王玏也渐渐变了,开始喜爱我的音乐课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实,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给学生自信。让学困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赏识的美好,这是激发“音乐学困生”学习热情、培养音乐兴趣最好的动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音乐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其间还可能出现反复。但有一点我们要坚信,用爱心去滋润心灵,关注和赏识学困生的进步,我们的音乐教育之舟才有可能驶向成功的港湾。用“心”倾斜,有意“栽”花,相信终有一天“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的。

(特约编辑 左 芸)

猜你喜欢

赏识关注关爱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