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

2016-09-29刘舂容

求知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翻译实践专著翻译教学

刘舂容

摘 要:《认知隐喻与翻译实用教程》(叶子南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首次以教科书的形式将认知隐喻翻译观引入翻译教学,也是专著与教材嫁接的一个成功案例。本文分别从教材和专著的特点对该书加以评价,并指出了该书中的一些亮点。

关键词:专著;教材;认知隐喻;翻译实践;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认知隐喻与翻译实用教程》(以下简称“《实用教程》”)是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叶子南教授于2013年7月所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著作。该书匠心独运,亮点颇多。本文从翻译教材撰写角度对该书加以分析与评价。

一、翻译专著与教材的特色

就内容而言,该书“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具学术性,又兼顾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书直击现实——“接触过大量翻译理论的学生在翻译的准确性方面并没有显出优势,相反有时还会被宏观理论所牵绊,在翻译时作出错误的选择”。[1]作者在书中交给读者一个实用的显微镜——认知隐喻翻译观,即从认知隐喻的视角来观察英语原文,洞察细微,实现精确的理解,权衡翻译策略,最终把握译文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隐形线索。作者以丰富的实例阐明如何才能做到“准确”,还不忘防止过度“精确”。关于“准确”,他还运用皮姆提到的“够好了”(Good Enough)理论、高危险和低危险的概念,质疑了“处处需准确”的翻译策略,启迪读者重新思考“准确”的含义。诚如作者所言,“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解决翻译中所有的问题,而认知隐喻翻译观当然也仅是意在补充,而非取代”。[2]从更多角度分析文本,可以帮助译者更准确地把握文本,进而采用更符合语境的翻译策略。[3]

近年来,中国翻译界学者在探讨将认知隐喻的研究成果与英汉翻译研究相结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刘法公、肖家燕、张蓊荟、张光明、刘翼斌等人还出版了相关专著。这些专著大多数是由博士学位论文演变而来的,最初的读者对象往往是作为同行的专家学者,其主要目的在于展现作者的博学多识以及在该研究领域的独到见解,重在一家之言,凸显其学术价值,而非供翻译教学使用。《实用教程》是我国第一部从认知隐喻视角来编写的英汉翻译教材,因此,该书的独具特色之处十分值得研究。

1.作为教材的特色之处

教科书除了可读性,还必须具有可教学性。[4]具体来说,相对于翻译专著而言,翻译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主要是教学工具,为教学服务;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反映主要统辖翻译实践的翻译原则;③内容比较全面,“从一般的原则,到具体的指南、建议和提示”,[5]包括翻译策略、至少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以及各类题材的翻译练习等;④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信息, 具有可操作性和启发性,为学习者留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综观全书,《实用教程》的翻译教材特色十分明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正在聆听一位资深教授的悉心指导。第一至六章每章最后均设有“本章内容概要”“主要阅读材料”“思考题和练习”等。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主要阅读材料”一节,这一节内容并非单纯罗列书名、篇名及作者,而是结合作者的阅读体验,推荐不同的著作和篇目来让学生有重点地阅读,有述有评,照顾了读者的不同需求。第二章的“概念隐喻跨文化案例分析”一节,指出英汉概念隐喻有时可能近似甚至相同,并提出完全或部分按原文直译的方法通常可行,读者可以清晰地从中找到具体的操作程序。第七、八、九章则完全是翻译实例分析,分别以单句、段落和篇章为重点,渐次展开,具体演示结合认知隐喻知识的翻译策略和操作手法。

另外,该书还专设一个附录“供分析和翻译用的英文原文”,分为句子和短文两个部分,特意给出了练习指示,即“原文语境定位”“翻译目的假设”“搜寻文中隐喻”“确定隐喻价值” “制定翻译策略”和“提供翻译文本”六个步骤,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极高的实用价值。这些练习有助于解决“理论知识没有内化(internalized)”的问题。书末的“起于心还是缘于物(代后记)” 更是意犹未尽,令人回味无穷,掩卷深思。

教科书需要的是一种对视觉和听觉都没有过高要求的“平易语言”,同时应该为撰写方面的斫轮老手,深谙此道。《实用教程》秉承了其一贯的写作风格,“即用浅满足视觉和听觉的审美性要求。[6]叶子南先生可谓翻译教材显易懂的文字将翻译理论通俗化”。[7]作者还很善于运用比喻来讲解高深的认知隐喻理论,读之令人茅塞顿开,“从隐喻角度看译者的表达”一节中“关节点”和“庖丁解牛”的譬喻更是精彩之处,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因此,尽管该书有大量认知隐喻理论术语,但读时并不枯燥乏味。

2.作为专著的特色之处

专著是专门就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论述的学术性科学著作。[8]许多教科书正是在专著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集中了专著的精华。虽然两者在论述上都具有全面、系统等特点,但学术价值大不一样。教科书的内容一般是已成定论的事物,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而专著并非都是定论的事物,它具有探索性、权威性。[9]

《实用教程》呈现的是叶子南先生对认知隐喻研究关注十年之久(见该书前言)厚积薄发的原创研究成果。该书与坊间众多翻译教科书截然不同,并未因为“要考虑到理论要点的涵盖面、翻译技巧的周全性”而对翻译学相关知识尽可能地面面俱到;它是在翻译教科书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家之言”。全书只集中探讨认知隐喻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以专题研究的方式从一点突破,提出了“认知隐喻翻译观”,无疑该书也是一本翻译专著。

学术著作所包含的科学研究成果,一般要以理论形态公之于世,也就是说,必须按照通行的学术规范进行论证,观点要鲜明,逻辑推理要严谨,论据要充分,并按照一定的体例(如引证要有出处,书后应附有参考书目、索引等);[10]而且,学术著作要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独创性、突破性进展,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所扩充,对某一领域的理论有所推进。[11]因此,学术著作通常都少不了文献综述。

《实用教程》全书符合通行的学术规范,具备翻译专著的相关要件。“翻译对等原则简述”“认知对等概念的提出”“翻译目的视角简介”“前景化概念的提出”“前景化概念的发展”等均具有文献综述性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有关认知隐喻的文献可谓卷帙浩繁”,但作者能够撷英咀华,仅用短短两章47页的篇幅便对与翻译操作有关的认知隐喻理论作了综述和梳理,让读者能窥一斑知全貌,弄清楚纷繁复杂的认知隐喻基本知识和概念。

更重要的是,学术著作的“理论表述自成体系、自圆其说,而不是一些孤立、零散的格言、定义或随感等”。[12]叶子南在《实用教程》中所提出的“认知隐喻翻译观”正是这样一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论述时,作者寻根溯源,直接从认知语言学的奠基著作中寻找理论依据,善于通过各种例子引导读者利用这些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来识别隐喻,并判断隐喻的价值。作者以为翻译研究服务为宗旨,对认知隐喻理论进行消化吸收,始终从中国读者的实际出发进行论证和阐述,不盲目复制英美认知隐喻书籍中的现成例证,而是充分立足本土,尽量用中国的例子来阐释认知隐喻理论。所举的隐喻例子主要以中国读者熟悉的场景和话题为基础,比如“婚姻的长跑”“老板这样把员工蒙在鼓里”“受到冷遇”“真是根竹竿”“你们太左了”“这小子上去了”等,此类例子在书中俯拾即是,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全书虽以影响最深远的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主线,兼及目的论,但对纽马克、皮姆等西方著名翻译研究者的理论也着墨不少。其中特别提到了皮姆最近提出的自然对等(natural equivalence)和方向对等(directional equivalence),体现了作者紧跟学术前沿、与时俱进的学术态度。

另外,作者在论述翻译理论时,并非唯西方翻译理论是从,而是辩证思考,兼顾中国本土译论。例如,在“注重宏观对等的文学翻译理论”一节,为了论证文学翻译尽量不要释义,作者引用童元方先生的观点,来佐证中国文学翻译理论中也有人注重宏观对等,并不赞同微观对应,文学翻译不是要在细节上求得对等,而是力求在总体上获得等效。在“过于准确的致命弱点”一节论述要防止过度“精确”时,作者还以钱钟书的“化境论”作为论据。就认知隐喻翻译观而言,看似篇幅不多的中国翻译研究者的观点在翻译操作层面的指导意义似乎更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尽管《实用教程》兼具教材和专著两方面的特点,但全书并未采用学术语言,因为学术语言的适用读者群主要是专门做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理论水平较高的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书也可以说是一本用通俗的教科书语言撰写的学术专著。但该书的学术价值会明显高于一般翻译教科书,具有较高的翻译理论水平和翻译研究深度,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二、 专著型的翻译教材

既具教科书的特点,也具有学术专著的特点,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尽量把它设计成一本教科书,而不是理论专著”,这在翻译教科书中是罕见且难得的。叶子南先生使翻译专著与教材成功地实现了嫁接。

这种做法的意义何在?学术著作的内容通常是对某一专门学科有一定深度的专门研究,其受众面往往局限于少数专业人士。[13]加上要采用不是所有读者都喜闻乐见的学术语言,并且发行量和销售量有限,因此难免会“专业性强,受众面小”。[14]而教科书或教材的语言一般都通俗易懂,发行量和销售量大,则会读者多,受众面广。如果新的翻译研究成果以这种专著与教材嫁接的形式推出,则有利于新的翻译理论或思想的快速传播和普及,更能便于读者在翻译教学或翻译实践中检验该理论的有效性与不足之处。总之,《实用教程》堪称是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戛戛独造,属翻译教材中独具特色的一本,值得向翻译研究者和各类翻译爱好者,特别是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的教师和学生推荐,相信一定会有益于广大读者的翻译教学与实践。

参考文献:

[1][2]叶子南.认知隐喻与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7]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6]石 鸥,石 玉.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4).

[5]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

[8][9]陈月梅.“专著”浅议[J].黑龙江图书馆,1987,(5).

[10][11][12][13][14]吴江江.学术著作特征与出版政策研究[J].出版广角,1999,(12).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专著翻译教学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厉震林和他的电影研究
预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翻译活动中母语的重要性
理论寓于平实  研究源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