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差异及其问题研究
——基于新疆第四次、五次和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2016-09-25吴良平

西北人口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口比例全疆性别差异

吴良平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州510275)

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差异及其问题研究
——基于新疆第四次、五次和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吴良平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州510275)

中国社会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老龄化问题有其自身特征,进行区域性的老龄化结构问题研究能够了解新疆老龄化的现状和具体问题,为解决区域性的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疆地方性社会的长治久安。基于新疆第四、五和六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存在区域性不平衡、汉族老龄化进程快于少数民族、老龄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老龄妇女问题较为突出和老年公共文化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推进区域老年经济产业发展、对汉族老龄化进行政策干预、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老龄妇女养老服务事业和老年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差异;问题

人口问题是区域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维度。中国社会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1]新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多民族地区,其老龄化问题有其自身特征,进行区域性的老龄化结构问题研究能够了解新疆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具体问题,为解决区域性的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疆地方性社会的长治久安。据第四、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分别为3.91%、4.67%和6.48%,20年来新疆老年化进程加快,接近7.0%的临界点。但总体老龄化水平未必反映了新疆老龄化问题的实际情况,新疆老龄人口结构还存在内部差异,比如民族、区域、行业以及性别等方面的老龄化差异,这使得问题更为突出。目前相关研究尚未充分展开,文章基于新疆第四、五和六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老年人的比例和抚养比区域差异、民族差异、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素质差异等维度①实际上,衡量老龄化结构性差异的指标很多,文章根据相关文献研究、问题的紧迫性、数据的可得性和数据可比较性,结合新疆第四、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相关数据和指标,选择了如上指标。参考:姑丽巴合尔·阿不力米提,满苏尔·沙比提.新疆人口结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9);吴良平.新疆人口结构的民族差异及其问题研究——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5(1)。分析了新疆老年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存在区域性不平衡、汉族老龄化进程快于少数民族、老龄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老龄妇女问题较为突出和老年公共文化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推进区域老年经济产业发展、对汉族老龄化进行政策干预、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老龄妇女养老服务事业和老年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差异情况

(一)区域差异

1.老年人比例差异

表1统计了南疆、北疆和东疆各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区域差异情况。统计显示:近20年来全疆老年人口比例普遍上升,北疆和东疆地区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幅度最快,南疆地区上升幅度相对较缓。北疆和东疆地区老龄人口比例高于南疆各个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对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五普”显示北疆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了46.62%,“六普”数据和“五普”相比,又增长了70.83%,东疆同类指标分别为40.06%和42.59%,南疆为1.50%和9.47%①本文主要资料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1990年南疆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北疆老年人口比例最低,东疆地区老年人口比例略低于全疆,居于中间位置。南疆大多数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疆老年人口比例(3.91%),尤其是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三个地区老年人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53%、5.02%和5.33%;而北疆多数地区低于全疆老年人口比例,比如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和克拉玛依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2.70%、2.80%、2.88%和1.64%。东疆的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分别3.55% 和3.37%。

表1 新疆老年人构成结构区域比较(%)

2000年全疆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各区域差距缩小,但南疆老年人口比例依然相对较高,北疆部分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疆,东疆老年人口比例明显上升。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和喀什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4.71%、4.81%和和4.91%,和田地区和全疆持平,为4.67%;北疆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两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首次超过全疆,比例分别为4.85%和4.91%,直辖市老年人口比例为6.35%,居于全疆最高,其余地区有所增加,但均低于全疆水平;东疆吐鲁番和哈密两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分别4.42%和5.35%。其中哈密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居全疆第二。

2010年全疆老年人口比例继续上升,全疆老年人口比例达到6.48%,接近老龄社会临界线7.0%。北疆和东疆大多数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南疆。全疆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均位于北疆和东疆,比如自治区直辖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9.39%、8.95%、8.61%、8.33%、8.00%和7.63%;老年人口比例低于全疆水平的地区多半位于南疆,比如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和田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5.52%、4.84%、4.65%、4.35%。

表2统计了新疆老年人口比例和抚养比例的城乡差异情况。统计显示:总体来说,全疆老年人口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表现出城市高于镇,镇高于乡村的模式。但具体来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伊犁地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和哈密地区老年人比例呈现出城市—镇—乡村模式,即城市老年人口比例高于镇老年人口比例,镇老年人口比例高于乡村老年人口比例;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克拉玛依则呈现出镇—城—乡的模式,即镇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其次是城市,乡村老年人口比例较低;和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区则呈现出镇-乡—城模式,即镇老年人口比例最高,乡村其次,城市老年人口比例最低;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吐鲁番地区分别呈现出城—乡—镇、乡—城—镇和乡—镇—城模式。

表22010 年新疆老年人比例的城乡对比(%)

2.老年人抚养比的区域差异

表3统计了新疆各地区老年人抚养比例的区域差异情况。统计显示,和老年人口比例结构差异相关,全疆老年人口抚养比例也有相应的变化:南疆的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和田地区老年人抚养比表现出下降趋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老年人抚养比例则有所上升。北疆和东疆多有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例普遍上升。其中老年人抚养比例最高的地区依次是自治区直辖市、昌吉地区、塔城地区、哈密地区和乌鲁木齐,比例分别为:12.50%、11.83%、11.49%、10.97%和10.23%。除了哈密地区位于东疆,其余均分布在北疆。老年人抚养比例最低的地区依次是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比例分别为6.27%、6.89%、7.03%和7.71%,均位于南疆地区。

再看新疆各地区老年人抚养比例的城乡差异情况,表4统计显示:全疆老年人口抚养比例呈现出城—乡—镇模式,但各个地区有差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克拉玛依地区老年人抚养比例呈现出镇—城—乡模式,即镇最高,城市其次,乡村最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区呈现城—乡—镇模式;和田地区、吐鲁番地区表现出乡—镇—城模式;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勒泰地区、伊犁地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和哈密地区表现出城—镇—乡模式;乌鲁木齐呈现城—乡—镇模式;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表现出镇—乡—城模式。

(二)民族差异

表5统计了1990年、2000年、2010年新疆各民族老年人口比重。统计显示,新疆汉族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少数民族,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最高,老龄化在汉族中已经到来,民族人口尚处于成年型人口。1990年,汉族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5.47%,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和塔吉克族老年人口比重均高于汉族,比例分别为:7.29%、6.64%、5.49%和6.94%;2000年,汉族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9.00%,少数民族中,除了满族为9.11%外,其余民族的老龄人口比重都低于汉族;2010年,汉族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到12.32%,而同期少数民族老龄人口比重都低于汉族。汉族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全疆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达51.62%,而人口近新疆总人口半数的维吾尔族老年人口占全疆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比重为37.83%。

(三)社会经济地位差异

1.行业分布差异

表6统计了新疆65岁及以上就业人口中的行业分布情况。统计显示:绝大多数老龄人分布于农林牧渔业,占91.80%;居于第二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占2.33%;居于第三位的是制造业,占1.12%;从事其他行业的老龄人比例很低。可见,从行业分布看,新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从事的职业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相对较弱。

表3 新疆老年人抚养比例区域比较(%)

2.收入来源差异

表7统计了新疆新疆65岁及以上老年人收入来源情况。统计显示:新疆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渠道中,离退休养老金占44.06%,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27.63%;劳动收入的占17.92%;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占8.49%,财产性收入的占0.44%。可见新疆老年人经济收入来源中,离退休金养老比较多,同时依靠子女的比重也较高,拥有自己劳动收入的也占一定比例。考虑到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接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年人比重也不低。

表4 新疆老年人抚养比的城乡对比(%)

表5 新疆各民族老年人口比重(人,%)

(四)性别差异

1.婚姻状况性别差异

表6 新疆65岁及以上就业人口中老年人行业分布情况(人,%)

表7 新疆65岁及以上老年人收入来源情况(人,%)

表8统计了新疆老年人口婚姻状况的性别差异情况。统计显示:不同婚姻状况中,老年人口性别差异不同。(1)未婚和离婚两种婚姻状况类型中,性别差异度较低;(2)有配偶和丧偶两种婚姻状况中,性别差异度较高。具体而言,有配偶的老年妇女比例低于老年男性比例,性别差异度达-23.75%个百分点;与之相关,丧偶的老年妇女比例比老年男性比例高出24.74个百分点。

2.健康状况性别差异

表9统计了新疆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情况。统计显示:(1)身体健康的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比例低,性别差异度为-7.76%;(2)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中,女性比例分别比男性高出3.61%和3.32%;(3)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比例中,女性高于男性,性别差异度为0.83%。

3.生活来源的性别差异

表10统计了新疆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性别差异情况。统计显示:相对于男性老年人,新疆老年妇女缺乏自己独立的收入来源。(1)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动收入、离退休养老金和财产性收入的老年人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性别差异度分别为-12.29%、-8.22%和-0.21%;(2)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性别差异度分别为2.80% 和17.69%。

表8 新疆老年人口婚姻状况的性别差异(%)

(五)素质差异

表11统计了2000年、2010年全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结构素质情况。统计显示:新疆老年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有所提高,老年人口中有些人还具有研究生学历。但新疆老年人口整体素质依然相对较低。如表9显示:2000年,本科及以上、专科、高中(含中专)、初中、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0.72%、1.06%、4.49%、8.25%、85.48%;2010年相应的比例分别为:0.82%、3.21%、6.88%、17.69%、71.40%。对比可见,新疆老年人口素质在中等教育中有较为明显的上升,高等教育中也有些提高,但初级教育阶段老年人口依然占较高的比重。

表9 新疆老年人健康状况性别差异(%)

表10  新疆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性别差异情况(%)

二、新疆老年人口结构问题分析

(一)老龄化区域差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表1~表4统计了南疆、北疆和东疆的老年人口比例和抚养比例的区域差异,可以发现,新疆老龄人口问题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老龄人口的这种地区差异是新疆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人口背景,这样的区域差异将会影响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比如北疆作为全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过高的老龄人口比重要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能力提高,将会制约其经济发展活力;部分城市老年人口比重较高,将会对城市社会养老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人口流动的影响下,将会造成乡村家庭空巢现象,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将会逐渐凸显,乡村家庭养老的担子反过来制约农村的人口流动,减缓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二)新疆人口老龄化的民族差异问题

表5统计显示:新疆各民族老龄化进程明显不同步,其中汉族的老龄化相对严重,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结构中老龄化问题不是非常突出。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和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汉族的老龄化将对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各种负面影响,比如社会的养老开支需求增加,社会养老服务尚且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增加企业的养老负担。社会劳动人口的数量相对减少,对于处于发展中的新疆来说,这就是“未富先老”现象。如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种人口特征将会制约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人口处于成年型人口特征,社会就业需求较大,但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影响少数民族的社会融入水平,将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表11 新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结构素质情况

(三)老龄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低问题

如表6、表7统计显示:总体上看,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老年人经济收入的水平将会制约老年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老年人的社会生活质量,也会加重家庭养老的负担,增加企业养老的开支,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这正是“未富先老”所造成的养老问题。从表7可见,新疆老年人经济来源的家庭依赖性依然较高,这势必会影响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其社会生活参与能力,进而影响其自我认知。

(四)新疆老年妇女生活问题较为突出

如表8~表10统计显示,新疆老年人口在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和主要收入来源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性别差异意味着多方面的问题,比如随着家庭结构向核心家庭转换的过程中,老年妇女生活困境将会进一步突出。这些困境包括情感上的、健康上的和经济依赖性过高方面的问题。这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搅合在一起,新疆老年妇女的生活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五)老龄人文化生活需求问题

如表11统计显示,新疆老年人口文化素质有所提升,但大多数老年人口文化素质依然处于初级教育水平以下。不同文化素质的老年人口将有不同文化生活需求。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人,文化生活品味较高,需要各种相应的文化生活内容才能够满足其需要。大多数文化层次较低的老年人也需要有相应的社会文化教育进行引导。如果这批老年人缺少先进文化生活资源,老龄人的文化生活空间就容易被各种落后文化占据,进而引发社会安全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发展老年经济产业,降低区域老龄化进程差异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各个区域应积极重构区域性的产业结构,适应本地区老年人口结构的区域特征,比如积极发展若干老年经济产业。老年人口也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可以适度发展区域性的老年经济产业,为老年人的消费需要提供丰富的选择渠道。老龄人口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二)制定相关政策干预新疆汉族人的老龄化进程

1.积极创新社区养老模式,为解决汉族人老龄化问题提供现实平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一方面固然是受到传统的影响,但也有很多实际的原因。比如隔代照看就是一个重要的维度。给子女照看孩子,既是对家庭的劳力补充,也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社区管理应该积极创新,探索能够实现隔代照顾的社区养老模式和可行性做法。

2.出台积极的人才政策,吸引疆外年轻人到新疆创业。新疆人口管理实践中应该鼓励疆外人口流入,为疆外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发展平台,这不仅可以缓解新疆汉族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疆汉族人老龄化突出的问题。

(三)推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新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取决于新疆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如产业结构的分布,这将直接决定了新疆的就业结构,进而影响经济收入水平。新疆人口的就业结构的民族差异研究表明①参见拙文《新疆人口结构的民族差异及其问题研究——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西北人口,2015(1)。,汉族人口结构结构相对均匀,少数民族的就业结构分化比较显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在第一产业,这不利于改善老年人口的经济地位。因此,加快新疆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大量吸纳农村的劳动力人口,转变新疆人口结构的行业分布差异,进而为新疆人口的老年生活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持。

(四)完善基层社会保障体系,丰富老年人社区公共生活内容,增强社区老年妇女群体归属感

1.经济生活方面,应该完善新疆基层社区医疗保障体系,从预防、治疗以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加强对新疆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适度增加社会养老投入,提高新疆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的经济生活水平,降低家庭依赖性。

2.发展各种社区服务组织,引入社会公益资源。丰富社区老年公共活动内容,为新疆老年妇女的社会生活提供平台,增强社区老年妇女的群体归属感,缓解由于丧偶、家庭空巢带来的情感孤独。

(五)推进老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新疆老年人群体的公共文化建设是满足新疆老龄人群体的文化生活的根本路径,老年公共文化建设中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社会养老经验,同时结合新疆的实际人口结构,考虑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差异,充分发挥本地文化的优势资源,探索适合新疆社会养老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模式。

1.充分考察和研究发达国家以及内地发达地区的社会养老经验,大胆借鉴一些比较成熟的模式和具体做法。尤其是对于文化素质较高的老年人的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2.针对大多数处于初级教育阶段的老年群体,新疆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要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家庭,为新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供一些实际的、能吸引老年群体的文化产品。比如新疆是多元文化地区,本身的传统文化资源也非常的丰富,并且具有较强的受众性特征,新疆老年公共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挖掘地方性的文化资源,系统整合各种地方民俗文化,为建设适合新疆老年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搭建可行路径和平台。

[1]张仙桥,李德滨.中国老年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tructure of Aging Population in Xinjiang and Its Problems: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Fourth,the Fifth and the Sixth Census

WU Liang-ping
(Colleg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275)

The aging society has come to China.the aging problem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social problems which will affect China's fu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s a Multi-ethnic region,the aging problem in Xinjiang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and the research about such issue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to solve this problem,and contribute to the local social stability in xinjiang.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about the fourth,fifth and sixth census data,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aging population in Xinjiang is regionally unbalance;the aging process of the Han people is faster than minorities;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aging is more lower,and old women suffer more problems.The industry of old people,the intervention to the aging of the Han by working out policy,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Older woman's pension servi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for the aging are effective measures.

XinJiang;the structure of aging population;differences;problems

C924.24

A

1007-0672(2016)05-0104-09

2016-02-0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人口发展与长治久安”(10ARK001)。

吴良平,男,重庆梁平人,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人口问题、民族关系和宗教人类学。

猜你喜欢

人口比例全疆性别差异
2021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国网新疆电力:年内完成全疆轧花厂电烘干改造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人口结构与数量问题研究
Q2.如果全球人口停止增长,将发生什么?
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新疆旅游年卡向全国发行
整形人口比例韩国输给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