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和谐社会下美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创新

2016-09-23童玲君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社会

童玲君

摘 要:美术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方向、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上都具有特殊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加强美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切合时代要求,而且对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这一基础工程,关键在于建设好各类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载体。

关键词:和谐社会;美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创新

大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所拥有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因此,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和谐社会意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美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从美术院校的培养模式来看。目前,美术院校正逐渐显露专业优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学校的培养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地从传统的培养模式融入了创造性的艺术培养,但是学生的知识宽度、人文内涵和文化素养方面较差,折射出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仍然单薄和匮乏。

2.从美术院校学生自身的素质基础来看。美术院校的学生为了把自己打造成“技术型”人才,专业学习态度明显优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不仅使学生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巩固与再学习,对日常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不重视。而文化课程中出现旷课、逃课,甚至课程重修、补考现象也较多,部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文字功底和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行为习惯、组织纪律等也缺乏一定的规范。

3.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来看。人文素质教育是推进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其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完善的人格,发展创新创造能力,还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建设美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载体的重要性

1.有利于达到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载体掌握人文素质资源与创作语言,学习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参加学校各种学术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并加以整合吸收,内化为培养学生的方式与手段。

2.有利于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古代,哲学家或文人学者渴望传授知识,着意养成的是心性。在现代和谐社会下,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美术院校在积极推进艺术创作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这不仅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3.有利于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育人效果。人文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训育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发现和探寻真善美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并在艺术追求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但有利于培育出色的艺术人才,而且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探索美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载体的创新性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载体。课堂是人文素质教育最规范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学、历史、哲学、美术、艺术等人文学科的文化知识,结合美术专业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2.拓展艺术实践活动载体。美术学院的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高素质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因此,学校应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创新艺术实践活动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专业实践、自我展现、服务社会的平台。这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实习、艺术创作比赛、基层文化服务、艺术展览等各项活动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应积极启发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整合艺术文化载体。美术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史馆、学术活动、艺术展览、已出版的书籍等文化载体,向学生传输人文理念、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观,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且可以让整个校园充溢着文化的灵性,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桂署钦.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论[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社会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六届暨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文字图形的表现方式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
美术院校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