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小龄童:美猴王的传奇人生

2016-09-22雅言

大作文 2016年8期
关键词:猴戏美猴王六小龄童

雅言

荧屏中,他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一路斩妖除魔,历经险阻;现实中,他幽默风趣,口若悬河。如今虽已近耳顺之年,但他仍不失当年美猴王的灵动与魅力。他,就是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

六小龄童·素描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1959年4月12日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绍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六小龄童在神话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主演孙悟空一角后,被亿万观众熟知。六小龄童自6岁起便师从其父六龄童练艺学武。1976年6月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六小龄童一家被尊称为猴王世家,真正演猴戏是从他的曾祖父开始的,随后是祖父、父亲、哥哥和他。1982年,六小龄童拍《西游记》时,父亲冥思苦想,决定将二哥名字中的“小六”颠倒一下,于是就有了“六小龄童”这个名字。

六小龄童·素材club

猴韵十足的“猴王”

30年前的一部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让几代中国人以为,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六小龄童。30年后的今天,六小龄童是中国农历猴年里最忙碌的演员。那些看着电视剧《西游记》长大的人们正在成熟和老去,一到猴年,必然分外想念孙悟空和那个时代的经典。

中国人最喜爱的美猴王已经57岁了,但他自己说,他的心理年龄不过20多岁,耍金箍棒时像30多岁,穿着打扮像40多岁,让人完全不能想象如果他每天提着鸟笼去下棋会是怎样的情形。

六小龄童总是一身红色的衣服,因为他喜欢穿红色,他觉得红色显年轻,又象征着忠勇正义。他说话时语速飞快,始终挺直腰板,双腿也是紧绷的。“我的粉丝是不允许我变老的,好像我真吃了人参果一样。一个演员,连老的权利都没有,岂不是最大的幸福?”六小龄童如是说。然而除了感觉幸福,猴王也很拼。六小龄童用17年的时间拍了一部戏,如今1986年版的《西游记》已经重播了3000多次,观看人数超过60亿,相当于每个中国人看了不止4遍。难怪六小龄童常说他是全中国最幸福的演员。

一生都交给了一部戏

身为演员,戏基本都在脸上,不会演就会被嘲讽为“死脸”,而一脸之戏在于眼,六小龄童却偏偏是个高度近视眼,左右眼近视都是600度,外加200度散光。这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又是如何练成的呢?六小龄童回忆说,他一早起来就盯着日出看,白天就看别人打乒乓球,人站在场中间,头不动,眼珠子跟着球走,晚上再点一炷香,使劲盯着烟头那一点亮光,终于练出了犀利的眼神。六小龄童说:“我一回头,其实我根本看不清,但我的眼神给人的感觉就是犀利。”

作家一本书,演员一出戏。六小龄童后来也演过周恩来、胡适、鲁迅等角色,但他说,这些角色全部加在一起,也抵不过一个孙悟空。事实上,全球各地的影视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个齐天大圣,却只有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神话和无法超越的经典形象。

如果说六小龄童的前半生在传承猴戏艺术,后半生就是在传承中国的猴文化,他想让孙悟空成为闻名世界的超级英雄。就像六小龄童说的,他把一生都交给了《西游记》。

这几年,六小龄童接连在全国300多所大学和400多所中小学发表演讲,也成为走上牛津大学讲堂的首个中国内地演员,因为《西游记》的故事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六小龄童在大学讲课时,过道里都会坐满人。他说,这师徒5人的优点加在一起,就是中国最完美的男人:猪八戒幽默、沙和尚真诚、小白龙任劳任怨、唐僧执着、孙悟空聪明勇敢,组成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团队。《西游记》的故事深入浅出,相比艺术价值非常高但人物关系复杂的其他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更容易被外国人理解,孙悟空也能够走向世界。因为,中国到目前还没有一部电影能像《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一样有世界影响力。他希望孙悟空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美猴王名震四海是因为传统文化无可替代

猴年伊始,百事可乐拍摄的广告微电影《猴王世家》一经推出,网络观看量就达到数千万次,引来了整个广告界的围观。更准确地说,是六小龄童讲述“一家猴戏千家乐,四代猴王百年传”的6分钟微电影刷爆了朋友圈。

一开始,六小龄童猜测,全中国能把章金莱和六小龄童两个名字画等号的人可能不足万分之一,以至于他在机场安检时会被询问:“身份证是不是假的?不是姓六吗?” 他也没有想到,章氏猴王世家的故事竟会借助一个广告令中国乃至世界为之动容。“我哥哥去世的时候讲,当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我了。”微电影中六小龄童回忆起自己的哥哥、猴戏原定的接班人小六龄童不幸离世,让不少观众看红了眼圈。

“这个广告至少说明了一点:不是六小龄童有多大脸,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替代。”六小龄童说,“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很重要,这个广告用最传统的手法,讲一个家族故事,技术上挺土的,却让很多人看哭了,这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悟。”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当有了优秀文化还去践踏就是可耻的。”六小龄童认为,过去,中国电影审查非常严格,对如今的电影发展来说,很有可取之處,比如现代电影中演员抽烟、讲脏话以及一些特别低俗的情节,有关部门应该多把关,尤其要维护古典名著的精髓。

六小龄童认为,改编过于低俗,尽管票房变得很好,危害却更大。 他还在多个采访场合反复强调,艺术可以百花齐放,但中国内地电影尚未分级,反对低俗化,影视作品要对3.4亿青少年儿童负责。面对不断涌现的改编作品,六小龄童一再呼吁,希望影视界对古典名著有一些敬畏之心,尽可能忠于原著、慎于翻新。中国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请给美猴王留下一片净土。

传统戏曲是猴戏文化的根脉

面对濒临失传的章氏猴戏,六小龄童心急如焚。

六小龄童家中门厅的墙壁上有一块“猴王世家”牌匾,这是冰心老人在上世纪90年代题的。“我家有兄弟姐妹11人,只有我和二哥小六龄童在猴戏表演上有所成就,可是二哥16岁便夭折了。现在,章氏猴戏代表人物只剩我一个人了。”他叹息道,“再这样下去,就没有传人了。我感到责任更大了。” 如今,六小龄童已经57岁。这些年,他通过很多方式,苦苦寻找,却至今未发现“新美猴王”的接班人。未来,由谁来接过“猴王世家”的金箍棒这个问题是目前六小龄童尤为担心的。

六小龄童是和猴子一起长大的。家里的猴子比人还要多,他始终在捕捉猴子的感觉,比如猴子怎么生气,怎么高兴,怎么忧虑。这些必须朝夕相处,才能搞明白。

《真假美猴王》那一集是在河南的嵖岈山风景区拍摄的,山里有只拴着铁链的猴子,见到正在拍戏的六小龄童,竟然朝他敬礼,这个瞬间被当时的摄影师抓拍下来了。六小龄童心中窃喜,连猴子都以为他是猴子,观众怎么可能不买账?

“要想演好、演活美猴王,必须接受中国传统戏曲的熏陶。” 六小龄童说,“这句话,我可能说得有点绝对,但是我不收回。为什么再好的戏剧、影视学院都培养不出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因为他们没有传统戏曲的文化底蕴。传统戏曲是猴戏文化的根脉。”

“比如我这个眼神儿,这样看的话就呆了,看的时候,身体要稍微侧一点,否则就成傻猴了。再比如挠痒,也要侧一点身子。耸肩也是一样,不能僵硬。再比如火眼金睛,眨眼的时候,眼睛要瞪出来,让人感觉到你是在上下打量妖怪。再比如,站的时候,两个脚要一个实一个虚,屁股要收进去,撅屁股不好看,手还要放松。孙悟空不是动物园的猴子,他的性格是人的性格,有一样的七情六欲……”六小龄童感叹,“这些动作,影视学院是不会教的。哪里有?只有在戏曲里面才有猴戏这个门类,才有武生这个行当。”

猴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瑰宝,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以及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表达,都是表现孙悟空的艺术手法。

六小龄童说:“不是脸上贴点毛,会挠痒痒就可以演好孙悟空。想演活孙悟空,却不懂戏曲,对原著精髓不了解,又把握不足,就体现不了美猴王的本质。然而现在有的年轻人对戏曲了解太少了,沾上毛,拿起棍子后,乍一看,哎哟,还不错,真像孙悟空,但是一动起来,完了,你就露馅儿了。”

六小龄童·媒体评

孙悟空身上流淌着吴承恩的血液,而六小龄童的身上流淌着孙悟空的血液。六小龄童身上被打上了20世纪80年代的烙印,他的思想很正统,在艺术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新浪娱乐评

他的“美猴王”形象深入人心,成为荧屏上的一个经典形象;他致力于传播传统猴戏艺术,在国内演讲800余场;他作为中华文化传播使者,将优秀传统文化帶到世界各地。六小龄童撑起了几代人的记忆,不仅是为艺术家的演技而奔涌,更多的是为人生的美好而飘洒。

——中国网评

六小龄童的表演中融合了绍剧以及京剧南派猴戏的精髓,继承了郑法祥、盖叫天等一批艺术家的表演方法。对于孙悟空演员的传人,六小龄童称只要有一定的条件、自己愿意付出,都可以教他。

——人民网评

猜你喜欢

猴戏美猴王六小龄童
猴戏
美猴王西游记
最后的猴戏?
真假美猴王(片段)
美猴王嬉戏傀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