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要素端视角下的国企改革

2016-09-22史朋飞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5期
关键词:要素分析

摘要: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都是当前最热门的经济话题,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在谈论这两个与人民利益、国家前途紧密相关的关键性改革。20世纪90年代,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大刀阔斧整治国有企业,使国企在一些非涉及到民生的关键领域退出,让位于民营企业。2015年9月,在新一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推动下,中央政府公布了新的国企改革指导文件。国企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总有新的问题出现。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为新阶段国企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关键词:国企新规范;供给端;要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F27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5-0000-01

一、历史回顾

1984年10月,国务院正式以超强魄力推行国企改革,勇敢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期改革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与企业是一家,不分你我,管理混乱,效益低下。最终国企从政府体系中分离出去,中央政府通过财政和税收的方法,赋予企业有限的权利,建立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方法。政府领导全局,国企只能乖乖接受政府指令。1999年是国企的第二个阶段,国企的角色定位日渐明朗,国有企业退出了一些非关键领域,如房地产行业等,指出了国营经济前进的方向。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正式设立,有了一个专门结构代替政府履行职责,监督监管,把控大局,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监管机制的创新,规范国企原有的管理体系,增强国企实力。

二、从供给侧的要素方面推动国企改革

在索罗经济体系里,生产函数为:Y(t)=F(K(t),A(t)L(t)),t代表时间。Y是产出,L表示劳动,A技术进步(或者劳动效率)。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经济体系里总存在资本、劳动和技术三种要素结合起来,企业才能组织生产。虽然索洛模型并不代表真实的经济,却能带来通用的启示。熟识经济学道理的都知道,要素端包含资本要素、土地要素、劳动力、管理因素、技术进步等。原有经济文献忽略了土地因素,这样做极不正确的,将土地引入索罗生产函数方程才是明智之举。在中国大中型城市里,政府热衷于卖地,不喜欢耗费精力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道理简单易懂,一次土地拍卖就可以获得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的收入,而且不用花费什么成本,地方GDP数据上还好看,看上去像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真的如此吗?但凡懂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没有真实产业的支撑,光靠土地不会有大的发展,土地财政贻害无穷。在我国,土地是国有化的,有国家统一调控。中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对一些特大国企而言,某些程度上是有利的。由于政府和国企间亲密的关系和地方政府希望巨头央企能够辐射周边地区的需求,政府提供低廉的土地供央企选择。在辽宁省,就有33家央企。这些企业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庞大的利润空间,无疑会降低企业发展的动力。不用投入巨额资金研发,不用引进先进设备,凭借着土地优势就可以得到比其他多的多的利润,谁还愿意努力发展生产。为了维持自身地位,国企还会向官员寻租,谋求垄断经营。十八大以来,宝钢、一汽、中国电信等巨型央企的主要领导相继落马,可见寻租空间如此之大。综合考虑,采用竞争性的土地政策势在必行,让国企不再享受特殊照顾,政府公平对待所有企业,让国企在与民企的竞争中发现弱自身弱点,提高危机意识,提高国有企业的创造力。

从资本要素的角度分析,国企主要是要建立清晰的股权结构,在央企、省属国企、市属国企等国有企业体系中,政府都是主要投资人。国企变革最重关键一步是改造企业原始股权。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是企业制度最明显的特质。国企任务特殊,所有权确定方面和民营企业相比,有很大距离。国企的所有权不明朗,日常经营中上级单位又经常插手,企业不能全身心投入生产。不可否定,国企的股权变革成就伟大,股权比例越发合理,经营管理也更加科学。与公众对它的期待相比,差距不小,股份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推进,比如向民间资本开放非关键性的领域,优化国企的资本机构等等。第二个,国企的贷款数目巨大,根据辽宁省的统计年鉴,2012年大型工业企业负债率为57.93%。2013年是57.92%,2014年是58.02%。在沈阳是,2014大规模企业负债占总资产份额是53.76%。负债比率接近于60%。这些大型工业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国企。资金的杠杆的水平是如此之高,要不是政府信用担保,很难想象这类国企会是什么后果。地方政府与国企深深捆绑在一起,地方政府需要大型国企争取到中央的专项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国企也需要资金用以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事与愿违,国企得到的资金过多,无处使用,用来建造豪华办公楼,汽车和一些无关自身营业范围的投资,资金被严重浪费。

由劳动的角度来看,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减少对工人的干预,让企业的工人发挥主人翁意识,以企业为家,时刻考虑企业的利益。增强工人培养,创立优秀文化,顾及他们的基本权利。

在上面提到的索洛生产函数里,技术是最重要的要素。众所周知,技术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国企要加强资金注入,创建研发机制。在关键技术上建立绝对优势,才能实现企业百年存续和发展。国企主要管理层要有忧患意识,集中企业资源发展新技术。重视技术人员,鼓励他们学习本专业知识,集中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让他们享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经济成果。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合资便是一个有用的方式,华晨汽车与德国宝马公司在沈阳协作建厂,对两家公司都有利。国企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保证新技术有市场空间。

三、结论

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即要素端分析当前的国企改革,供给侧大背景下的国企改革新路径主要是化解产能过剩,促进钢铁、煤炭、电能等资源用于最具效率的生产选择。使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不受人为限制,在经济体系内合理流动,发挥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最后,要素使用情况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激发国企的创造力,让其更好为国民经济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杰,周晓艳,李勇.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J].经济研究,2011(8).

[2]栾大鹏,欧阳日辉.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12(6).

[3]陈冬,范蕊,唐建新.财政自决压力、货币政策与国企资本结构调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5).

作者简介:史朋飞(1990–),男,汉族,河南周口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经济体制学。

猜你喜欢

要素分析
高职新型学徒制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浅析视觉审美
额济纳旗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浅析课堂教学设计
论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