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内亚皮塔省红土型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2016-09-22陈志友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3期
关键词:辉绿岩铁质碎屑

陈志友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

几内亚皮塔省红土型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陈志友*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

几内亚共和国皮塔铝土矿矿(床)体赋存低缓山丘的中上部或山顶低缓大平台内;矿体呈层状,并受地形地貌特征控制;矿体赋存在地表铁铝帽层和强风化红土层中;主要成分为三水铝石、赤铁矿、针铁矿;类型为三水铝石型;成矿母岩为辉绿岩,矿床成因类型为辉绿岩风化残积型。

几内亚;红土型铝土矿;辉绿岩;成矿规律

1 区域地质

非洲大陆主要由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新生代盖层构成。构造演化也分为前寒武纪基底形成阶段、盖层及大断裂的发展阶段。几内亚中部主要出路太古界、上元古界基底和古生界海相沉积及火山喷发形成的盖层二部分组成。区域岩石地层为太古界变质花岗片麻岩,上元古界薄层状粉砂岩、粘土岩、白云质灰岩、沉凝灰岩、石英岩及冰碛岩,奥陶系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志留系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盆系砂岩、粉砂岩、泥岩;岩浆岩分为火山岩和侵入岩两类,其中火山岩主要为中生界的中基性岩类,侵入岩主要为古生界和早元古代的酸性和中基性岩类,中生代基性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辉长岩、苏长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等。中生代基性侵入岩分布于区域的西部、中部、东南部,与晚元古代、奥陶系和泥盆系地层呈侵入关系,是矿区铝土矿成矿母岩。

2 矿区地质

2.1地层

区内出露风化残积层和基岩部分,基岩为晚元古生界和下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区内大面积出露;风化残积层为广泛分布的铁帽和沟谷及两岸的冲积物。

2.1.1基岩地层

晚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奥陶系岩性为粗粒石英砂岩、粗粒铁质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铁质石英砾岩等。

(1)粗粒石英砂岩:灰白色、灰色、紫红色,层状构造,粗粒砂状结构,夹有细粒砂岩或泥质薄层。岩石碎屑主要由石英组成(含量89%~94%),含黑云母(含量1%~2%)、粘土矿物(含量1%~2%),正长石(含量1%~2%)。石英碎屑:粒度0.2~1.4mm,呈次圆状、拉长粒状、尖角状,裂纹发育,部分颗粒包裹体发育,可见颗粒波状消光、多晶石英;正长石碎屑:粒度0.3mm,不规则粒状,可见格子双晶;粘土岩碎屑:粒度0.3mm,主要由粘土质组成,含少量铁质。由于自生石英发育在石英碎屑周围,仅见到颗粒之间为缝合线接触,填隙物为铁质(含量2%~3%)、粘土质及绢云母(含量2%~5%),呈细粒鳞片状,沿边缘交代石英呈不规则状,可见绢云母发生重结晶作用,泥质组分可见高岭石,绢云母颗粒变大,并且交代石英碎屑,可见石英碎屑的筛状结构。

(2)粗粒铁质石英砂岩:灰白色,粗粒砂状结构,由石英碎屑组成,含石英砂岩碎屑(含量85%~95%)。石英碎屑:粒度0.3~1.2mm,以0.7mm为主,最大达3mm,次圆状及不规则状,受后期绢云母交代颗粒内凹,由单晶石英、多晶石英及变质岩石英组成,单晶石英气液包裹体发育,含少量裂纹,变质岩石英具波状消光;石英砂岩碎屑:粒度0.3mm,次圆状,由细粒粒状石英组成,填隙物为铁质和绢云母,铁质成分主要为赤铁矿(含量5%)、绢云母,呈细粒鳞片状,沿边缘交代石英呈不规则状,含量1%~3%;正长石碎屑:粒度0.4~0.7mm,不规则粒状,发育格子双晶,内部裂纹发育,含量2%;粘土岩碎屑:粒度0.3mm,不规则粒状,由铁质和泥质组成,含量2%;绿帘石碎屑:粒度0.1mm,次圆状,出现在较大的石英裂隙的填隙物中,含量1%。

(3)含砾石英砂岩:矿区分布十分广泛。风化面呈浅灰黄色—肉红色,新鲜面呈肉红色—紫红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石英含量90%以上,粒度在1.5mm以下,砾石成分主要是髓石和砂岩,粒径一般为2~8mm,呈次圆状—次棱角状,含量5%~8%,在风化面上髓石排列非常明显,胶结物主要为铁质、泥质。

(4)铁质石英砾岩:分布在矿区西南部。褐黄色—褐红色,砾状结构,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70%~80%。呈棱角状-次圆状,粒度3~23mm,成分主要为砂岩,胶结物为铁质、泥质和硅质。

岩石由石英碎屑、粘土岩及铁质粘土岩碎屑(含量3%)组成。石英碎屑:最大粒度达5mm,多数以1~2mm为主,小颗粒的粒度为0.3mm,呈次圆状、棱角状及不规则状,裂纹发育,较大颗粒裂隙发育,裂隙内充填自生石英、褐铁矿,颗粒边缘可见粘土质、铁质次生加大边;粘土岩碎屑:粒度0.3~0.6mm,呈次圆状,少量棱角状;铁质粘土岩碎屑:粒度0.5~2mm,呈棱角状;胶结物:铁质(含量6%)、泥质(含量5%)及自生石英(3%),可见自生石英呈晶簇状,颗粒胶结类型为接触式胶结,接触类型为线接触及缝合线接触。

2.1.2风化壳

为矿区内最主要的地质体之一,分布广泛,覆盖全区。它是辉绿岩、砂岩及泥岩等沉积岩经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其中,辉绿岩风化淋滤形成的风化壳是区内铝土矿最重要的赋矿层位,铝土矿赋存于其顶部和上部层位中。

风化壳剖面特征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风化残余(积)层,中部过渡层,下部基岩层。上部风化残余(积)层由铁(铝)帽层和铁(铝)红土层构成,是铝土矿的赋矿层位,前者为块状铝土矿的赋矿部位,厚度为1.00~6.77m,后者为土状铝土矿的部位,厚度为2.00~11.07m;中部过渡层由铁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等构成,厚度为6.50~16.15m;下部基岩由辉绿岩、沉凝灰岩、砂岩等构成。

地表的铁(铝)帽层一般呈褐红色、砖红色,泥质结构,皮壳状、蜂窝状构造,厚度2~15m。铁帽主要由三水铝石和一水硬铝石组成,次为褐铁矿、赤铁矿及高岭石,呈海绵状结构,多孔状构造。三水铝石和一水硬铝石呈细粒粒状构成的海绵状结构,粒度0.01mm;褐铁矿、赤铁矿呈细粒粒状、土状;绿脱石呈细粒粒状,粒度0.02mm;粘土岩角砾,粒度0.1~1.5mm,呈不规则粒状、次圆状、尖角状,由高岭石微晶组成。

2.2构造

区内基岩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裂多见,褶皱不发育。构造线多为北东—西南向展布,北北西—东南向次之,通过矿区的北东—西南向区域断裂主要有3条,通过矿区北北西向区域断裂主要有2条,这些断层地表几乎都被铁帽覆盖。

2.3岩浆岩

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的辉绿岩和上元古代的沉凝灰岩。辉绿岩呈枝权状分布,是红土型铝土矿成矿母岩,在山头及斜坡地带见基岩露头,其分布广泛,推测其产状为岩床或浅成侵入体。辉绿岩因大面积裸露地表,经长期风化、残积、氧化、淋滤及去硅作用而形成铝土矿床。

2.3.1辉绿岩

暗灰、灰绿色,显晶质,细—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厚度一般在2~8m不等,与上覆赋矿岩系呈渐变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呈侵入接触。主要成分有基性斜长石、辉石组成,含少量角闪石。辉石:短柱状,斜长石呈长柱状、短柱状包裹在辉石中(如图1、图2所示);基性斜长石:长柱状及短柱状,粒度0.2~0.5mm,(010)∧Np′约35°,属拉长石,发育钠长石双晶和卡式双晶,含量49%~57%;普通辉石:短柱状,粒度0.1~1.5mm,可见两组完全解理,(100)结合面的简单双晶,裂纹发育,含量35%~41%;黑云母:粒度0.3~0.5mm,片状,呈棕色,含量3%;正长石:短柱状、粒状,粒度0.3mm,含量1%;还含有少量普通角闪石,含量2%;褐铁矿,含量2%;磷灰石,平均含量1%;石英,平均含量1%;偶见黝帘石、绿帘石和伊丁石。在斜长石组成的格架中填隙物主要为粒状辉石,解理裂纹均不发育,可见少量石英和长石构成文象结构;部分辉石发生次生变化,变成普通角闪石,多色性为浅绿色—浅褐色。

2.3.2沉凝灰岩

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石英(30%~89%)、黑云母(5%~25%)和绢云母(5%~25%),还有较多的泥质(10%~25%)和少量斜长石(1%~5%)和铁质(2%~5%),局部见锆石和磷灰石。无色层的晶屑含量比褐色层高,层间接触关系呈过渡接触。

图1 正交偏光辉绿结构

图2 正交偏光辉绿结构

无色层的火山碎屑物主要由晶屑组成,成分主要为石英,少量斜长石、黑云母。

褐色层的火山碎屑物主要由石英、黑云母晶屑组成,石英碎屑较少,绢云母交代程度更高,生成更多细粒不规则粒状石英。

3 矿床地质特征

皮塔铝土矿的成矿模式基本上与几内亚其他矿区大致相同,铝土矿赋存在表层风化残积层中,在地表铁帽到下伏红土层中的适合地貌单元均可成矿。

3.1矿床分布

主要分布在低缓山丘的中上部或山顶低缓大平台内,其形态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其产状随地形起伏而起伏。矿体的赋存特征与几内亚其他矿区相吻合,矿体基本上都分布于宽缓的山顶平台区和条形山的中上部,并严格受地形地貌特征控制,在深切的沟谷中、河流两岸及地形坡度大于15°的山坡上基本不成矿,矿体基本上沿山顶平台和宽缓山脊分布。

3.2铝土矿含矿层位及特征

含矿层位全部在地表风化残积层中,其层位顺序从上到下大致可分为:地表铁铝帽层、强风化红土层、铁质粘土层、粘土层和风化母岩层。铝土矿矿主要产出在地表铁铝帽层和强风化红土层中,赋存部位在地表及浅层,一般情况下从地表到其下的红土层都具备形成铝土矿的成矿条件,由于表生风化淋滤作用受不同地形地貌单元的影响较大,故在不同的地貌单元成矿的差异性还是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接受风化时间越长、保存条件越好的区域会形成较好的铝土矿矿(床)体。

3.3矿体(层)形态、产状特征

铝土矿呈层状,矿层单一,层位稳定。矿体主要分布在低缓山丘的中上部或山顶低缓大平台内,其形态随地形变化而变化、产状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并严格受地形地貌特征控制,矿体基本上沿山顶平台和宽缓山脊分布。

3.4铝土矿物质成分

3.4.1矿物成分

铝土矿主要由三水铝石、赤铁矿、针铁矿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一水铝石、高岭土、石英、金红石等。其中三水铝石(Al2O3·3H2O)和赤铁矿、针铁矿(Fe2O3)的总量占90%左右,故表层铁帽和铁红土层基本上是三水铝石和赤铁矿、针铁矿的混杂集合体。

3.4.2化学成分

主要化学组分:Al2O3为38.09%~40.66%,平均值39.69%;SiO2为2.34%~3.06%,平均值2.77%;Fe2O3为30.47%~33.66%,平均值31.98%;TiO2为1.72%~2.63%,加权平均值2%;烧失量为22.52%~23.46%,平均值23.05%;A/S为13.09~17.23,平均值14.54(如表1所示)。

3.5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他形柱状晶粒结构,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泥晶或隐晶质结构等。

表1 化学成分表

矿石构造:砾屑状、砂(粒)状、蜂窝状、豆鲕状等。

3.6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按矿物成分特征为三水铝石型;按结构构造的不同又分为块状铝土矿和土状铝土矿两大类,其中土状铝土矿石所占比例稍大。

块状铝土矿:褐红色带浅灰色,泥质、豆状结构,蜂窝状、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三水铝石、高岭石、白云母,含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

土状铝土矿:棕红色、砖红色,泥质、豆状结构,土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三水铝石、高岭石、白云母,含针铁矿、褐铁矿。

4 成矿地质条件

4.1矿源岩

区内成矿母岩为富铝的辉绿岩,岩石孔隙度高,渗透性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等矿物表面稳定性差,且氧化铝含量高,铝土矿形成过程持续时间长,经风化、氧化、淋滤、去硅富铝作用形成铝土矿。所以,广泛分布的辉绿岩在湿热多雨和干旱交替的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红土型铝土矿。

4.2成矿规律

表2 铝土矿与辉绿岩成份比较(单位:%)

矿床成因类型为辉绿岩风化残积红土型。铝土矿在地表均赋存于铁矾土(铁帽)中,一般情况下颜色稍浅(呈浅砖红色)、蜂窝状构造发育者Al2O3含量较高。

从矿物成分看,地表铁帽和下伏的铁红土层主要由三水铝石、赤铁矿、针铁矿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一水铝石、高岭土、石英、金红石等。其中三水铝石(Al2O3·3H2O)、赤铁矿、针铁矿(Fe2O3)的总量占90%左右,表层铁帽和铁红土层基本上是三水铝石、赤铁矿、针铁矿的混杂集合体。

从化学成分看,地表铁帽和下伏的铁红土层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和Fe2O3,SiO2和TiO2各占2%左右。地表铁帽和下伏的铁红土层中Al2O3的含量一般在20%~55%之间,Fe2O3的含量在5%~60%之间,铁高则铝低,铝高则铁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铝土矿均赋存在低缓山丘的中上部或山顶低缓大平台内,在同一区域内铝土矿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矿体的厚度有增大的趋势,并且矿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断增强。

[1]布申斯基.铝土矿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2]李领军,张云峰,张蓉,等.几内亚金迪亚地区红土型铝土矿遥感矿化信息与找矿预测[J].遥感信息,2010(05):93-97.

[3]徐宏伟,张先忠.几内亚共和国博凯地区红土型铝土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1):87-91.

[4]高灶其,樊克锋.几内亚红土型铝土矿床地质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9,30(2):115-118.

[5]张成学,王国库,张泽夏,等.几内亚共和国博凯558铝土矿区地质特征[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9(2):20-23.

P61

A

1004-5716(2016)03-0127-04

2015-03-09

2015-03-13

陈志友(1980-),男(汉族),贵州遵义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辉绿岩铁质碎屑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Sweet Carrots甜甜的胡萝卜
SN 地区辉绿岩下弱信号宽方位采集与成像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火山碎屑流堆积相特征*
甜甜的柿子
顺北区块辉绿岩侵入体钻井液技术探讨
清洁搅拌机的小妙招
铁太多与妊娠糖尿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