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创新题型简析

2016-09-21石小兵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顺境写作方法示例

石小兵

浏览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除了保留部分传统题型(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辨析词义及用法等)之外,还涌现出不少灵活开放的创新题型,真所谓是“百花斗艳迷人眼”。这些题型不仅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趋势,而且有效检测了考生理解阅读的迁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下面结合今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些解析。

一、作出批注

例1.(2016·浙江温州)第15题: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这两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乙】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简析】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或注解。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的能力,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最能体现考生的个性和才情。本题通过适当的示例引导学生能真实而又灵活地深入解读文本,濡染东坡之真性情。写批注的对象是文中的三个句子,答题的角度是多元的,可以从语言运用、描写方法、内容理解、文字结构、写作方法等某一角度作恰当的点评,要注意扬长避短。

参考答案:【甲】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 【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 【丙】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二、填写表格

例2.(2016·云南昆明)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与《郑板桥集·板桥善诵》第12题: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简析】此题考查了考生对比阅读及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做好此题需仔细阅读两篇选文,然后根据已填好的文句及短语(词语),发现填写规律(文句与态度、方法要对应),最后按提示在文中提炼出恰当的内容来填写。需要注意的是A、C处需用四字词语概括。

参考答案:A.虚心求教(或“恭敬有礼”) B.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 C.勤奋刻苦(或“反复诵读”)

三、评价人物

例3.(2016·江苏连云港)阅读节选自《汉书》中“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廷尉当是也”第12题: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简析】做好人物评价题,一定抓住文章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子去思考人物的性格,围绕其突出的性格去回答。评价文帝应结合“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廷尉当是也”来分析;评价张释之应结合“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来分析。

参考答案: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四、赏析手法

例4.(2016·山东临沂)阅读《口技(林嗣环)》与《观巴黎油画记(薛福成)》第15题:【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写作方法的辨析与赏析是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难点之一,也是常考考点。常用的写作方法有: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夸张、对比、悬念、照应、联想和想象、抑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呼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承上启下、虚实相生等等。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甲、乙两文,其次就是弄清甲、乙两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最后就是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五、发表看法

例5.(2016·黑龙江绥化)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14题: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简析】此题设计注意了与考生的阅读实际、生活实际及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合,力图多角度、多侧面地考查学生对文章以及生活独特的感受体验、价值取向与个性化的理解。解答此题既要结合原文,又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论述“顺境”中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到完整严密即可。

参考答案: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磨练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六、描述画面

例6.(2016·北京)阅读《三峡》第9题: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简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描写语句进行形象概括的能力。解答方法:不是干干巴巴地直接翻译,而是根据句子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描述时须带有生动形象的修饰语,表现出一定的文采。

参考答案: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密,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猜你喜欢

顺境写作方法示例
顺与逆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顺与逆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画一画,写一写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