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一半现实,一半梦境

2016-09-20

环球时报 2016-09-20
关键词:大本钟女议员梦境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赵心怡

来伦敦一年了,无可救药地爱上它,爱上一个人需要理由吗?爱上一个城市需要理由吗?说不清理还乱,我对伦敦的爱来自于点点滴滴的细节和感觉。

今年笔者搬到伦敦老街,当时选择这里的一个原因是它靠近我最喜欢的红砖巷和旧斯皮塔菲尔德市场,这里大街小巷的涂鸦画满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愤怒与热爱,有数不清的酒吧和复古商店。也许东伦敦看起来是破落的,是贫穷的。人们总是打扮得奇形怪状,在街上不清醒地晃荡,可我却对这里充满了好感,大概是源于这些毫无掩饰的真实感。再往前走就到利物浦街,这里又恢复了城市的样子,银行、商店、火车站,还有匆匆而过的人群。站在街的尽头,眼前看到矮小的房屋和彩绘,再往前的楼顶放着两辆被重新粉刷的废弃火车,再往前,便是遮住天空的玻璃高楼……这里一半现实,一半梦境。没人说得清哪个是伦敦最真实的模样。

昨天去金丝雀码头,登上这里最高建筑加拿大一号广场的39层,整个城市的繁荣尽收眼底。看到了泰晤士河、伦敦眼、大本钟,然而更显眼的还是无数投资银行的大楼。伦敦是一个极其容易让人产生欲望的地方。

这也是一个并不那么“有秩序”的地方。最初到伦敦时,我赶上了学生的游行抗议,他们的目标是取消大学学费,我觉得愚蠢而不可思议。后来接二连三遇到地铁罢工、公交罢工、铁路罢工。直到最近和朋友去同性恋的一个游行凑热闹。我意识到,他们的意愿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可能暂时无法实现,但不能放弃这种表达自己的机会。

这一年发生了好多大事,伦敦穆斯林新市长上任、女议员被刺杀、英国脱欧、首相辞职、新首相上任、欧洲的恐怖袭击……不同的民族真的可以相容吗?身处“危机”,各种困惑,但这也促使我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融入到周围人的关切中。所有的标签都带有偏见,都源于不了解。刚到英国的时候我害怕跟外国人深交,我怕别人对中国人会有歧视,后来种族与信仰的差异慢慢变成了最有趣的交友契机。

我和朋友讨论他们对于中国的看法,在最初听到不好的评价时,我会觉得不公平,但后来发现这种“种族歧视”更多来自于误会和封闭。

我喜欢伦敦,理由还有很多。▲

猜你喜欢

大本钟女议员梦境
绝美海滩
梦境
内华达州女议员要过半
伦敦大本钟进入长达四年的“静音模式”
白昼之月
大本钟将“失声”四年引争议
伦敦大本钟将休息4个月
大本钟
“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