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昭苏县红那海银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2016-09-20胥胜金邱余波

现代矿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热液铜矿矿床

胥胜金 王 星 邱余波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



新疆昭苏县红那海银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胥胜金王星邱余波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

新疆昭苏县红那海银铜矿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西南缘,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之中部的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带内,地处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金、银、铜、铅、锌(铁)锰成矿带西段,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了成矿规律,并就找矿远景及成矿模式进行了讨论,供区内找矿参考。

银铜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成矿模式

1990—1993年,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在新疆昭苏县红那海银铜矿区开展了物化探工作,划分了该区域金铜、铜镍及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2010—2011年,核工业二一六大队在该区及外围开展了系统性的地质勘查。本研究基于上述勘探成果[1],对该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进行分析,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1 区域地质特征

根据新疆大地构造的划分,矿区地层区划属天山—伊宁地层小区,地层出露主要为古生界地层,其中以石炭系地层最为发育,遍及中部及北部地区,二叠系沿冲断带分布于矿区南部、中南部及西北角。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1d)、阿克沙克组(C1a)、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C2y)、下二叠统乌郎组(P1w)、中—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P2-3t)、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2b)、第四系。矿区总体位于阿克乔克EW向褶断带,主构造线呈近EW向,其建造组成为早石炭世基性火山岩、灰岩、(凝灰质)砂岩以及少量辉绿岩脉[1-3]。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段(C1dc)、中—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P2-3t),次为第四系(Q)(表1)。

表1 普查区地层特征

2.2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骨架断裂为近EW向的喀拉盖大断裂,次为NW、NNE向断裂,多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张扭性断裂组成,均为喀拉盖断裂的次级断裂,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铜硫化物及次生氧化物主要沿断裂破碎带、裂隙发育。

(1)近EW向断裂。有F22、F4断裂,其中F22断裂长度大于10 km,向两端被残坡积物覆盖,宽20~85 m,性质以压扭性质为主,产状变化较大,倾向N,倾角43°~75°,见有明显的断层三角面,断裂附近伴有较强的碳酸盐化,为区内重要的导矿构造,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

(2)NNE向断裂。有F1、F2、F3、F6、F7断裂,长数十至数百米,走向11°~30°,宽3~8 m,为喀拉盖断裂的次级断裂,以张扭性为主,该组断裂控制着西矿化带内主要矿体的展布,是区内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地表多充填有碳酸盐脉、硅质脉体及褐铁矿,为孔雀石及辉铜矿的载体。

(3)NW向断裂。有F5、F8、F9、F10、F11、F14、F15断裂,分布于矿区东矿化带及以东区域,亦为近E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与主断裂斜交,岩石整体较破碎,裂隙发育,控制了矿(化)体的展布。

2.3岩浆岩

矿区内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发育,以基性火山岩和中性火山岩为主,主要赋存于大哈拉军山组中,以裂隙式喷发为主,走向近EW,倾角变化较大,受后期构造改造,主要岩性有玄武岩、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岩、凝灰岩、沉凝灰岩等。火山岩与区内生矿产关系密切,区内铜、银矿化主要发育于玄武岩、凝灰岩及凝灰质砾岩中。

2.4围岩蚀变

矿区岩石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等,其中碳酸盐化、硅化为近矿蚀变,与铜、银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3 矿床特征及成因

3.1矿床特征

通过地质普查工作,在矿区共圈连出24条银铜矿(化)体。矿体产于喀拉盖断层上盘的次级断裂带内,呈平行或雁行式展布,赋矿围岩为灰褐色的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及凝灰岩等。矿体长40~378 m,真厚度1~3.68 m,Cu品位0.33%~6.07%,Ag品位(5.55~402.63)×10-6,矿体走向NE,倾向NW,少量矿体SN走向,倾向E,倾角53°~83°。

3.2矿床成因

矿区银铜矿赋存于大哈拉军山组第三岩性段的一套灰褐色过碱性海相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呈脉状产出,表现出含矿热液沿裂隙充填成矿的特征。热液蚀变和矿物组合均表现出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矿石呈火山热液成矿-构造控矿的结构、构造。区内矿床成矿时代大致为晚石炭世,华力西末造山运动使区域隆起,新生褶皱和断裂构造广泛出现,为岩浆热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使Cu、Ag、Pb、Zn等元素进入改造富集阶段。华力西期构造岩浆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充分的热源,并萃取了地层(海相火山岩)中的多期活化成矿物质,在容矿地层的有利部位成矿。矿体为脉状,脉宽数厘米至数米,产状较陡,向深部有不规则收缩—膨胀现象,有变富趋势,具有热液成矿的形态特点。区内铜矿物为辉铜矿,认为热液多Cu、S,而少铁质,因而形成了大量辉铜矿(Cu2S)、斑铜矿(Cu5FeS4),而并非大量的黄铜矿(CuFe2S)。综合分析矿床产出环境、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本研究认为区内矿床成因属于以中—低温热液为主的矿床类型,矿床工业类型属脉状充填型铜矿床。

4 成矿模式

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聚集了大量火山活动期或后期含Cu气液,气液沿主控矿构造喀拉盖断裂(F22)运移。在控矿断裂带上盘可分为2个带:靠近断裂的极碎裂岩带,其空间较开放,系统不封闭,不利于后期热液富集成矿,仅有少量矿化残留;在断层北侧与之斜交的次级构造,为碎裂岩带(构造影响带),成矿空间有利,则形成雁行式排列矿体(图1)。

图1 红那海银铜矿成矿模式示意①—极碎裂岩带:矿液运移通道;②—碎裂岩带(次级构造发育带): 形成雁行式矿脉;←—热液运移方向

5 结 语

结合新疆昭苏县红那海银铜矿区地质勘探成果,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魏虎,张英宁.新疆伊什基里克西段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J].新疆地质,2013,31(2):172-178.

[2]伏多旺,杨小强.西天山克细克红那海银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新疆地质,2015,33(1):73-77.

[3]李鸿,周继兵,胡克亮,等.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下二叠统吾郎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新疆地质,2011,29(4):381-384.

2016-07-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编号:T12-3-XJ01)。

胥胜金(1988—),男,主任,助理工程师,硕士,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67号。

猜你喜欢

热液铜矿矿床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
南大西洋热液区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和产酶活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