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菌性食管炎12例临床诊断及治疗

2016-09-20莲黄柳莹林振宇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急诊内科梅州514011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胃肠镜科梅州514011

北方药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真菌性食管炎念珠菌

陈 莲黄柳莹林振宇(1.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急诊内科 梅州 514011;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胃肠镜科 梅州 514011)

真菌性食管炎12例临床诊断及治疗

陈莲1黄柳莹1林振宇2(1.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急诊内科梅州514011;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胃肠镜科梅州514011)

目的:探讨梅州本地人群中真菌性食管炎发病人群的病因组发特点、年龄结构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2~2015年出现的12例真菌性食管炎内镜下形态、临床症状和病理结果。结果:本组病例所占同期总胃镜2646例,其中真菌性食管炎12例病例发病率0.45%。用氟康唑配合碳酸氢钠片,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胃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有效率91.6%。结论:随着电子胃镜的普及,真菌性食管炎的发现率逐年提高,应特别重视预防及治疗。

真菌性食管炎 梅州 胃镜检查

真菌性食管炎,即真菌侵入食管黏膜造成的感染。致病菌多为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最为常见的,其次是克鲁斯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其他少见的有放线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隐球菌、芽生菌以及一些植物真菌等。临床上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念珠菌作为人体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黏膜和皮肤,在35%~50%正常人群中以及70%住院患者口腔中可培养出白色念珠菌,这种情况通常是不致病的。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者出现正常机体中微生物丛间拮抗作用失衡,真菌便可能引发感染。如大量且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存在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激素、抗肿瘤药物,常见此病[1]。我院胃肠镜室2012~2015年共检测出真菌性食管炎12例,经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

1.1资料:本组12例选自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1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例,总胃镜2646例,其中真菌性食管炎12例,发病率0.45%。本组无肿瘤或糖尿病病史,存在不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无免疫抑制剂史,全部符合真菌性食管炎诊断标准[2]。真菌性食管炎12例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4.6岁,病程1~12周。

1.2临床表现:有11例见胸骨后灼痛或不适,5例吞咽异物感或哽咽感、2例吞咽痛,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反复低热。大部分伴有脘腹胀满不适、嗳气、恶心、纳呆等消化道症状,其中有3例出现焦虑症状。

1.3内镜检查结果:采用日本欧林巴斯GIF-XQ10纤维胃镜、GIF-XQ240型电子胃镜做常规胃镜检查,用胃镜专用活检钳夹取食道病变组织,送病理实验室检测。本组病例病灶累及全程的有3例,上段、中段、下段、上下段、中下段各1例,上中段4例。依据Kodsi定见[3],将食管黏膜按损害程度,把电子内镜下真菌性食管炎分为4级:1级黏膜有少量白斑(凸起d<2mm),黏膜无水肿、充血或溃疡;2级黏膜多有出现白色斑块(凸起d>2mm)附着,伴水肿、充血,无溃疡;3级呈现斑块融合,呈结节样凸起和线状,黏膜水肿、充血,可现溃疡;4级为3级表现基础上增加黏膜易脆,时伴有管腔性狭窄。此组病例中一级4例,二级5例,三级3例,四级0例。12例病例中同时并存的相关镜下表现有慢性胃炎11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各2例,十二指肠肠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各1例。

1.4本院病理科对内镜活检获取的食道病变黏膜标本进行常规处理:脱水、包埋、切片(4~5μm),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本组病例均行内镜下刷片检查真菌,部分结合活检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均见孢子、菌丝或菌体。

2 治疗方法

2.1全部用氟康唑配合碳酸氢钠片,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胃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

2.2治愈标准:①显效:临床表症消失,伪膜消失,食管黏膜镜下正常,刷片未见菌丝;②有效:临床表症基本消失,食管黏膜镜下表现为轻度充血或正常,刷片仅见少量菌丝;③无效:仍有症状和食管黏膜白苔和充血水肿,刷片仍有菌丝和孢子。

3 结果

3.1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疗效列表如下:

显效 有效 无效治疗2周 6(50%) 3(25%) 3(25%)治疗4周 9(75%) 2(16.6%) 1(8.4%)

3.2本组治疗有效病例一年后复查均无复发。无效病例1例,8个月后因食道肿瘤住院治疗。

4 讨论

真菌性食管炎即真菌侵入食管黏膜造成的感染。病原菌多见为念珠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克鲁斯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其他少见的有放线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隐球菌、芽生菌以及一些植物真菌等。临床上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念珠菌是常存在于人体皮肤和黏膜的条件致病菌,约有70%住院病例及35%~50%正常人口腔中可以培养出白色念珠菌,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机体正常的微生物丛间拮抗作用失衡,真菌便可乘机诱发感染。如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或抗肿瘤类药物治疗、营养不良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及慢性疾病,常见此病。国内有报道:早期癌的组织内有15%真菌感染率,早期癌旁组织增生上皮中亦高达50%真菌侵犯率[4],也有报道真菌性食管炎患者中17.3%可能诱发食道癌[5]。曾有报道饮食习惯对真菌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6]。本组病例均为梅州本地人群,梅州地处广东东北部山区,本地饮食以清淡为主,食材多为新鲜采买,无辛辣饮食爱好,回顾病例,未有嗜食腌制制品病例,本组病例患病同时均有胃肠道疾患,并均有不规范应用制酸药或抗菌、糖皮质激素病史。本病正规抗真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抗生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继发的真菌感染,临床上颇难处理,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本组病例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碳酸氢钠、雷贝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对症治疗,同时尽可能停用减用或改用部分药物取得显著疗效。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从而减少医源性感染是预防该病可行有效的方法;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

[1]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8.

[2]李全焕,涂学亮,邓凤章,等.真菌性食管炎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F3.

[3]AsayamaN,NagataN,Shimbo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actors and severity of esophageal candidiasis according to Kodsi'sclassification[J].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2014,27(3):214-219.

[4]李益龙,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9.

[5]王晓宇.霉菌性食管炎31例报告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3):187.

[6]赵恒志,李华娟,张云甫.霉菌性食道炎26例治验[J].国医论坛,1998,4:48.

R571

B

1672-8351(2016)09-0190-02

猜你喜欢

真菌性食管炎念珠菌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苏州某三甲医院念珠菌菌血症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念珠菌泌尿系感染菌株分布及药敏分析
鼻子里也会有真菌吗?
浅析地塞米松联合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双氧水冲洗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