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016-09-20黄欢彩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河源517200

北方药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瑞舒伐甘油低密度

黄欢彩(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 河源 517200)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黄欢彩(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河源51720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行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临床效果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人疾病,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提升,该病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接诊的8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3.1±11.2)岁,男性28例,女性14例。对照组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3.7±11.8)岁,男性29例,女性13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较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睡前口服阿司匹林(100mg),一天一次,疗程为6个月。

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一天一次,疗程为6个月。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过1.2mm判定为动脉粥样硬化,0.9~1.2mm之间定为增厚[1]。三酰甘油维持在1.7mmol/L为正常,以上为异常。总胆固醇维持在2.9~6.0mmol/L为正常,低于2.9和高于6.0为异常。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约为3.37mmol/L。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三酰甘油含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三酰甘油含量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三酰甘油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三酰甘油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内膜中层厚度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和复合糖类集聚出血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脑缺血、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2~3],临床上分为无症状隐匿期、缺血期、坏死期和纤维化期,发病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肥胖等等[4~6]。

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是通过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常用的药物可分为降血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瑞舒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表现在降低患者的超敏反应、抑制核转录因子表达等等[7~8];此外它具有抗血栓和抗氧化作用,表现在抑制血小板活性,通过降低血小板刺激避免动脉斑块的形成[9~10]。从临床应用来看,瑞舒伐他汀明显降低了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了各项生化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发现,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有更好的效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优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姜一平,李宁,李长锋.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J].吉林医学,2013,34(18):3578-3579.

[2]任玉红.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5):130-131.

[3]陶永梅.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3):150.

[4]王新,王康琪,包勤文,等.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6):586-590.

[5]柏红旭.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165-166.

[6]朱中生,王海燕,王登峰,等.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L0X-1、NF-κBp65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12):946-949.

[7]刘新华.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6):120-121.

[8]涂富莲.瑞舒伐他汀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气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8):20-22.

[9]邬伟灵.刍议应用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4(24):25-26.

[10]辛显峰.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9):114-115.

R543.5

B

1672-8351(2016)09-0118-02

猜你喜欢

瑞舒伐甘油低密度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食油假单胞菌ZJ03利用甘油合成生物材料PHA研究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Auto—focus Eyeglasses
低密度脂蛋白
“隐身”的小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