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络扶正汤结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98例的效果研究

2016-09-20刘国辉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罗定527200

北方药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扶正通络偏瘫

刘国辉(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 罗定 527200)

通络扶正汤结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98例的效果研究

刘国辉(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罗定527200)

目的:通络扶正汤结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效果研究。方法:2014年5月~2016年2月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研究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络扶正汤并配合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80%~91.84%,对照组为79.59%~81.63%,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中风后偏瘫在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络扶正汤结合针灸具有显著疗效,治愈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缺血性中风 偏瘫 通络扶正汤 针灸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缺血性中风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在严重威胁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同时,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中风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据报道,目前约有8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并发症,其中偏瘫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种[1]。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需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本研究主要探讨通络扶正汤结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接诊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9例,研究组49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5.6±6.1)岁,男性50例,女性48例。42例为脑出血恢复期,23例为多发性脑梗死,16例为动脉硬化,10例为脑血栓,7例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史为1~24个月。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结果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学术会议制定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意识清醒。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感染症状。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具体为给予混合100mL生理盐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870001)及胞二磷胆碱0.5g(长春大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8)静脉滴注,1次/d,并结合每天30min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络扶正汤配合传统中医针灸治疗。通络扶正汤(自制)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全蝎、地龙、钩藤、土鳖虫、忍冬藤、鸡血藤、乌梢蛇等,以水煎400mL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针对穴位行针灸,每次针灸30min,1次/d。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及油腻食物。30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

1.3.1神经功能评分[2]:依据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

表1 神经功能评分

1.3.2中医症候疗效评分:依据《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症候分值下降程度进行疗效评价。

表2 中医症候疗效评分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差异是否显著(以P<0.05代表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依据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经过一个疗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n(%)]

2.2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对比:依据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标准,经过一个疗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对比[n(%)]

两种不同疗效评价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数据可靠。

3 讨 论

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是由于血管闭塞、破裂或痉挛等造成的一种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由于中风病理复杂,发病原因多变,涉及心脑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脑微循环系统等多种身体系统[3],现代医学目前对于其治疗尚无有效的方案。中医中药对于中风后偏瘫的治疗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风的基本病机属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理论对于缺血性中风的致病原因理解为“气虚血瘀”[4]。运用中药汤剂内部调节,同时配合针灸外治,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证实,中药与针灸结合治疗中风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致残率及疾病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尹建中[5]等在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发现,对于中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依靠常规药物治疗或针灸治疗,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中,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有研究报道,对于偏瘫越早行康复治疗,效果越明显[1,4]。但对于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仅行上述治疗是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研究组服用通络扶正汤结合针灸治疗,对于肢体机能的改善效果显著。通络扶正汤以益气、扶正、通络为主,具有补气通络、活血化瘀、祛风扶正的功效。其中黄芪大补元气,益气活血、扶正祛邪;地鳖虫补肝,舒筋活血止痛;丹参活血通络止痛,消补并用;忍冬藤、钩藤、鸡血藤等均为藤类药材,舒筋活络;地龙、全蝎、乌梢蛇、蜈蚣等均为虫类药材,祛风止痉。全方配伍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效,对于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络扶正汤中各味药材能不同程度改善心脑的供血机能。

数千年来中医针灸作为中医预防、治疗、缓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多医家将其与现代药物相结合用于治疗临床某些疾病。本研究正是其中一例。传统中医针灸疗法运用取穴与刺激原则,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有效缓解缺血性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分别循行于上肢和下肢的外侧,针刺取穴即是以此两经脉的相应穴位为主,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刺激神经细胞,传送至大脑中枢,激发病变神经细胞功能,促进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通络扶正汤结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较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邓永萍,姚予弘,郑凯双.偏瘫患者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2,25(10):1656-1657.

[2]封桂宇.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1):34-35.

[3]徐晶,辛随成,张青川.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4):73-76.

[4]龙燕玲,林秀芳,黄金梅.脑卒中瘫痪病人早期康复训练模式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3,11(2):85-86.

[5]尹建中,黄智斌.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154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5):835-837.

R246.1

B

1672-8351(2016)09-0082-02

猜你喜欢

扶正通络偏瘫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画说中医
漫画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