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的尊严

2016-09-20林少华

党员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尊严感仓房旅行箱

林少华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散文,作者说他看见一棵被拔掉的枯树靠墙倒置,赶紧走过去扶正,使树根朝下、树梢朝上,理由是为了树的尊严,即为了使树保持活着时的存在状态。不知是不是受此暗示的原因,或者莫如说加重了我原本就有的某种心理倾向更为合适——即使花钱住宾馆,我也很注意“矫正”。例如墙上的画如果挂歪了,床头灯和台灯如果“脖子”歪了,我就非想方设法把它们矫正过来不可,否则心里就不安宁,不是灯下看稿走神,就是躺下久久合不上眼。

想来应该是因为物的不正确的存在状态,使我觉得自己存在于状态不正确的环境中。进一步说,在物有失尊严的环境中,人也似乎很难保持应有的尊严。换个说法,在某种情况下,人的尊严有赖于物的尊严。因此,当我偶尔听到宾馆服务员抱怨说客人居然用毛巾擦皮鞋的时候,我不禁愕然: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物呢?毛巾的正确存在状态是擦手擦脸而绝非擦鞋。这位损害物的尊严的客人,哪怕皮鞋擦得再亮,尊严感怕也无从谈起。同样,一个把旅行箱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装卸工,和一个把旅行箱野蛮乱摔的装卸工,你说哪一个更能从中体味工作的尊严感、人的尊严感?

不由地想起祖父。已经去世22年的祖父是念过私塾的农民。每天清晨起来扫完院子,他都要把扫帚尖朝上靠墙角立定,或让它安然躺在柴草垛上歇息。每次干完农活回来,他都要把手中的锄头、镐头或铁锹用木片或石块刮去泥土,然后整齐地立在仓房的固定位置,从不往哪里随手一扔。他只是打心眼里爱惜他的东西。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某年回乡探亲时给他买了一个电饭煲,一天傍晚我去他那里闲聊,他笑眯眯地看着炕桌上的翠绿色电饭煲说:“啧啧,这东西也长脑袋了?比人脑袋都好使。人都不知道饭什么时候熟,可它知道,熟了就‘咔一声自个儿弹起!”

祖父穷了一辈子,真正拥有的东西不多,无非两三间草房、前后园子和半山坡上的二三十棵果树,外加一间小仓房和仓房里的农具,总共也不值几个钱,但谁都不能把他和它们分开。祖父晚年被在城里工作的叔父好说歹说接进城里住,但不到一年就独自回来,再不进城。他告诉我:“城里有什么好?在城里就像断了魂似的。回来侍弄侍弄园子,早上起来看看树又冒出几片叶子,这多好!要多好有多好!”

如今想来,祖父同物之间应该是有了精神联系的,所以他才有那么淳朴的惜物之情。祖父不仅使物的摆放和整个居住环境始终整整齐齐,而且他本人的穿戴也在贫穷中保持了起码的整洁。他在出门上街之前,总要刻意打理一番,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始终注意体现一份做人的体面和尊严。

可以说,对待物的态度,实质上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换言之,物的状态是人的心态的物化。由物构成的环境若没有尊严感,人的尊严也很难实现和保全。(刘名远荐自《幸福》2016年6月下 图:项臻)

猜你喜欢

尊严感仓房旅行箱
田字型不同方位仓房传热情况对比分析
复杂地质条件下过仓房式开采技术研究分析
基于单片机的旅行箱包控制系统设计
旅行箱
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陪你漂洋过海的旅行箱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
——青年记者“走转改”水墨画般的村庄书写着别样的春色
RIMOWA巴黎旗舰店盛大开幕
给学生一份信任,回报你一片精彩
给学生一份信任,回报你一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