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海燕:30年的承诺

2016-09-19

新民周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夜来香歌王老歌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一个女演员和中国歌王的真实故事,一个用30年来完成的承诺。这个跨世纪的梦有点长,却又如此温暖……

清秀的眉眼,雅致的旗袍,款款一曲《五月的风》,游丝细软,袅袅婷婷,仿佛时代并没有留下任何代沟,那丝丝缕缕的温情,虽经岁月荏苒,却仍不绝于耳,不灭于心。这是上海老歌的风韵,更是歌唱者陈海燕的气韵。

一般来说,认识陈海燕的,总难忘她演唱的歌剧《江姐》《芳草心》等,她还曾是两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得主,可谓功成名就,实至名归。殊不知,出身于戏曲、投身于歌剧的她,在倾情演绎中国歌剧经典之前,还是上海第一个演唱和录制“老歌”(时代曲)专辑的人。而她与上海老歌的情缘,与“中国歌王”黎锦光,以及昔日上海百代男歌手代表人物、“金嗓子”周璇的前夫严华老先生的忘年之交,也由此开始。

留得情义在,美梦做不完。如今,整整30年过去了,陈海燕美丽依旧,歌喉依旧,也深情依旧,铭记着对老先生们曾经的承诺——在2016年上海书展期间,陈海燕推出了全新的《子燕海上——承诺》专辑,收录了十几首由她演唱的上海经典老歌,并由著名音乐人冯小波先生制作,将老歌焕发出全新的光彩。旧瓶装新酒,宝钻生光辉,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则是情怀。

与歌王的忘年之交

歌剧歌唱家出爵士流行翻唱专辑,是跨界?是玩票?非也,这背后,有一个关于“承诺”的动人故事。

1984年,江苏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陈海燕的《香格里拉——陈海燕80年代金嗓子》专辑。当时,从小学习京剧,十几岁改攻歌剧的陈海燕已是歌剧院的台柱,在流行歌曲开始复苏的大环境下,勇于探索和尝试的她开始试唱曾经的流行曲。对此,陈海燕至今难掩激动之情:“在当时少有人出专辑的情况下,我能出个人专辑,而且是演唱上海时代曲,对一个埋头于民族歌剧,从戏曲学校毕业的年轻女演员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荣耀!”而且编辑此专辑的是“中国歌王”——蜚声海内外的黎锦光。只是当时他的名字还不能被公开。后来,又因为在一次演出中演唱了黎锦光的三首作品,陈海燕得到了黎锦光的欣赏和喜爱,他们结为了忘年之交。

“也就在那台演唱会上,我见到了黎老,那年他已77岁,非常瘦弱,一头灰白的头发梳得纹丝不乱,一件深藏青色的中山装工整地稍稍撑起了他单薄的身体,一条皱巴巴的深灰色裤子下是一双黑色的松紧口布鞋,一副深色镜框的老花眼镜,架在他凹陷的脸颊上,越发显出他的脸色泛着青青的苍白,说话声音很轻,气如游丝,跟你说话时,目光是茫然的,从不看你。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严重营养不良,贫血的老人。”通过多次深入接触与了解,陈海燕吃惊地发现,原来曾经赫赫有名的《夜来香》《香格里拉》《五月的风》《星星相印》等许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中国及东南亚的“时代曲”,都是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写的旷世名曲!令人唏嘘的是,也因为这些时代曲,黎老先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遭受了冤枉,吃了苦头。

老歌将两代艺术家的缘分凝结在了一起。对于陈海燕而言,年近耄耋的黎锦光无疑是一座宝库,这里既有老歌诞生的历史背景,也有如何唱好老歌的不二法门。而对于这位忘年交,黎老几乎倾其所有,毫无保留,不仅告诉她当时如何创作歌曲,也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与效果,一一分析给陈海燕听,希望能通过她的歌喉,体现出作曲者的所思所想。老先生饱含深情地说:“你我要用我们的心来感应这些变化带给我们——作为上海人的一种自豪感!”

接着,黎老又向陈海燕介绍了他的好朋友严华先生(周璇的前夫)。没想到,严华竟然和陈海燕曾在美国“飞虎队”任职的大姨夫是相识的老朋友。为此,陈海燕的大姨夫还专程从美国飞回上海与严华又见了一面,二人相见,一个拥抱已是热泪满眶,畅叙旧时事,交谈更甚欢……后来,几乎每个星期天,陈海燕都会受两位老人的邀请,来到华亭路上严华的家中,弹琴唱曲,从京剧到老歌,一个下午的时光飞逝而去,美好的情感则随着动人的乐曲流传了下来。每每在这样的星期天下午,三人切磋技艺,看着太阳的光照从窗边由左移向右,当严太太端上红枣赤豆汤时,老少三人的美好一天就在这甜甜的满足中结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人的相处也渐渐变得更为放松和随意。有一次,在吊完嗓子后,陈海燕突然心血来潮,在二位行家前辈面前,完全用周璇的腔调,模仿演唱了一曲《天涯歌女》。乐得他们前仰后合,黎老笑得假牙也掉落了下来,直摆着手说:“真没想到你这个会唱京剧的小丫头,竟学得如此像!真像!好玩!”陈海燕得意地说:“周璇的许多歌我都很喜欢,在模仿学唱的过程中也仔细琢磨研究过她的发声、吐字的特点。因为她是常熟人,说话都是前鼻音,缺乏后鼻音。我抓住这个前后鼻音不分的特点加以夸大,用直白式的大嗓、单纯的声音表达,再加上表演,模仿得就像喽!”对此,二老评价为:调皮的夸张!

通过这段时间你拉我唱的了解与磨合,两位前百代公司的高手,为陈海燕这个“会唱京剧的小丫头”解析加工、严抠细唱了许多首老上海的时代曲,使她逐步掌握了演唱那个年代歌曲的风格。至今想来,这段难得的缘分都令人羡慕不已!

倾情演绎时代曲

“老少乐”并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事实上,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陈海燕收获了全新的“成果”——在黎锦光先生的大力推荐下,江苏音像出版社邀请陈海燕录制个人专辑(全部都是黎锦光作曲的歌曲)《香格里拉》。得知消息后,陈海燕惊诧得双手捂着嘴,瞪大了眼睛,差一点跳了起来。她用发抖的声音问黎老:“这是真的吗?”黎老眯着眼睛,边拍着她的肩膀边笑着,还是轻声细语地说:“好好唱!好好唱!”

接着就是定曲目,定节奏,定调,一切准备就绪,进入上海衡山路上绿荫覆盖的上海唱片公司录音棚——老上海百代公司的小红楼,进行了歌曲的录制。

记得在一次录歌间歇的休息中,陈海燕和黎老来到录音棚休息区的窗前相对坐下,他说:“忽然很想抽支烟,因为许久不抽了。”旁边的乐队人员马上有人点燃了一支烟递了过来,黎老接过烟说了声:“谢谢!”闭起了双眼,很享受地,非常缓慢地、浅浅地抽了起来,可没抽几口就掐灭了香烟,对陈海燕说:“我气管不好不能抽烟的,今天偷偷地过一会儿念头。”接着对着窗外深深地呼吸了几下,凑过身子说道:“海燕,你闻这窗外的花香真好闻啊!这是晚香玉,人们也叫它夜来香”。“夜来香?!……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凄怆……”,此时此刻,花香幽幽,陈海燕情不禁地唱了出来,黎老摘下眼镜眯起了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她说了一个当年百代公司创作歌曲《夜来香》的故事。

也是在这样一个夏日的暮色中,也是这个小红楼的录音棚,也是在录音的间歇时,黎老来到窗前坐下抽支烟,此时桌上摆放着一小瓶洁白的夜来香,在晚风的轻拂下,一阵暗香扑面而来,窗外的晚香玉合着桌上的夜来香,芬芳袭人,此起彼和,沁人心扉……他整个人仿佛在花海中飘然荡漾,清晰的乐曲线条跃然而出,想记录下来,可惜身边没有纸,于是将香烟壳内的锡纸铺展开来,掏出钢笔,旋即写下了几句花香带来的旋律,后来再配上歌词——这就是日后唱响世界,风靡东南亚,优美动听脍炙人口的《夜来香》的创作由来。“根本不是像那个年代说我是为了讨好日本人迎合日本人,专门为日本歌星李香兰度身定制的,不是那回事!那是冤枉我的。”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揉了揉眼睛,继而转过身来兴奋地告诉陈海燕:“其实《夜来香》这首歌早闯入世界歌坛了。等有空时,去我家我给你听些资料。”接着黎老又鼓励道:“在录音时不要紧张,心里要有节奏,不要想得太多,要放松,有弹性地唱,跟着音乐感觉唱。”此番话陈海燕一直铭记在心。

这样的谆谆教导还有很多——记得当陈海燕录《讨厌的早晨》时,黎老要求她要有人物角色各异的区别,仿佛在叙述上海石库门里七十二家房客中正在发生进行的事;录《拷红》时,黎老则希望要将京剧的行腔韵味,糅合在小红娘绘声绘色的故作姿态中;录《五月的风》时,黎老要求音色不要太明亮,要暗一些,才能表现出那种雍容的无奈和华丽的惆怅;录《龙华的桃花》时,黎老要求用清丽的音色,借鉴京剧“西皮流水”的感觉来体现明亮流畅的旋律……最难忘的则是录制《葬花》这首歌,开始感觉总是找不准,录出来的声音总是太飘,一遍遍地重来,黎老都不甚满意,对陈海燕说:“声音不错,但要走心,要走进林黛玉满目秋风落花去的心里去,她在清扫凋零的落花,将她一颗凄凉悲哀的心抖出来,再试试。”重新戴上耳机,伴着音乐,想着小说和电影中描绘的情景和画面,渐入林黛玉的意境,一曲唱罢,泪湿衣衫,竟忘了是在录音,林妹妹的心酸“抖”出来后久久不能平息,陈海燕透过泪眼看到黎老在大玻璃窗后频频点头,耳机中传来:“过了!”可止不住的泪水还在不停地滴落……

30年完成一句承诺

凝聚着两代忘年交深情厚谊的《香格里拉》正式出版了,并取得了空前良好的销售成绩。可就在大家欢欣鼓舞之时,忽然晴天霹雳,《香格里拉》被禁销!陈海燕顿时懵了,非常沮丧。就在此时,善解人意的黎老拍拍陈海燕的肩说:“我带你去我家,给你听点东西。”

来到宛平路黎老的家中,老房子阴暗潮湿,日光灯忽暗忽明跳将不起来,陈海燕站到凳子上将“斯达特”转了几下,这才稳定了室内的光明之源。黎太太端来了一杯温吞水,微微地冒着几分热气,与大街上飘落的梧桐叶,随风轻舞的些许萧瑟相得益彰,陈海燕想起黎老的那首《黄叶舞秋风》,望着眼前的黎老,不觉悲悯惆怅愁绪满怀……

进得屋来,黎老也不坐,马上打开音响,兴致勃勃地让陈海燕听了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国,具有爵士风格、伦巴节奏、恰恰舞曲、小夜曲、重金属摇滚等等9种不同版本的《夜来香》,有男中音演唱,也有女声沙哑的音色;有声乐演唱,也有器乐演奏,编曲和风格都迥然不同,但确确实实都是《夜来香》。黎老始终站着,向陈海燕分析诠释着这些歌曲中风格的转换与差异,陈海燕则听得既目瞪口呆又大开眼界。看着黎老沉浸在他的旋律中,微微地摇动着身体,完全陶醉淹没在他的音乐海洋中——此刻的黎老是幸福的!

当他关了音响后,紧接着又从橱里拿出了一叠歌谱,走到陈海燕面前说:“这些歌你拿去唱,这几首适合你,这几首旋律优美,这几首有戏曲味。你刚才听到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音乐背景的人对同一首歌曲的演绎。你在演唱时也可以对作品赋予自己的表达方式,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创意,还要带有一点你陈海燕的烙印,因为时代在变化。”黎老说罢,开心地笑了,而此刻沉浸在艺术世界里的陈海燕也忘记了烦恼,被黎老的话和音乐感染了,茅塞顿开地跟着黎老一起笑了起来……

“海燕啊,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你会有那一天的!如果有那一天,希望你原词原味、原腔原调地在上海再唱出来。不要去拔高,不要去撑大,就像与人说话一样地歌唱,这些时代曲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相貌,一个年代的文化——市井文化,人们会喜欢的。”分别之际,黎锦光的这段话竟是如此语重心长,却又饱含深情。此时此刻,陈海燕的心沉甸甸的,捧着手稿,这些黎老亲手誊写在普通信纸上的歌谱,她对黎老只说了两个字:“好的!”

不久,《香格里拉》专辑解禁了,重新回到了商场的货架上,深受人们的好评和青睐。

1993年,一代歌王黎锦光先生在上海病逝,享年86岁。

岁月又匆匆走过了几十年,当初黎老交给自己手稿时的情景,却始终会闪现在陈海燕的眼前,这个画面一闪就是30年,时至今日,望着这些泛黄的手稿,思念之情漫上心间……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在一番努力下,陈海燕终于有机会能演唱黎老的歌了!而这句承诺,也终将实现。

2014年,在著名作曲家金复载先生的策划下,陈海燕和她的团队挑选出“中国歌王”黎锦光先生的22首歌,尝试着用金复载先生一再强调的:音乐剧要运用“音乐戏剧理念”来贯穿整台演出的论点。经过3个多月的编排,一台集歌舞、表演、现场爵士乐队伴奏的《又闻夜来香——陈海燕音乐时事秀》在上海音乐厅与观众见面了。

又过去了两年,在该演出的基础上,如今又有了这次全新的专辑《子燕海上——承诺》。在专辑的最后,是金复载作曲、陈海燕亲自填词的一首主题曲《承诺》,道尽了陈海燕与黎锦光、严华两位老人的情缘与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一个女演员和中国歌王的真实故事,一个用30年来完成的承诺。这个跨世纪的梦有点长,却又如此温暖:

想当年,

严老操琴我吊嗓,

黎老一旁指导忙,

《贵妃醉酒》《玉堂春》,

《疯狂的世界》《五月的风》。

华亭路上忘年交,

时代歌曲用心唱,

行腔韵味窗下洒,

曼歌妙曲绕上梁……

猜你喜欢

夜来香歌王老歌
夜来香
西部歌王
一首老歌
鲜花被
203B广州柏力影音有限公司/广州歌王电子有限公司
宝刀未老
怀念老歌
《跨界歌王》研讨会在京召开
李玟:我就是冲着歌王去的
夜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