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尼拉拉卡一带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

2016-09-19张恒献黄雅男胡殿波

地球 2016年2期
关键词:铬铁矿橄榄岩蛇绿岩

■张恒献 黄雅男 胡殿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河南郑州450000)

西藏尼拉拉卡一带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

■张恒献 黄雅男 胡殿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河南郑州450000)

尼拉拉卡位于丁青蛇绿岩带上,蛇绿岩来源于高度熔融的地幔岩,在高度熔融残余型的地幔橄榄岩中,豆荚状铬铁矿床与由纯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的条带状杂岩在成因上密切共生,低辉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相带是本区主要的铬铁含矿带,该相带中的纯橄榄岩是本区重要的铬铁矿找矿标志。

尼拉拉卡蛇绿岩橄榄岩铬铁矿

1 地质特征

图1 尼拉拉卡一带地质简图

尼拉拉卡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之丁青结合带,该区内断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且频繁,地层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比如分区、卡玛多——瓦合小区,主要由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等,该区断裂构造发育,区域地质构造线走向为北西—南东向,该区广泛发育三叠世蛇绿岩套,见图1。

1.1地层

该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侏罗系罗冬群组(Jld),中侏罗统雁石坪群(J2ys)、上侏罗统机末组(J3j)、白垩系宗给组(K2z)、八达组(K2b)及古近系宗白组(E2z)。主要岩性有砂岩、页岩、白云岩以及板岩、变质砂岩等。

1.2构造

丁青结合带以发育北西向断裂为主,褶皱少见。断裂的主活动期为燕山期,北西向断裂以逆冲推覆为主,主要有争大卡—布托断裂、确哈拉逆冲大断裂、色扎—协雄逆冲断裂等。断裂带内发育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和糜棱岩等动力变质岩石。

1.3岩浆岩

本区位于班公湖——怒江超基性岩带上,带内发育有三叠纪蛇绿岩套和侏罗纪蛇绿混杂岩。

丁青蛇绿岩带广泛发育三叠纪蛇绿岩套,该蛇绿岩套下部层序完整连续,自下而上依次为具变质组构的方辉橄榄岩、具堆晶层理的堆晶岩系、中基性岩墙组成的镁铁质杂岩,上部的基性熔岩和深海沉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多呈断块状沿蛇绿岩套北侧分布。

三叠纪蛇绿岩的镁铁杂岩及辉绿岩墙为富硅、镁而贫钛的玻安质岩石。基性熔岩属岛弧拉斑玄武岩,表明三叠纪蛇绿岩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属洋内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弧前环境。其形成时代在三叠纪,就位时代为中侏罗纪之前。

2 地球物理特征

由唐古拉山及昌都地区航磁ΔT略图上显示,尼拉拉卡一带升高磁场区的带状正磁异常,位置与丁青结合带吻合,两侧伴随有负异常,走向为近东西向,正磁异常强度250nT,本区各种岩石磁性特征如表1。

表1 藏北地块磁性特点

由表中可以看出,铬铁矿具有一定的磁性。

3 地球化学特征

图2 唐古拉山及昌都地区航磁略图

本区各地层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值见表2。铬、镍、钴在丁青蛇绿岩套分布区呈现明显的高背景或高异常,浓集中心明显,表现出典型的超基性岩元素组合。各地层分布区Cr、Co、Ni元素背景含量大于区域背景值,大多呈不均匀分布,Cu元素背景含量与区域背景值基本一致,呈基本均匀分布。与超基性岩中元素平均含量(维诺格拉多夫,1962年)相比,本区超基性岩体中,Cr元素Kk值为1.25,含量略高,Co元素Kk值为0.42,Ni元素Kk值为0.77,Cu元素Kk值0.58,它们含量偏低,Pt、Pd含量则大致相当。

表2 列索卡-尼拉拉卡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值表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Pt、Pd元素在区内分布的分异性较强,其在辉长岩和辉石岩内含量较高;Cr元素在辉石岩和辉长岩中平均含量相对较高,比在低辉方辉橄榄岩及纯橄榄岩相中高出约30%~40%,但整体上Cr分布基本均匀,且平均含量远低于区域背景值;Co、Ni元素在纯橄榄岩和低辉方辉橄榄岩中含量较高,在辉石岩及辉长岩中含量较低,但整体上分布基本均匀;Au、As、Sb、Cu、Pb、Zn、Ag和W、Mo等元素在各岩相带内呈基本均匀性分布,平均含量低于区域背景值。

4 成矿模式浅析

本区蛇绿岩来源于高度熔融的地幔岩,Cr原始赋存在地幔岩的辉石内,在板块运动发展过程中,消减带地幔岩发生高度熔融,各种化学元素大量被释放出来,形成地幔熔体,在这种高度熔融作用下,辉石大多已被熔融分解,释放出来的Cr进入熔体。在三叠纪晚期,随着构造侵位,熔体迁移上升,岩浆组分重新组合,发生分异作用,形成纯橄榄岩——低辉方辉橄榄岩——高辉方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等相关类型的蛇绿岩组合,其中在纯橄榄岩——低辉方辉橄榄岩阶段,Cr与铁质结合形成铬铁矿物,在低辉方辉橄榄岩底部的纯橄榄岩离异体内富集成豆荚状、透镜状、带状铬铁矿矿(化)体。

表3 尼拉拉卡一带丁青蛇绿岩化学元素特征值表

本区Cr元素在辉石岩中含量最高,在辉长岩中次高,在低辉方辉橄榄岩中接近平均值,在纯橄榄岩中含量最低,说明Cr元素含量与辉石的含量呈正的相关关系,证明了Cr元素原始分散赋存在辉石内。在区内发现的数个铬铁矿点(尼拉拉卡铬铁矿、拉动日铬铁矿、拉难果铬铁矿)均在低辉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相内,圈定的四条豆荚状、透镜状、带状铬铁矿矿(化)体多位于低辉方辉橄榄岩底部的纯橄榄岩离异体内,这正与区域铬铁矿的形成机理一致。

本区Ni元素在超基性岩内平均含量较高,高出区域背景值26%,但其分布基本均匀,在送检的10件化学分析样品Ni含量为0.23%~0.30%,达到了最低边界品位,显示了较好的矿化信息,但在地表却未发现镍的常见独立矿物,初步认为Ni可能多呈混入其它矿物晶格的Ni离子或类质同象的离子形式存在,推测地表以下的深部可能存在富镍的超基性岩地质体。

5 结语

在尼拉拉卡一带,分布有大面积的丁青超基性岩,在高度熔融残余型的地幔橄榄岩中,豆荚状铬铁矿床与由纯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的条带状杂岩在成因上密切共生,初步认为低辉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相带是本区主要的铬铁含矿带,该相带中的纯橄榄岩(纯橄榄岩离异体)是本区重要的铬铁矿找矿标志。

[1]王建平.西藏东部特提斯地质 [M].河南: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3.

[2]赵建敏,刘文斌,李新法,等.西藏丁青县列索卡-尼拉拉卡金矿评价报告 [M].河南: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4.

F41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2-105-2

张恒献(1974~),男,地质矿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找矿和矿产勘查。

猜你喜欢

铬铁矿橄榄岩蛇绿岩
蛇绿岩中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方辉橄榄岩及其岩相分带
——来自丁青蛇绿岩专项地质调查的证据*
河南西峡县洋淇沟橄榄岩矿床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
津巴布韦铬铁矿开采现状及对策建议*
西藏罗布莎地幔橄榄岩矿物学初探
罗布莎某铬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坯体色料对铬铁矿的要求及产品的分类
利用石榴橄榄岩重建大陆俯冲带的古动力学环境及其演化过程*
19世纪以来全球蛇绿岩研究综述
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菲律宾Zambales蛇绿岩套的再研究:对其特提斯来源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