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西山区片麻岩质边坡稳定性浅析

2016-09-18吴兴付程宏超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8期
关键词:岳西县风化层风化

吴兴付,程宏超,康 佳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合肥230001)

岳西山区片麻岩质边坡稳定性浅析

吴兴付*,程宏超,康佳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合肥230001)

通过对岳西山区片麻岩岩性特征、边坡结构类型、结构组合体特征的论述,从坡高、坡度、孕灾类型等对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归纳出天然状态下岳西山区片麻岩质边坡稳定性差别参考坡度值,以期对今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稳定性;边坡;片麻岩;岳西山区

岳西县是革命老区,地处安徽省西部的大别山腹地,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崩塌、滑坡发育,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1—3];国土面积2398km2,全县人口41万人,人口密度约166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5.53‰[4]。

1 自然地理

岳西县境内多山地、丘陵,西北地势居高,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69座,最高峰为天鹅尖,海拔1755m,最低处位于菖蒲镇的袁家渡,海拔90m。丘陵占全县面积的12.0%,海拔标高135~494m,切割深度不大于200m;为构造侵蚀剥蚀成因类型。山地占全县面积的86.3%,海拔标高500~1250m,切割深度200~800m;为构造侵蚀成因类型[1—4]。

岳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520.5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9月份,占全年降水的81%;6、7月份是暴雨的发育期,占全年降水的33%~40%[1—5]。

2 片麻岩岩性特征

县域地层隶属华南地层大区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桐柏—大别山地层分区,广泛出露一套大别造山带核部的深变质岩地层,包括上太古界的大别山岩群、下元古界的蒲河杂岩和宿松岩群、上元古界震旦系的佛子岭岩群[6]。

晋宁—加里东期变形变质岩占县域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广大地区及西中部、东北部、西北部和菖蒲等地。这类片麻状岩石大多为古老侵入体,后经变形变质作用形成假层状地质体。各类片麻体均经受了深层剪切流变和角闪岩相变质,具明显强、弱变形分带特征。强变形带中,岩石具强片麻状、条状、条带状构造,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糜棱结构[7]。

岳西山区的花岗、二长质片麻岩,强—中风化岩石干燥抗压强度3.9~7.2MPa,饱和抗压强度1.4~2.4MPa,软化系数为0.35~0.38,弹性模量(0.34~0.38)×104MPa,泊松比0.37~0.38,凝聚力0.044~0.051MPa,内摩擦角47.6°~50.3°;全风化岩层压缩系数0.22~0.74MPa-1,压缩模量2.42~8.49MPa,凝聚力6.4~40.3kPa,内摩擦角14.7°~27.7°。全风化岩石,按风化程度差异有:粉质粘土、粉土、中砂、粗砂及圆(角)砾,其中粉质粘土粒径多在0.075~0.005mm之间,c值介于8~58kPa之间,φ值介于13.3°~33.5°之间,饱和c值介于9~11kPa,饱和φ值介于14.5°~17.3°之间,液限介于34.8%~35.7%。岩体风化层厚3~10m[8]。

3 边坡体结构分类

岳西县境内边坡失稳发生的滑坡、崩塌坡高均分布在200m(相对标高)以内。综合分析地形起伏程度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综合因素,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相关的边坡高度,可进一步分为:<5m、5~10m、10~15m、15~20m四个区间。

斜坡的坡度越大,临空的危势和局部应力较集中,斜坡容易产生变形破坏。根据斜坡坡度,可把斜坡分为陡崖(坡度≥60°)、陡坡(60°~25°)、缓坡(25°~10°)和平台(坡度≤10°)4种坡型[9]。

依据岳西县边坡组合结构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2大类:单一结构边坡和多层结构边坡。

单一结构边坡大致有:①中—微风化边坡;②全风化边坡;③强风化边坡;④残坡积边坡。

多层结构边坡大致可分为:①残坡积与中(弱)风化形成的二元结构边坡;②残坡积与全强风化形成的二元结构边坡;③全(残坡积)、强、中风化形成的多元结构边坡。

风化程度差异构成软弱结构面的二元结构体是主要的人工切坡,其次为节理裂隙发育构成软弱结构面的单一结构体,地层界面(土/岩)构成的二元结构体软弱结构面的人工切坡体较少。

4 边坡稳定性分析

4.1边坡稳定性判别的主要要素

根据岳西山区典型边坡失稳统计归纳(见表1)[4],综合对坡体稳定性影响的各个要素,分析、评价孕育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边坡载体特征,其稳定性分析、评价应主要依据坡体岩性、坡体结构类型、风化程度、坡高、坡度等[10]。

表1 典型点野外调查特征表

从坡高来看,岳西山区所研究边坡主要集中在20m以下,依据人类工程技术水平大致可分为:小于5m、5~10m、10~15m、15~20m四个区间。

从坡度来看,崩塌、滑坡发生的坡度30°~80°不等,崩塌发生的主要坡度区间为45°~80°;滑坡发生的主要坡度区间为40°~65°。

风化程度多由于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而差异明显,全风化—中风化不等。

4.2边坡稳定性判别分析[11—12]

4.2.1单层结构

4.2.1.1全风化边坡

全风化边坡是易发生灾害的类型。风化作用减少了岩石中长石等原生矿物,增加了粘土矿物等新生矿物,增大了易于变形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风化作用,使岩石各颗粒间的联结力遭到破坏,导致岩石结构发生变化,使岩石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强度大幅度降低,影响整个边坡的稳定性,导致边坡在相对较小的边坡坡率下失稳。全风化边坡形成的灾害主要以滑坡为主。全风化片麻岩快剪c值分布在8~58kPa之间,φ值分布在13.3°~33.5°之间,饱和快剪c值分布在5~11kPa之间,φ值分布在13.7°~29.8°之间。

4.2.1.2残坡积边坡

坡积物组成物质颗粒混杂,土质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尤其新近堆积的坡积物,土质疏松,压缩性高。此类边坡在岳西也比较常见。残坡积边坡的c值介于14~60kPa之间,φ值介于14°~29.9°之间,较全风化边坡稍大,故其临界坡度也略大于全风化边坡。

4.2.1.3强风化边坡

强风化边坡是岳西比较常见的边坡类型,占研究总数的60%以上。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成为控制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节理裂隙中有泥质夹层,是原岩风化之前部分张开的节理裂隙中有泥质或其他充填物,这些充填物与原岩相比,物理力学性质弱,形成对周围岩体相对薄弱的夹层,当边坡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动趋势时,软弱夹层就起到软弱结构面的作用,造成边坡失稳。

泥质夹层粒径在0.075~0.005mm之间占60.1%,粘粒含量较高;强风化层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2mm,占63.1%,泥质夹层颗粒较细,在降雨的条件下易于形成相对隔水层,使上部岩体自重增加;泥质夹层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大于强风化层。遇水情况下,强度会迅速降低,软化,形成软弱结构面,促使灾害发生。

4.2.1.4中—微风化边坡

多是人工开挖形成的高陡切坡,岩体产生卸荷松动,形成卸荷裂隙,加之振动使裂隙等结构面进一步发展,岩体更加破碎。边坡是否稳定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岩体破碎程度。

4.2.2多层结构

4.2.2.1残坡积与中—微风化边坡

残坡积层与中—微风化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边坡滑动主要是上部残坡积层沿残坡积与基岩接触面滑动,此接触面即软弱结构面,如果接触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上部残积层在饱和状态下就易于沿接触面滑动,造成边坡失稳,如果接触面倾向与坡向相反则是比较稳定的。

4.2.2.2残坡积与全强风化边坡

残坡积层物理力学参数与全风化层略有差异,但与强风化层相差较大,强风化层类似砂状,透水性好。残坡积层和全风化层厚度一般不大(0.5~2m),植被覆盖较好,植物根系对岩土体起到锚固作用,上覆岩土层相对较稳定,最先破坏的是下面的强风化层,强风化层在裂隙面等结构面的控制下最先剥落、掏空,形成临空面,随着临空面的的扩大,上覆岩土层在失去支撑的条件下易于坠落、甚至滑动,产生退坡。另一方面上部残坡积层和全风化层在雨水作用下自重增加,对下部强风化层产生的竖向荷载增大,也加剧了强风化层的破坏。

强风化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边坡的破坏也取决于强风化层的稳定程度。此类边坡软弱结构面介于全风化和强风化之间,如果强风化层节理裂隙发育或者存在泥质夹层,这些结构面也可以构成软弱结构面,加速边坡破坏。

4.2.2.3全强中风化边坡

全风化层多为粉质粘土,强风化层多为细砂或砂砾。全风化层厚度不大(0.5~2m),上部植物根系对其有一定的加固作用,相对较稳定,下部中风化层性质也比较稳定。中部的强风化层似砂状,物理力学性质差,最先破坏,形成临空面,随着临空面加剧,坡体逐渐产生剥落,直至破坏。

4.2.2.4全强风化边坡

分布较广泛,全风化层多为粉质粘土,强风化层多为细砂或砂砾。全风化层厚度不大(0.5~2m),上部植物根系对其有一定的加固作用,相对较稳定。下部的强风化层最先破坏,形成临空面,随着临空面加剧,坡体逐渐产生剥落,直至破坏。此类边坡的软弱结构面介于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层之间。

4.3岳西山区边坡稳定性判别参数总结

把上述的统计分析进行归纳,天然状态下,岳西山区典型性崩塌、滑坡孕育边坡的稳定性判别参考值见表2。在表2的基础上,结合试验取得各种岩性的软化系数、饱和前后的c值和φ值比值,可以推测饱和状态下边坡的稳定性判别参考值;其中,变质岩新鲜基岩取值0.74,中—微风化层取值0.63,强风化层取值0.49,全风化层取值0.36。

表2 天然状态下边坡失稳坡度判别参考值表

5 结论

(1)按风化程度划分,将斜坡分为中(弱)风化边坡、强风化边坡、全风化边坡;按斜坡结构类型将斜坡分为了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斜坡,单层结构包括中(弱)风化边坡、强风化边坡、全风化边坡和残坡积边坡;多层结构包括残坡积+中(弱)风化边坡、残坡积+全强风化边坡、全强中风化边坡。

(2)全风化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是:岩石各颗粒间的联结力遭到破坏,导致岩石结构发生变化,使岩石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强度大幅度降低,影响整个边坡的稳定性,导致边坡在相对较小的边坡坡率下失稳;强风化边坡失稳主要原因是受节理裂隙等结构面控制,一些节理裂隙填充有泥质夹层,更加剧了边坡的失稳;中—弱风化边坡失稳主要是岩块掉落,主要受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控制。

(3)初步对岳西山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孕灾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了天然状态下的孕灾边坡坡度判别参考值,为今后岳西山区及类似地区开展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参照依据。

[1]丁海亮,魏路,祝愿,等.1/5万岳西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3.

[2]岳西县国土资源局.岳西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R].2007.

[3]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地质环境公报(2013年度)[R].2014:3-6.

[4]吴兴付,程宏超,康佳,等.岳西山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孕灾机理调查与评价[R].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4.

[5]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岳西县2014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报告[R].2014:4-6.

[6]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87:5-8.

[7]李玉发,姜立富.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安徽省岩石地层[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3-6.

[8]安庆地质勘察公司.安徽省岳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R].2005:20-23.

[9]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R].2006:28-30.

[10]王清,蒋惠忠,唐大雄.闽南三角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研究[J].福建地质,1990(2).

[11]宋桂龙,裴大伟,孟强,等.边坡分类体系及其与稳定性关系探讨[C]//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79-86.

[12]姚元峰,马凤萍.风化花岗岩边坡稳定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313-314.

P642

A

1004-5716(2016)08-0005-04

2015-08-08

2015-08-12

吴兴付(1977-),男(汉族),安徽利辛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岳西县风化层风化
岩质边坡风化层的关键滑动面及其稳定性研究
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一种基于样本传播的图像风化方法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设计与应用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五大连池玄武岩的元素组成及其化学风化指示
推动岳西县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探究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岳西县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议
用生态文明铺就发展之路——访安徽省岳西县环境保护局局长程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