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型表达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9-18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空间专业

陈 珊

(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模型表达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珊

(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韶关512000)

通过模型表达建立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环艺专业教学中,往往注重二维图形图纸的教学,以致于学生缺乏空间认知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难以把握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关系。因此,尝试将模型表达介入环境设计课程教学中,研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相对应的模型表达方法,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模型;环境设计;教学;阶段;应用

一、模型表达引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

包豪斯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各专业的相互合作,要求学生不仅是设计师也是工艺高手,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包豪斯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有鉴于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实物模型的制作,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著名建筑师彼得·艾森曼评价说:“计算机模型能做一些三维实体模型做不了的事情,但实体模型能让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实物模型也是现代设计展览的重要展示形式。因此将模型表达作为环境设计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顺应专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空间认知能力,学生通过制作实物模型,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建立空间感和尺寸感。在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大师经典作品的模型制作,步骤如下:首先,教师挑选若干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大师作品,利用图片和文字对每个作品进行简单讲解;其次,学生分为3至4人一组,接受教师布置的模型任务;接着,每组学生各自完成作品的资料搜集,对作品的图纸进行补充和完善,自主选择合适的模型材料,如PVC板、KT板、木材、金属等,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模型制作(图1);最后,作课程成果汇报,分享个人对作品的解读以及学习心得。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补充相关知识点,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模型制作。通过这一练习,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图、制图及空间认知能力,积累丰富的设计语汇。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体验,可以更好地衔接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

二、模型表达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包括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模型辅助该阶段的教学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本文按照专业课程的特点,将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分成了三个阶段。

图1 学生模型作品——严迅奇《怪院子》

(一)形体推敲

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利用设计草图和工作模型(也叫草模)对设计目标的形式和体量进行推敲,学生可以采用泡沫板、KT板、瓦楞纸、卡纸等易于切割和粘贴的材料制作模型体块,石膏粉、泡沫板等易于塑形的材料制作具有明显高差的基地地形(图2)。工作模型用于研究设计目标与基地的关系,不追求模型制作的精细,以大体块的形式,采用易于拆装的连接方式(例如使用大头针固定KT板)。工作模型可以提供直观的空间感受,制作多个体块模型,可以提供多方案的对比优化,探讨更为合理的设计体量与形式,在沟通交流方面也更为便利。

(二)空间组织

在确定了设计目标的形体后,设计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对空间的整体布局和细部尺寸进行深化设计。根据设计目标的尺寸和设计表达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比例(1∶50、1∶100、1∶200等),采用PVC板、KT板、瓦楞纸、卡纸、竹签、木材等材料完成模型,通过模型和图形图纸研究空间的墙体、梁柱体及开口对空间关系的影响,了解不同的空间组合形式的差异,用以对比和探讨最为适宜的空间组织形式。(图3)

图2 学生模型作品——形体推敲

图3 学生模型作品——空间推敲

(三)空间造型及材质肌理

随着设计的进一步推进,第三阶段是对空间造型,以及界面材质、肌理、色彩的设计。这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采用金属、木材、PVC板、KT板等模型材料,以及建筑装饰材料,制作空间模型或材质模型(节点模型、材料板等)对真实效果进行模拟实验。(图4)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界面设计方案、多种材料组合形式,对模型的精细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和施工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图4 学生模型作品-细部展示

在每个阶段的评图课中,学生提交实物模型和设计图形图纸,任课教师可以邀请多位专业教师和其他班级的学生参与评图,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图,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不同思想的碰撞。经过课堂实验,该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班级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课程结束后,举行课程成果展览,每个阶段的模型成果配合方案图纸作为展览成果,可以完整展现每个作品的构思过程,强调设计过程的重要性。

三、模型表达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模型表达是一个“脑手结合”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空间尺度感是环艺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型表达的三维空间特点,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空间关系,建立空间尺度感,掌握空间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尺度,继而提高专业设计能力。在专业学习中的另一个难题是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设计思维准确地表达出来,除了传统的图形、图纸、透视效果图的绘制以外,模型表达也是一种有效的设计表达形式,通过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将空间的功能布局、尺度和比例关系、装饰风格、材料属性等方面的设计内容表现出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在模型制作中得到统一。

其次,实物模型的制作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布置设计任务后,大部分学生习惯使用电脑作图,埋头单干、不善于沟通交流、缺乏动手能力,这样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将来难以适应实践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实训中,由于模型表达的工作量较大,往往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中多样化思维的碰撞融合使学生时刻反省、调整自己的设计思维,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专长,达到优势互补。

最后,模型表达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变得更丰富,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文字图形配合实物模型进行讲解,使设计理论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课堂外的动手过程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大纲。模型表达使设计成果的展示更为直观,促进师生之间的专业交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五、结语

在数字化设计成为潮流的今天,我们不可忽视实物模型具有数字技术不可代替的在设计表达方面的优势,将模型表达贯穿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使用相对应的模型表达形式。在基础课程中,模型表达是帮助学生培养空间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专业课程中,模型表达有助于学生直观表达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思维和提高设计能力。这些正是模型表达应用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1]杨会娟.包豪斯的课程设置[J].艺海,2009(6).

G642

A

陈珊(1988-),女,广东省南雄市人,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空间专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空间是什么?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创享空间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