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木耳LK4母种培养基优化

2016-09-18王丹丽马珂邢振楠范冬如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5期
关键词:母种柞树黑木耳

王丹丽,马珂,邢振楠,范冬如

(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伊春153000)



黑木耳LK4母种培养基优化

王丹丽,马珂,邢振楠,范冬如

(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伊春153000)

通过对黑木耳 LK4 号菌株在 10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包括萌发时间、菌丝颜色、菌丝密度、长势以及生长速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得到最终筛选结果,结果表明,配方D(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柞树叶50g)菌丝生长的总体指标优于其它供试配方,是最适合黑木耳 LK4 母种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

黑木耳;LK4;培养基筛选;菌丝生长情况

随着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木材采伐量的日益减少,食用菌生产作为林区经济发展的替代产业,已经逐步形成规模。 其中, 黑木耳在伊春林区食用菌产量构成中占重要地位。 由于伊春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产量大,使其成为黑龙江省黑木耳生产重要基地之一。 但是, 随着黑木耳栽培量的扩大,母种质量问题已成为林区职工关心的问题。 为此,笔者进行了黑木耳母种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为黑木耳生产发展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种

林科 4 号(LK4),由伊春林业科学院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培养基配方

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g;

B.马铃薯200g,葡萄糖 20g,KH2PO42g,MgSO40.5g;

C.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3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g;

D.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柞树叶50 g;

E.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 0.5g,VB1 10mg,柞树叶50g;

F.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 1.5g,VB1 10mg,柞树叶50g;

G.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 0.5g,麸皮50g;

H.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20g,VB110mg,柞树叶50g;

I.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30g,VB110mg,柞树叶50g;

J.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玉米40g,VB110mg,柞树叶50g。

以上各配方均含有琼脂 20g,水 1000mL。麸皮要求无霉变,柞树叶为干叶。 将麸皮、柞树叶加到一定量的水中,煮沸 30min,用 8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其它过程均按常规方法进行。

1.3试验方法

按配方制备 10种培养基,自然 pH,分装于20mm×200mm 试管,灭菌,摆斜面冷却。无菌操作取供试菌株 3mm×3mm 大小的菌块接入培养基斜面中央, 接种块尽量要求一致。 每种培养基接种 5 支试管,然后置于 26℃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要按时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状况等。比较菌丝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的萌发时间、菌丝颜色、长势,从中筛选出母种生长较好的培养基配方。

2 结果与分析

2.1黑木耳 LK4 在 10 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表1 表明,黑木耳 LK4 在供试的 10种培养基中,从总体菌丝长势来看,配方D的生长状况最好,菌丝洁白、浓密,菌落丰厚,边缘整齐,生长速度快;其次是配方F和I; 配方J从密度和长势衡量, 稍次于配方F和I;配方A和B的菌丝纤细、淡白,生长较密,但生长速度较慢;配方C的菌丝颜色浅白,密度与配方A和E基本相同,长势较弱;配方G的菌丝细弱,颜色浅白,生长较稀疏,且粗细不均;配方H菌丝长势较弱;配方菌丝长势最弱,菌丝细弱无力,菌落小而稀薄,且均在接种后 10 d 左右出现中心点老化现象。

2.2黑木耳LK4在10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

菌丝生长速度见表2;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经F检验,见表3;用Duncan法进行不同配方上菌丝长速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

表1 黑木耳LK7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状况

注:密度:+稀疏;++较稀疏;+++较密;++++浓密长势:+弱;++较弱;+++一般;++++强。

表2 黑木耳LK7菌丝在10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 mm·d-1

表3 黑木耳LK7菌丝在10种培养基上日生长速度方差分析

根据表3,F=88.146,Sig<0.05,所以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差异显著。

表4 黑木耳LK4菌丝在10种培养基中生长速度的多重比较

多重比较表明,配方F和配方D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它配方,且配方F与配方D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从菌丝生长速度看,配方D﹥配方F﹥配方I﹥配方J。综合对比,黑木耳LK4在供试配方D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生长优势,同时各重复之间的菌丝生长速度较一致,因此,适合生产上使用。其次是配方I,可以考虑菌种保存。配方F和J长势虽然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较慢。其它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弱,不值得推广应用。

[1]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2]张金霞.食用菌菌种生产规范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3]张德岩,范冬茹,王丹丽,等.黑木耳母种培养基优化试验[J]. 中国食用菌, 2011(6).

2016-06-16

王丹丽,硕士,工程师,从事森林食品研究,E-mail: 47291349@qq.com。

S646.6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5.009

猜你喜欢

母种柞树黑木耳
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勘 误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会“变身”的黑木耳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德江黑木耳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金福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筛选试验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秋到东马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