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台晚李的组织培养方法

2016-09-18田新华张建瑛李京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5期
关键词:茎段外植体试管

田新华,张建瑛,李京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九台晚李的组织培养方法

田新华,张建瑛*,李京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以优良李子品种九台晚李为供试材料,通过试验筛选适合其苗木繁殖的培养基配方为:MS(改良)+6-BA1.5mg/L +NAA0.02mg/L +GA30.2 mg/L,经此培养基培养35d的苗木平均增殖倍数7.27,平均苗高1.46cm;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改良)+IBA1.0mg/L+NAA0.2mg/L,经此培养基培养可获得高度适中,生根状况良好的苗木。

九台晚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九台晚李(PrunussalicinaLindl.‘wanhuang’),又称晚黄李、香蕉李,是吉林省九台市林业局选育的适宜寒地栽培的良种[1]。其特点是:晚熟,9月上旬成熟;果大丰产,单果重可达45g, 果皮腊黄色;果肉多汁,酸甜适口,口感好,抗寒离核耐贮运[2-4];挂果期长,抗逆性强。由于晚熟的特点,延长了李子的供应期,其经济效益要比中熟品种增加60%左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我们拟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九台晚李优树展开研究,旨在建立九台晚李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今后优良种质资源的繁育与保护奠定基础,为种质创新及种质资源保存构建技术平台。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预处理

以我省尚志国庆村果园的九台晚李优良单株的休眠健壮枝条为供试材料。用浓度为100mg/L的GA3浸泡枝条,每天清水喷雾1次,水温控制在20~22℃,约10d左右休眠腋芽开始萌动。

1.2外植体消毒灭菌处理

待腋芽萌发后,剪取长约1.0cm左右的单芽茎段,用流水反复清洗。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灭菌处理:

(1)3%的NaClO溶液灭菌1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

(2)75%酒精浸泡30s,10%H2O2溶液浸泡1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

(3)0.1% HgCI2溶液浸泡2min,然后无菌水冲洗5次。

(4)0.1% HgCI2溶液浸泡3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

以上材料灭菌后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多余水分。每组处理5个茎段,2次重复,5d后观察效果。

2 试验方法

2.1诱导侧芽生长

以改良的MS培养基(1/2大量元素+1/2微量元素+有机元素+铁盐)为基本培养基,利用超净工作台的无菌环境,将带有一个芽的茎段接种于MS(改良)+6-BA1.0mg/L+NAA0.2 mg/L +20g/L蔗糖+琼脂粉6.0g/L培养基上(pH值调到5.8),诱导芽苗生长。

2.2试管苗增殖扩繁培养

待茎段腋芽伸长后,转接于以MS(改良)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增殖扩繁培养,筛选适宜九台晚李试管苗分化增殖的培养基配方:

(1)MS(改良)+6-BA0.5 mg/L+NAA0.1 mg/L

(2)MS(改良)+6-BA1.0 mg/L+NAA0.2 mg/L

(3)MS(改良)+6-BA1.5mg/L+NAA0.02mg/L+GA30.2 mg/L

(4)MS(改良)+6-BA2.0 mg/L+NAA0.04 mg/L+GA30.5 mg/L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20g/L,日产琼脂粉6.0g/L,pH值调至5.8,温度控制在白天25±1℃,夜晚22±1℃,光照强度2000 lx,光照时长14h/d。每个处理接种5瓶,重复3次,无菌条件下培养35d后调查苗木的苗高、分化增值倍数。

2.3九台晚李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剪取苗高约1.0cm的单芽茎段,分别转接于以下4种生根培养基:

(1)1/2MS(改良)+IBA0.5mg/L;

(2)1/2M(改良)+IBA1.0mg/L+KT0.02mg/L;

(3)1/2MS(改良)+IAA0.7mg/L;

(4)1/2MS(改良)+IBA1.0mg/L+NAA0.2mg/L

进行试管苗生根培养,培养45d调察试验结果。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20g/L,日产琼脂粉6.0g/L,pH值调至5.8。培养条件同上。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接种5瓶。无菌条件下培养35d后调查苗木的高度、生根状况。

2.4统计分析方法

本试验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的统计工具进行计算并作图,dps7.05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5]。

3 结果与分析

3.1不同灭菌时间对外植体的影响

在接种后的第三天观察试验外植体的灭菌状况,试验发现灭菌不彻底的茎段开始出现染菌现象。经0.1%氯化汞灭菌2min的试材污染率较高;经10%H2O2灭菌10min和3%的NaClO溶液灭菌10min的试材无污染,但大部分外植体切口处出现褐化现象;0.1% HgCI2溶液灭菌3min的外植体污染较少,并没有出现褐花现象,这说明0.1% HgCI2溶液灭菌3min即达到灭菌的目的,又对九台晚李外植体无损伤(见表1)。

表1 不同灭菌处理九台晚李外植体的表现

3.2诱导九台晚李侧芽生长

观察结果表明,九台晚李在MS(改良)+6-BA1.0mg/L+NAA0.2mg/L+20g/L蔗糖+琼脂粉6.0g/L培养基上培养7d左右开始萌动,经培养15d后节间伸长、叶片展开,培养25d后繁殖系数较高(平均新生芽苗数2.8个),叶片较多,芽苗生长速度较快。

3.3九台晚李试管苗的分化增殖培养

将经初代培养的试管苗切成1.0cm左右的单芽茎段转接入不同激素组合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通过观察各处理培养35d后的试管苗可知,因激素的种类、浓度的不同,不定芽的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明,对于九台晚李而言,无论控制试管苗的苗高还是分化增殖数的主要因素均是6-BA,在一定范围内试管苗的分化增殖倍数随着6-BA的使用量增多而增长;但超过使用范围就会影响苗木的纵向生长及分化情况。经Tukey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处理1~3培养的试管苗纵向生长较好,与处理4培育的苗木差异显著;对于试管苗的分化情况则以处理3、4较好,彼此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是处理4由于6-BA 的使用量过高,导致苗木纵向生长受限,试管苗表现丛状生长,并且有玻璃化现象。因此,综合九台晚李试管苗的生长与分化情况,筛选处理(3)即:MS(改良)+6-BA1.5mg/L +NAA0.02mg/L +GA30.2 mg/L 为试管苗的分化增殖培养基配方。

表2 不同处理对植株地上部性状方差分析表

表3 试管苗地上部性状的多重比较

3.4九台晚李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表4 试管苗根部性状方差分析表

表5 试管苗生根状况调查统计表

切取苗高约1.0cm左右的单芽茎段,分别转接于不同生根诱导培养基进行培养。试验观察,培养20d左右开始有浅绿色的根萌出。对培养35d的试管苗进行方差分析表明(表4),无论从生根苗高度还是根长方面统计分析,处理3、4间差异均不显著;经Tukey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表5),从苗木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方面各处理间还是有差异的,并且处理3、4培养的试管苗生根状况均好于其他处理。结合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九台晚李试管苗属于生根相对容易的植物,使用不同的激素均可生根,但生根状况有所区别:利用激素IAA培养的试管苗生根较长,但生根数量逊于激素IBA 1.0 mg/L培养的苗木,激素NA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也有促进苗木根系生长的作用。

综合生根苗木的高度生长与生根状况,我们选择便于苗木移栽操作的培养基配方(即处理4):1/2MS(改良)+IBA1.0mg/L+NAA0.2mg/L为九台晚李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基,经此培养基培养35d后可获得高度适中,生根状况良好的苗木。

4 讨论与结论

4.1植物组织培养具有无性繁殖的特点,能较好地保持良种的优良性状,所用材料经济、繁殖系数高[6-7];便于经营,缩短育种周期;在农林业领域的开拓利用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2注意枝条采集的时间,如冬季采集的休眠枝条经水培易产生花芽,处理材料时尽量避免接种带花芽的嫩枝[8]。

4.3九台晚李外植体采用0.1%升汞消毒浸泡3min,是较合适的灭菌方法,既达到灭菌的目的,又对外植体无损伤[9,10]。

4.4通过试验筛选出 MS(改良) +6-BA 1.5mg/L +NAA 0.02mg/L +GA30.2 mg/L为九台晚李的分化增殖培养基,经此培养基培养35d的苗木平均增殖倍数7.27,平均苗高1.46cm;1/2MS(改良)+IBA 1.0mg/L+NAA 0.2mg/L为九台晚李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基,经此培养基培养35d后可获得高度适中,生根状况良好的苗木。

[1]沈静华,曹玉良,范欣. 九台晚李苗木培育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 2013(42):47-48.

[2]郭金玲,杨晓华,刘海荣. 黑龙江省李品种抗寒力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 2012(3):21-23.

[3]张宪志. 优良李子品种—九台晚李[J].吉林林业科技, 1993(6):58-59.

[4]贾新荣. 优质李品种简介[J].吉林农业,2004(5):29.

[5]唐启义,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沈海龙.植物组织培养[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79-80.

[7]张东旭,周增产,卜云龙,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11(6):209-213.

[8]田新华,吴捷,张建瑛,等. 蓝靛果忍冬组织培养研究[J].林业科技, 2012(6):7-9.

[9]叶梅,王伯初,段传人.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04, 15(4): 426-428.

[10]杜雪玲,张振霞,余如刚,等.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成因及其预防[J]. 草业科学, 2005(1):24-27.

Tissue Culture Method of Prunus salicina Lindl.‘wanhuang’

Tian Xinhua, Zhang Jianying*,Li Jing

(Forestr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81)

This study that excellent cultivarsPrunussalicinaLindl.‘wanhuang’for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rough the test screening for the seedling propagation medium formula was MS (modified) +6-BA1.5mg/L +NAA0.02mg/L +GA30.2 mg / L, the medium 35d seedling average multiplication was 7.27,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was 1.46 cm; rooting culture medium formula was 1/2MS (modified) +IBA1.0mg/L+NAA0.2mg/L, the medium can be obtained moderate height, root seedlings in good condition.

PrunussalicinaLindl.‘wanhuang’; T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

2016-07-20

森工总局应用研究项目(sgzjY2015017)

田新华(1976-),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E-mail:tianjie1976@sina.com;*通讯作者:张建瑛,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研究。

S662.3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5.004

猜你喜欢

茎段外植体试管
伊藤杂种‘巴茨拉’不同外植体无菌体系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
HgCl2 和84 消毒液在月季组培中消毒效果的研究
外植体差异对植物组培苗无性快繁的影响
不同激素对甘草带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Attitudes, knowledge levels and behaviors of lslamic religious officials about organ donation in Turkey:National survey study
不同消毒处理及保存时间对蝴蝶兰外植体脱毒效果的影响
石灰水浸泡不同部位茎段对木薯苗生长的影响
抑制‘白花油茶’叶片外植体褐化和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
试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