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主导、政府配合的超大型都市更新
——东京六本木Hills

2016-09-17骆亭伶LUOTingling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6年1期
关键词:都市日本

文_骆亭伶 / LUO Tingling

民间主导、政府配合的超大型都市更新
——东京六本木Hills

文_骆亭伶 / LUO Tingling

图1 东京六本木Hills鸟瞰(来源:en.wikipedia.org)

传统都市更新通常只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与解决防灾设施不足为目标。透过核心价值的坚持与多年的努力,以及政府、民间企业与在地居民的共同合作,六本木Hills成功实现了垂直花园城市的愿景。作为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由民间主导、政府配合的都市更新案,六本木Hills在尊重小型土地所有者,落实永续发展的价值与创造城市魅力这几个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学习与借镜之处。

都市更新 民间主导 垂直花园城市 永续发展 六本木Hills

要体验传统日本典雅精致的生活美学与宁静而有禅意的巷弄空间,则非京都莫属。但如果想捕捉日本的现代感,年轻人的流行趋势与城市生活的多彩多姿,镜头就绝不能跳过东京六本木Hills。

“Hills族指的是居住于日本的高级住宅区,穿着牛仔裤的IT新贵与年轻创投家……”,“每年吸引4 500万游客,是东京迪士尼的4倍……”,“开放到10点的森美术馆成为东京夜间人气约会地点……”从2003年4月开幕以来,六本木Hills就像一个光华夺目的舞台剧场,不断放送着前卫、时尚、与国际同步的文化流行讯息。

占地11.6hm2的六本木Hills,位于东京港区①。都市更新之前,这块基地有一栋老旧的大楼,是朝日电视台的总部,一个没有特色的办公街区、一栋兴建于1955年的国民住宅,以及一个地势低洼的住宅区,巷道狭窄,建物简陋,有严重的防灾问题。

1982年,朝日电视台计划改建总部大楼。但因为地形不够方正,基地与周边的道路有很大的高低差,单独改建效益有限。当时,东京港区政府希望推动这个地区的整体更新,于是朝日电视台找了街区所有地主沟通整体更新的想法。他们找上了对大规模都市更新经验丰富,正在推动赤坂Ark Hills都市更新的森集团(Mori Building Group),担任都市更新的规划与整合者。1986年,六本木Hills都市更新案正式展开。

1 民间主导、政府配合的超大型都市更新

六本木Hills都市更新案占地11.6hm2,相当于2.35个东京巨蛋,耗资2 864亿日元,不仅是日本有史以来由民间主导规模最大的都市更新案,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间更新改建案。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一般而言,日本的都市更新案件规模多在1hm2左右,权利人数最多仅几十人,六本木Hills的土地权利关系人竟达380位,租户(包括租地权人及租屋人)有300户;协调过程还历经了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土地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整个更新事业从开始协调到获得权利关系人百分之百同意,最终完成开发,共耗时17年,过程之艰巨可称日本都市更新史之最。

很多人都好奇,为何森集团能够主导一个连日本政府都很难达成的大规模都市更新?

六本木Hills案例之所以能够历经挑战,费时17年完成,其关键就在于森集团前社长森稔②的愿景、经验与坚持。森稔期盼,将这个都市更新案视为落实东京新的理想都市型态——“垂直花园城市”的大好机会。

1.1东京的理想都市型态——“垂直花园城市”作为都更愿景

图2 六本木Hills的垂直花园愿景(来源:www.roppongihills.com/)

森集团挑战传统土地细分式的平面都市规划,打破单一的土地使用分区概念。在这个都更案中,希望通过垂直化、多元化的设计手法大量利用空中与地下空间,将六本木Hills规划成日本第一个综合居住、工作、商业、休闲、文化、娱乐、教育、绿化与防灾机能的都市更新案。六本木一带原本酒吧林立的商业区,也因这个大型都市更新案的成功,而提升为兼具国际观光与艺文机能的文化都心。

六本木Hills以森大楼为中心,全区动线以柔和的曲线和圆形构成。利用19m的落差,配合曲线的动线步径,连结了不同高度的平台、绿地空间与广场。设计者采取日本庭园的回游式设计,游走其间有如漫步于一个景致优美的山丘公园,不断有令人惊喜的空间出现。这一切正是这个都市更新案“垂直花园城市”的愿景的实现,也是森集团多年来希望在东京实现的新都市型态。

1.2都市更新法颁布前森集团的都市更新经验

六本木Hills更新案的愿景,与森集团的地缘、企业发展方向以及核心价值有着密切关系,从中也可一窥半世纪以来东京城市发展不断省思与辩证的进程。

森集团并非日本传统的大型财阀地产开发商,而是从办公室租赁管理起家的小公司。前社长森稔位于东京港区虎之门的老家经营米行,祖父因受地主信任委托,开始从事房屋租赁管理事业。当时的社会价值观认为房屋中介租赁是不劳而获的事业,而有所歧视。1959年森稔与父亲创立了森大厦株式会社,将业务定位为“为战后努力振兴的公司企业提供办公室租赁服务”。

因为是白手起家,没有土地资源,所以森集团从创业之初就采取挨家挨户说服小地主共同合建、创造物业并长期租赁的策略。尽管常常吃闭门羹,但他们坚信这是一个可行的策略。森稔从改建老家的经验中体悟了共同建筑开发的优点;位于陋巷、被认为毫无用处的基地,一旦结合面向主要干道的基地改建成面积较大的出租办公大楼,对土地持有人和公司双方都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

从此,“整合一个大基地建造一栋办公大楼”就成为森集团的企业模式,执行方式是与地主共同合建,长期持有产权,并由森集团负责租赁管理。或许,共同改建现在已经相当普遍,但当时日本的房地产界几乎都是自地自建,由社长与员工亲自走上街头与地主恳谈的做法被认为是异端,几乎没有同业跟进。

森集团坚持这一个将小建地整合成大基地的策略,在1960、1970年代的约20年里,在新桥与虎之门之间一带,建造了50~60栋依数字编号的大楼,在日本都市更新法颁布前就累积了不少整合地主合建开发的经验。谁也没想到,这种很少有人愿意干的麻烦事,却磨练出日后参与大型都更案的耐力与经验。也正因为整合地主的都更经验丰富,森稔社长被日本政府邀请加入委员会,参与制订都市更新的相关法令,为日后日本的都市更新奠定了法律基础。

森稔曾说过,“从创业到现在,我们从没靠转卖土地赚取利益,而是通过与居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建筑物或城区价值来一决胜负。”

1.3Ark Hills——街区更新的首个实验

1965~1970年,是日本战后经济的起飞期,当时的日本积极发展钢铁、汽车等重工业,成为世界工厂,朝经济大国的目标大步迈进。许多人才涌进东京,住宅和办公空间都严重短缺。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商业区的土地,1968年由日本台裔建筑师郭茂林③负责规划整合的日本第一栋超高层建筑霞关大楼落成。霞关大楼突破了31m建筑高度限制的天际线,开启了超高层大楼的时代,不管是民间或政府都感受到东京面临重整都市风貌与机能的必要性。

图3 日本第一栋超高层建筑霞关大楼(来源:en.wikipedia.org)

1969年,日本颁订《都市再开发法》,1971年森集团启动了赤坂地区Ark Hills更新案,这是森集团从合建大楼转向街区更新的第一步,也是法令颁布后日本第一个民间都市更新案。对政府、民间投资者与参与更新的地主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整个改建案费时17年完成。也正因为有了Ark Hills的经验,日后六本木Hills才能取得大多数土地所有权人的信任,而Ark Hills的概念,也成为垂直花园城市设计构想的原点。

Ark Hills旧址的中央是森集团买下的一个大众浴池,周边两个地铁站各距离基地1km。基地两侧各有一个彼此不相往来的高级住宅区与平民住宅区,整体环境犹如孤岛,即使改建为大楼也无法吸引企业进驻。不像银座、新桥一带早已经过调整规划,这里道路蜿蜒、坡度倾斜,如果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几乎难以利用。森集团基于过去改建的经验,以及对于公司发源地港区的情感与使命感,在当时员工仅120人的情况下,全员投入Ark Hills更新案。

东京都政府当时也在寻找适合整体更新的街区,获知森集团有意推动街区更新,相当支持。在东京,高级住区多建于台地,低洼谷地则多为老旧的住宅区。六本木有一片被称为“崖下之谷町”的老旧街区,环境质量极差,都政府主动提议一起更新。1971年日本都市规划学者高山英华教授以及郭茂林建筑师,曾针对赤坂、六本木及周边65hm2地区进行调查,规划出这个区域的发展愿景及应该承担的都市机能。森集团看过这份由当代日本最杰出的都市计划专家所描绘的愿景之后,便将其视为投入东京港区街区更新的指导蓝图。

1.4人,才是活化城市的关键

1986年春天,Ark Hills完工,许多外资银行正在东京寻找据点,纷纷选择了Ark Hills,使得Ark Hills仿佛成为世界各国银行的东京分部。除了楼层面积大、租金比丸之内地段便宜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这里拥有24h的生活机能,包括办公室、酒店、音乐厅、国际水准的住宅区。东京港区原本就是外交使馆集中之地,有可安排子女就学的国际学校,也聚集了外国人的社交场所,对于离开家乡的外国人来说,是一个安心与便利的城区。

通过近距离接触观察外籍商务人士的生活型态,森集团认为,在港区建造一个符合国际人士生活及商务需求的城区,有极大的潜力。这个想法大幅改变了六本木Hills的开发方向。事实上,在早期推动办公大楼合建时,森稔已经意识到,“人”才是活化城市的关键,当充满活力的人们进驻之后,整个地区就会变得有魅力。因此,城市规划者应该细心体察,尽力满足人的需求,以吸引高品质的人才进驻,共同创造出有活力的城市。

1.5垂直花园城市愿景与核心理念逐渐成形

森集团在Ark Hills完工后,立即投入了六本木Hills更新规划。森稔前往国外城市考察,观察国外企业人士的生活型态与价值,寻求灵感。他认为,日本人之所以每天需要耗费2.5h的通勤时间,是因为习惯了由欧美现代城市所发展出来的住商分离的都市计划模式。其实,在日本江户时期或是欧洲传统都市并非如此。当社会发展到了后工业信息时代,应该增加都市地区的土地利用效能,让人与企业能回归到城市的中心。而一般人即使是在东京,也希望住在独门独户的房子,导致土地不断细分,无法有效的利用。这些课题,都必须有新的解决方案与都市模式才能解决。

森集团确立了垂直发展与多元利用的都市设计方针,并决定将六本木Hills打造为国际文化都心。

图4 六本木榉树坂大道(摄影:ROY ICHI)

森稔曾在其著作中完整阐述了六本木Hills的核心理念:在规划为混合使用的城区或城市中心的同时,我们应提出一种新的超高层集约城市型态,将工作、居住、娱乐、商业、学习、休憩、文化、交流等多项城市机能立体叠加,使得人们能够在徒步圈内完成各种生活机能。我们应将以往住商分离型城市转变成住商混合型城市,以实现城市空间、自由时间、绿化面积、安全与选择都倍增的目标。推动这样一个大型的都市更新再造,首先要提出区域的整体都市规划,再整合被细化分割的土地,提高容积率,同时也要防止建筑密度过高。若能把建筑的建蔽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能留下较大面积的土地和人工地盘,作为绿化及公共的开放空间,从而设计出与纽约曼哈顿完全不同的、绿意盎然的超高层城市。通过垂直花园城市的概念,可以实现知识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具备多元的生活机能,一天24h都能充分利用,对女性和高龄者非常友善的城市空间。此外,让人口向城市中心集中也能够提高环境效率,让周边和郊外的自然环境恢复原貌,从整体来看,能够达到降低地球环境负荷的效果。

1998年底,森集团开始展开六本木Hills建筑及景观设计工作,邀请了许多日本及国际一流的建筑师,以垂直花园城市的愿景作为指导原则协调整合、共同创作。整合正是森集团的专长,也因此创造出六本木Hills多元、丰富的建筑风格。

森大楼由美国东岸的KPF(Kohn Pedersen Fox)事务所负责设计,底层商业空间采取了美国西岸杰帝(Jon Jerde)建筑师事务所提出的暖色调自由曲线设计,顶楼美术馆与展望台则由建筑师格鲁克曼(Richard Gluckman)设计。朝日电视台总部由日本建筑师稹文彦设计,新一代的日本建筑师青木醇、隈研吾也参与了部分的设计。六本木Hills就像一场建筑大师的设计盛会。

1.63年的工程、14年的沟通协调

更新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取得土地所有权人的同意。六本木Hills从一开始动工兴建到完工,只花了3年时间,整合沟通所有的权利关系人的意见,却历时14年。

整合之初,舆论出现了“森集团在六本木圈地”的质疑,甚至在1986年,“Ark Hills”和“圈地”都当选年度流行语,可见社会负面反应之剧烈。“圈地”指利用土地买卖来获利,虽然森集团希望与居民共同合建,但显然当时社会大众无法辨别其中的差别。森集团说明理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门逐户与十几个街廓的400多名权利关系人一一沟通。

曾亲自参与更新作业14年的森集团干部御厨宏靖提及协调沟通的艰辛过程。一开始,由朝日电视台与森集团两家公司各自选派7人担任沟通的工作。朝日电视台派出较年长且与当地居民有交情的员工,搭配森集团的年轻员工,两人一组,每一组负责50~60位权利关系人。沟通能力较好者负责主要干道地区,对于高龄的住宅区则选派亲和力较佳的员工。访谈之前先搜集权利人的资料,务必记住受访者的相貌与名字,再展开访谈与记录。

在电视行业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放低身段融入当地小区,居民渐渐被他们的热情感动。他们通过每月两次的都更会刊发送,以及利用筹备秋季祭典、放烟火活动的机会,与权利关系人进行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认识并说服当地商街组织的意见领袖。

图5 六本木榉树坂大道夜景(来源:en.wikipedia.org)

1988年,东京都厅政府将六本木列为“更新诱导区域”,予以容积奖励,并以“文化都心”作为地区更新的主题,在交通道路与地铁站的规划设置上给予支持。

1990年,展开更新沟通3年后,终于取得了80%的居民的同意,组成更新筹备会。根据日本法令④,取得土地权利人2/3同意即可组成更新会进行更新,但实际状况并非如此。即使同意人数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只要还有反对声音,仍难以获得政府批准。剩下20%的反对者,组成了思考会,后来转型为反对会。1996年,虽然反对比率只剩下10%,大约30人,行政部门仍希望将反对人数降至10人以下。

前社长森稔曾说,和土地所有权人的交涉要有诚意,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找出对方的不安、不满或者误解与反感的由来,并站在对方的立场提出解决方案,如果仍被拒绝,则要仔细听取对方的意见,将意见带回讨论。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虽然如此,还是有无法获得对方理解的时候,无论对方是谁,该说的话还是得说,千万不能退缩,必须真心和对方碰撞。”

更新过程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段期间历经了泡沫经济,房地产价格暴涨暴跌,使权利整合与变换的难度大幅增加。最后,权利变换的土地价格只剩下1991年试算版本的1/4,加上更新面积广大,不同区位下跌率又不同,情况非常复杂。为此,森集团分别于1991、1993、1995、1996年提出4个版本的权利变换试算书,一一向权利人说明。

前社长森稔在1996年更新会成立前,对权利人提出了权利变换的保证。这个承诺使森集团遭受了500亿日元的损失,却也因此获得土地权利人的信赖。最后,10名成员的反对会指名与前社长森稔进行对话。社长虽亲自到场说明立场,仍然没有立即取得对方的认同,但是彼此的对话并没有中断,多次的会谈与协商继续进行,终于得到100%同意。

改建工程于2000年4月展开,2003年4月完工,仅仅花了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程⑤。经过十多年的漫长等待,原来八成的住户也迁入了新区,甚至还有居民捧着亲人的牌位前来领取新房子的钥匙。

图6 森美术馆入口(来源:Wikipedia user -Wpcpey)

2 精彩多元的垂直花园城市设计

六本木Hills紧邻地铁出入口,区位条件极佳。规划内容包括楼高54层的办公大楼、4栋住宅大楼,以及君悦酒店、朝日电视台、维珍TOHO影城、图书馆、书店,甚至还有一座寺庙。整个地区的公共空间非常丰富,有庭园、广场,以及特色商店林立的榉树坂大道。整体设施比例为:办公室38%、住宅17%、商业设施12%、绿化空间26%。区内工作与居住人口两者各约2 100人左右。

六本木Hills开幕后,受到各界瞩目。完整的人工地盘、宽敞的开放空间、垂直化的高度利用,在世界一流建筑师的合作下,六本木的建筑规划与空间配置相当精彩,富有特色。

2.1大面积的办公楼层

森大厦的单一楼层面积有5 400m2,占了整个基地约1/2的面积,办公室就像摄影棚一样宽敞。森社长认为大面积的办公空间有利于知性创造,同一家企业无须使用两个楼层,沟通上较为方便。

2.2顶楼设置美术馆

不同于追求利润的开发案,六本木Hills将租金最昂贵的顶楼规划为森美术馆,并特别设置一座塔型出入口及专用高速电梯,可以直达馆内,让文化都心的理念一目了然。这个美术馆落实了在生活、工作与休闲中自然接触世界顶尖艺术的愿景,参观完的游客还可到瞭望台眺望东京街景及远处的富士山,同时感受城市景观与自然之美。

开幕后,森美术馆一年有300万的参观人次,与邻近中城的新国家美术馆,以及三得利美术馆,形成所谓的“东京艺术金三角”。

2.3多元的美食购物空间

全区共有5个不同主题区,聚集了200家以上的餐厅与商店。不同的空间设计与穿插其中的公共艺术装置,形成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榉树坂大道吸引了各大国际名店进驻。

图7 地面层半露天广场(来源:en.wikipedia.org)

2.4开放的半露天广场

地面层的户外广场是六本木Hills人潮最多的空间。广场紧邻朝日电视台、君悦饭店和商店街。圆形的舞台与半顶式屋顶,搭配完善的灯光与音响设施,可以举办现场演唱会、文化活动。广场的露天咖啡座与音乐喷泉,假日总是吸引大批人潮。

2.5优质的住宅大楼

4栋住宅大楼由英国知名的泰伦斯 · 康蓝爵士(Terence Conran)旗下公司设计。大楼位于基地的幽静地区,与商业购物区有所区隔。

2.6朝日电视台

由日本知名建筑师稹文彦设计,外观具有现代主义式的简洁透明感。一楼大厅展示着知名的卡通人物与明星,广受观光客欢迎。

2.7符合日本人感性的庭园景观设计

位于森大厦东侧的毛利庭园,保存了历史豪宅遗迹的水池绿地,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樱花。榉木坂大厦的屋顶花园设置菜园及稻田,每年都邀请当地的孩子和外国朋友一起体验插秧与收割的乐趣。

2.8交通与公共建设

本案促成了环状3号线快速道路与六本木大街的平面衔接,改善了该地区的联外交通。基地内步行空间四通八达,极为方便。为了让人行更为顺畅,在日比谷线六本木站与六本木Hills基地间兴建了一气呵成的地下通道,电扶梯可由地下2层直达地上2层。

2.9绿化和防灾的整合

六本木Hills的绿化面积共有19 000m2,种植了68 000棵树。人工地盘规划出空中花园,利用土壤、植栽、水池的重量降低建筑体的摆动,减少地震的横向冲击。规划了可供10万人使用的防灾物资储存设施及紧急水井,让传统上遇到地震需要逃离的大楼,摇身一变成为周边民众的防灾避难所。

图8 地面层半露天广场夜景(摄影:Jacob Ehnmark)

图9 配套的住宅大楼(来源:Wikipedia user -Wpcpey)

图10 毛利花园(来源:Wikipedia user -Wpcpey)

3 长达半世纪的在地深耕

在日本,森集团的城市论点并未全然被接受,批评的声音包括地价昂贵、消费艺术、助长消费主义等。但六本木Hills在欧美各国却深受好评,因此,森集团的发展脚步也拓展至其他亚洲城市,包括大连与上海。2008年落成的上海环球经贸大楼即为森集团跨足国际的代表作。

森集团表示,任何新产品在刚出现时都是昂贵的。如果被市场接受认同,普及生产,价钱就会下降。森集团的历史使命在于不断地向不可能挑战,开发尖端的创新产品。而且越是处于经济低迷的时期,越能以长远的眼光为日后打下基础。景气循环自有周期,当世界经济复苏时,人力、资源、财富、知识、讯息会再次聚集到具备开放的价值观的城市。“我们提出建设更美好的街区与城市的愿景,并逐步落实,以此贡献我们的社会。这正是森集团存在的意义。”

财团法人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顾问何芳子指出,六本木Hills成功的关键,除了森集团在赤坂、六本木长达半世纪的在地深耕,具备整合规划的经验与永续经营的Know-How之外,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态度也影响至巨。一栋建筑不仅是私人产业,也牵动城市的整体景观与机能,因此在日本,区公所获知辖区内民众有意进行大楼改建时,就会主动前往了解与督导。六本木Hills更新案也是因为区公所居中协调,将朝日电视台的大楼改建案诱导为六本木地区的街区更新,才有今日的成果。六本木更新会的筹备期间,共开了超过1 000次的会议,区公所代表全程参与其中。

传统都市更新通常只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与解决防灾设施不足为目标。何芳子表示,虽然六本木Hills的开发时间漫长,在日本也评价不一,但是通过政府、民间企业与在地居民共同合作,成功实现了垂直花园城市的愿景。六本木Hills在细腻的参与过程中,尊重小地主,落实永续发展的价值与创造城市魅力这几个面向,都有许多值得学习与借镜之处。

注释

① 港区是日本东京都内23个特别区之一,位于东京东南方、紧邻东京湾,是一个聚集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气氛浓厚的地区。境内著名的市街包括赤坂、新桥、滨松町、外国观光客与酒吧云集的六本木、高级住宅区的麻布和白金台、青山、台场,以及2003年开发完成的六本木Hills、东京中城和汐留Sio-Site;东京最重要地标东京铁塔亦位于此区内。

② 森稔(1934-2012),森集团的创办人及社长。六本木Hills、表参道Hills,、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其代表作,曾被2008年美国财星杂志评选为2007年“亚洲年度企业家”,荣获北极星勋章、大英荣誉勋章等奖项。

③ 郭茂林(1920-2012),日本台裔建筑师与建筑学者。二战后在日本从事建筑研究,并创办KMG建筑师事务所,突破日本当时建筑法规的高度限制,设计第一栋摩天大楼——霞关大楼,因而被称为“巨塔之男”。他也多次在台湾从事高层建筑的设计工作,如新光摩天大楼。

④ 日本的更新会制度根据日本都市再开发法,更新会成立的条件,必须由更新地区的土地所有权人及承租人(至少5人以上)发起更新筹备会,取得土地所有权人及承租人总数2/3以上同意,才能通过政府的更新事业计划核定,正式成立更新会。更新会成立即可着手进行更新事业。更新会的成员除了地主和承租人之外,还包括投资的民间业者或协助推动更新取得楼地板的地方政府相关机构。更新地区如经都市计划程序核定为高度利用地区,就可以增加容积率。因此更新事业实施之后,总楼地板面积会分为两种,一是权利面积,原有的地主可以分回;另外为保留面积,也就是容积奖励多出的楼地板面积,由参与更新的民间业者或相关机关机构分回,以筹措更新建设费用。更新会制度创造了一个公平、开放、透明的平台,所有会员包括地主、承租户、投资者、地方政府等,都有一样的投票权,透过密集的开会沟通协调,达成共识。小地主的权益被保障,能公平地参与都更的决策过程。

⑤ 六本木之丘开发历程

1986.11 六本木六町目地区经东京都厅指定为更新诱导区1988 成立造街恳谈会1990 成立造街协议会,12月成立更新筹备会1995 都市计划核定1998.10 成立更新会,12月开始建筑设计1999.05 完成建筑设计,10月完成权利变换计划,办理公开展览2000.02 权利变换计划核定,4月陆续开工2000.09 六本木Hills名称确定2003.03 更新工程全部完工,4月开业

[1] 何芳子,丁致成.日本都市再生密码——都市更新的案例与制度[M].台北: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2006.

[2] 森稔.Hills垂直花园城市——未来城市的整体构想设计[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

致谢及版权说明:本文文字节选自台北市都市更新处出版的《都市再生的20个故事》。感谢台北市都市更新处、《都市再生的20个故事》总策划林崇杰先生以及作者的大力支持!

图片版权所有:

图1~4、7、9、10 Wikimedia Commons

骆亭伶,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资深采访写作者,现为《小日子》享生活志主笔

2016-03-16

THE COMMUNITY-DRIVEN MEGA-URBAN RENEWAL WITH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A CASE STUDY ON THE ROPPONGI HILLS, TOKYO

The traditional urban renewal usually on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preventing infrastructure. While with the adherence to the core values and unremitting efforts, the Roppongi Hills project was fulfilling the vision of vertical garden city successfully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local residents. As the biggest community-driven urban renewal with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in Japanese history, The Roppongi Hills has many advantages worth to be learned in respecting the rights of small holder, putting the val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practice and creating attractive urban environment.

Urban Renewal, Community-driven, Vertical Garden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ppongi Hills

猜你喜欢

都市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