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酒在北京高校学生中的接受度调查

2016-09-16徐平康孙翔宇战吉宬

中国酿造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活费饮酒啤酒

徐平康,孙翔宇,战吉宬*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葡萄酒在北京高校学生中的接受度调查

徐平康,孙翔宇,战吉宬*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作为葡萄酒新世界国家,大众对葡萄酒的认知和接受度不大,未来葡萄酒的发展势必要靠年轻一代来推动,而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重要群体,了解他们对葡萄酒的认知和接受度对未来葡萄酒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研究以北京地区六所高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取该群体对葡萄酒的接受和认知度,从调查结果了解到北京大学生很少饮酒,对葡萄酒的了解很少,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单一而稀少,对葡萄酒保持固有的印象,同时又缺乏改变这种印象的渠道和方法,通过此文调查的内容能够大概掌握北京大学生对葡萄酒的接受和了解程度,以期为葡萄酒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葡萄酒接受度;北京高校;大学生

中国的葡萄酒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而后历经魏晋南北朝、唐代、元代、明代,一直发展缓慢,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始于1892年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建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作为葡萄酒新世界国家,中国在葡萄酒的酿造、销售、认知度等方面与旧世界葡萄酒国家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的白酒、廉价的啤酒在中国消费者中扎根很深,而葡萄酒受众较少。由于价格较贵、认知度低、宣传推广力度差等原因造成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不尽人意。将来葡萄酒的发展势必是由年轻人来推动,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教育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将成为葡萄酒未来的主要消费者。了解中国的年轻人对葡萄酒的接受度是有必要的,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很多的高校大学生,这个群体代表了中国有知识、有文化、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新一代,对该群体对葡萄酒的接受度的调查能够为将来葡萄酒市场走向提供一定的参考[1]。

1 调研方法与内容

1.1调查方式

1.1.1调查地区选择

此次调查是在北京的6所高校进行,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食品学院有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葡萄酒在该校学生中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可能因为平时学校相关的宣传而与其他高校不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校的首府,学生的知识水平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北京语言大学因为有较多的外国学生,因此学生受到的文化和思想的碰撞更多,见识更广,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也很大;中央财经大学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格局、市场走向,对调查问卷中的部分问题可能会有更多的见解;其他两所高校可以作为其他高校的缩影。对这6所高校的学生的调查能够基本反映北京高校学生的情况。

1.1.2调查人群选择

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高校大学生,选择调查的时间是在学生放暑假的时期,因此在学校的大学生至少在北京生活了一年,被调查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文化水平高,在北京接受到了很多的新鲜事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符合调查的要求。

1.1.3调查形式选择

此次调查完全采用现场发送调查问卷、被调查人现场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与网络调查不同,现场填写问卷更能获得被调查人真实的情况,避免了网络调查的随意性所带来的数据的不可靠性。

调查葡萄酒在大学生内的接受程度,需要了解不同的性别、年龄、每月生活费等情况,以及涉及到喝酒频率、酒的种类、饮酒场合、购买渠道、酒的价格、如何辨别等一系列问题能够得到被调查者对葡萄酒的了解情况以及葡萄酒在被调查者中的消费情况。

1.1.4数据选择

由于在调查过程中有少数因个人原因而导致选择结果对研究的意义不大,因此在本篇文章中的所有数据的统计量均采用四个人以上的样本量。在问卷回复中,部分被调查人并非每道题都进行了回答,最终数据以统计结果为主。

2 结果分析

2.1调查样本组成

此次共发放传单400份,收回传单387份,其中有56份传单因为内容明显不符合等原因被淘汰,最终有效传单331份。在331份中共有男性119人,女性202人,有11人不愿透露性别;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19岁共12人;20岁共47人;21岁共66人;23岁共43人;24岁共26人;25岁共17人;26岁共7人。可以看出此次的调查对象大部分集中于19~25岁,共占94%。说明样本年龄段符合此次调查的要求,能够有针对性的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对葡萄酒的接受度。

2.2问卷分析

2.2.1消费能力调查

我们对大学生生活费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对象中有78%的人(253人)每月的生活费在1 500元以下,有11%的人生活费(36人)在1 500~2 000元之间,有3%的人(10人)生活费在2 000~2 500元,有8%的人(25人)生活费在2 500以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是在1 500元左右。根据调查,每月1 500元的生活费只能保证学生基本的生活,从而一瓶几十上百的葡萄酒对学生来说算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消费。在统计的结果中,每月的生活费在2 000以上的人对葡萄酒的接受和了解程度都比生活费在1 500左右的学生更好,可以看出他们买酒、了解酒的方式也比较正确。

2.2.2饮酒频率调查

图1 调查对象每周饮酒的频率Fig.1 The frequency of respondents weekly drinking

由图1可知,在调查对象中有88%的人每周饮酒的次数少于1次,有8%的人每周饮酒的次数在2~3次。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饮酒的次数很少,由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饮酒频率不高。

调查结果中饮酒的人数很少,饮用葡萄酒的人更加少。在调查的这些人群中,都是成年人,然而他们对酒的态度几乎都是逃避的,这可能跟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系。从小家长教育不能喝酒、不能还没长大就喝酒、喝了酒容易出事、喝酒对身体不好、喝酒影响发育等等,所以中国青年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前没有饮酒习惯的占很大比例。

2.2.3饮酒选择调查

图2 调查对象日常(A)及特殊节日(B)饮酒选择的酒类Fig.2 The types of wine the respondents choose during daily(A)and special holiday(B)

由图2可知,大约有6%的人平时会选择白酒;28%的人会选择葡萄酒;46%的人会选择啤酒;15%的人会选择配制酒。这个结果说明了在90后的眼中,白酒不再是一种餐桌上的必需品,不再是最佳的选择,甚至很有可能它会在餐桌上越来越少。

白酒在中国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它在中国是一种传统文化。在白酒产生之后,发展速度很快,白酒是由粮食酿造的。富足的时候,粮食就用来酿酒,在中国,宴请宾客是少不了白酒的,即便主人家自己不喝,也一定会为宾客准备。在漫长的历史中,白酒扮演着一种生活必需品的角色。在啤酒在中国崛起之前,它几乎是“独霸酒桌”[2]。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白酒度数太高、口感单一、气味刺鼻、不利于休闲娱乐、多饮造成伤害、造成很多的安全事故等,觉得白酒不如啤酒或者葡萄酒。当代年轻人很少在饭桌上点白酒,更多的是啤酒和其他的酒类[3-6]。

从上面两方面调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啤酒才是调查对象中酒类中销售和受欢迎程度最高的酒类,几乎占据类学生中消费酒类里的一半以上。

在调查问卷中,回答选择啤酒的理由的人很少,但是选择的原因不难猜测,首先学生是属于无收入人群,生活费多数靠家庭供给。在生活费调查一项中可以看出,北京学生的生活费大概是在1 500左右,因此啤酒的价格很合适;其次啤酒的度数低,符合学生饮酒的目的,学生在聚会时消费酒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娱乐,为了气氛。

不管是学生还是在社会上的其他的饮酒的人群中,啤酒都是接受度最大,饮用量最多的,目前葡萄酒没有被普遍接受,白酒接受程度也在走下坡路,但是啤酒却保持着销量榜的地位。在现在的中国,普通的家庭的条件的人占总数,他们更愿意在生活中选择啤酒。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校外的社会上,啤酒都是销量最好的,接受度最广的[6-10]。

2.2.4喝葡萄酒的原因调查

图3 调查对象喝葡萄酒的原因Fig.3 The reason the respondents drink wine

由图3可知,所有的调查对象选择葡萄酒的原因都包含了健康,18%的人选择葡萄酒是因为它味道好。选择葡萄酒原因中,健康是所有人的共识。葡萄酒中的酚类、花色苷等物质都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最近有法国科学家希望大家破除“葡萄酒迷信”。法国“营养公告”组织一直在提醒消费者:“为了防止心血管病,远远谈不上什么红酒保健饮品。葡萄酒也一样,因为也是“含酒精”的饮品,葡萄酒固然对身体有益,但‘有害’的一面也同时存在,只要摄入过量,就会给人体增加风险[11]。葡萄酒并不是酒里的灵芝。因此很难说葡萄酒就对身体是有绝对的益处的。这样说来,被我们普遍接受的这个喜爱和接受葡萄酒的理由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成立的。

2.2.5饮用葡萄酒的场合选择的调查

图4 调查对象选择饮酒的地点Fig.4 The place the respondents choose drinking

由图4可知,大部分人喝葡萄酒的场合是商务聚会、餐馆,在“其他”选项中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是在家里喝,但是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没有将葡萄酒带进家里喝的想法。现在葡萄酒更多的是被用在请客,因为请客喝葡萄酒很能体现格调,很有身份,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关于个人饮酒或者家庭用酒使用葡萄酒的并不多。

2.2.6选择购买葡萄酒的渠道,葡萄酒时看重的指标,购买价格,如何辨别葡萄酒品质四个方面的调查

以上四个方面都涉及调查对象如何购买葡萄酒。其中在购买方式这一项中(见图5a)50%的人选择在商店超市购买,27%的人选择在酒类专卖点购买,12%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

从图5b可知,买酒的时候最受关注的口味,大多数人对出产国家和外观等没有什么关注。而事实上,在专卖店是可以在买之前品尝相应的酒的口味的,所以在专卖店买酒其实更加的可靠。

如图5c所示,在葡萄酒价格上,50~100,100~150,150~200价位的酒的接受程度相差不多,29.9%的被调查者(82人)选择50~100元价位的酒,36.1%的被调查者(99人)选择100~150元价位的酒,27.0%的被调查者(74人)选择150~200元价位的酒,1~50元价位的酒只有7%左右的人可以接受。在葡萄酒的选择上,根据价格未必得到适合自己的酒,而最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可能几千元的干红葡萄酒并不适合你,适合你的只是几十元的起泡葡萄酒。

图5 调查对象选择购买葡萄酒的渠道(a)、看重的指标(b)、红酒价格(c)及鉴别葡萄酒品质方式(d)Fig.5 The purchase channels(a),characteristic(b),the price of wine(c)and identification way of wine quality(d)for the respondents

在如何辨别葡萄酒的品质上(见图5d),39%的人不太了解葡萄酒,但是能够通过自己对酒的品尝判断是否适合购买,17%通过广告等判断,33%的人根据别人的介绍来购买,由此可见懂得如何购买葡萄酒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一款葡萄酒是否适合自己,完全是根据外在的条件来购买,而没有关注酒本身的品质。

2.2.7对酒的葡萄原产国喜好度调查

图6 调查对象喜欢的葡萄酒原产国(a)和类型(b)Fig.6 The original country(a)and types(b)of wine the respondents preferred

由图6可知,法国、德国、意大利的酒比较受欢迎,表明这三个旧世界葡萄酒国家确实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同时表明被调查者对其他国家的葡萄酒了解太少。在酒的口味选择上上,很多人表示喜欢甜型的葡萄酒,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干型。喜欢甜型酒是因为甜味普遍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和喜欢,更能带来愉悦的感觉;而喜欢干型酒则因为选择者认为干型酒才是葡萄酒本来的味道,这体现了目前大学生对葡萄酒的认知度很低。

2.2.8获取葡萄酒知识的途径以及希望获取葡萄酒知识的途径调查

图7结果显示学生了解葡萄酒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籍杂志和网络公众平台,而大家希望在学校里出现的普及葡萄酒知识的平台是网络公众平台、讲座和社团宣传。不管是现在获取的方式还是未来想去获取相关方面知识的方式中,网络公众平台都是选择人数最多的。大家还是更愿意去网上了解葡萄酒知识。但是笔者认为这是“站在岸上学游泳”,是无法真正的获得葡萄酒的知识的。葡萄酒是一种食品,它需要的是去品尝感受,仅仅学习书面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想真正地学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品尝是一定少不了的。

图7 调查对象获得相关的葡萄酒知识渠道(a)及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b)Fig.7 The way the respondents get the relevant knowledge(a)and the way the respondents wish to get the relevant knowledge(b)

2.2.9是否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葡萄酒相关知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人(186人)愿意在情况理想的情况下去了解葡萄酒的知识,而有29%的人(76人)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

2.2.10被调查者是否认为葡萄酒在未来将代替白酒和葡萄酒成为最普遍的饮用酒调查

有81%的人(176人)认为今后葡萄酒不可能取代啤酒和葡萄酒成为中国最普遍的用酒,只有不到20%的人(41人)认为可能,而实际上在这20%的人里很多依然只是认为可能,仅仅是可能。说明大家对葡萄酒的了解很少,对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的期许值很低,葡萄酒未来的发展需要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

3 结论与展望

此次的调查结果与笔者最初的预测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收集整理完数据之后又在网上发布了一份相同的调查问卷,结果获得的调查结果大同小异。在此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葡萄酒的了解程度很低,有些学生甚至完全不懂。此次调查的对象即将走向社会,在近几年将成为中国社会中的支柱人群,他们的消费倾向直接影响葡萄酒市场发展的趋势,就此次调查结果来看,高校学生对葡萄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太低,尽管葡萄酒的消费量在中国飞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新鲜事物的盲目追随,是对某些口号的盲目追风,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葡萄酒文化。未来的葡萄酒想要发展,一定要在年轻的这一代上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地实现——因为懂酒而买酒。

中国作为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在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销售、文化等多方面都与旧世界葡萄酒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中国会有各种不科学的追风热潮,但是笔者并不希望未来的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是因为大众盲目地跟随某场热潮,以此来增加葡萄酒的消费量,笔者认为既然葡萄酒是一种集多种优点于一身的饮品,那么它在中国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年轻的一代人势必会在将来更多地关注葡萄酒,为了让葡萄酒的发展更加地快速,应该有更多专业的人站出来对葡萄酒进行正确的、更深层次的、更广泛的宣传。

通过此次调查,虽然目前高校学生对葡萄酒的接受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这给了葡萄酒行业发展一个参考,未来的发展要投入更加多的关注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未来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不仅仅要让酒更香,还要将大众的视线打开。

[1]李华.中国葡萄酒发展史回眸[N].华夏酒报,2010-5-10.

[2]张国豪,武振业,蔡玉波.中国白酒文化的剖析[J].酿酒科技,2008(2):121-125.

[3]周艳琼.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J].中国酿造,2006,25(6):80-81.

[4]袁仁国.中国白酒产业结构及发展前景分析 [J].酿酒,2008,35(2):6-10.

[5]杨柳.中国白酒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酿酒,2006,33(1):88-90.

[6]何勇.我国啤酒产业的中庸之道:2012年中国啤酒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J].啤酒科技,2013(6):1-10.

[7]王爱林.中国啤酒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J].江苏商论,2009(12):144-145.

[8]周世水.中国啤酒发展的预测模型及分析[J].酿酒,2005,32(1):1-10.

[9]宋洁,蓝海林,席丽娟.中国葡萄酒业现状及发展探讨[J].特区经济,2007(1):203-204.

[10]奚德智,刘文忠,孟庆,等.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酿造,2008,27(18):10-11.

[11]宋焕禄.葡萄酒与健康[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4):67-72.

Survey on the acceptance to win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XU Pingkang,SUN Xiangyu,ZHAN Jiche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s a new world wine country,few Chinese people know a lot about and accept wine.The development of wine industry in China will be promoted by the young generation.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roups to accept new things in China.Knowing their recognition and acceptability of wine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ine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future.With college students in six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area as research object,the recognition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 group for wine was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rarely drink wine and know very little about wine.And it is hard for them to get access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Moreover,they had an inherent impression on wine but could hardly know how to change the situation.This study showed a general outline on the recognition and acce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for wine,and could provide a certain help and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ine industry in China in some regards.

acceptability of wine;universities in Beijing;college students

TS262.6

0254-5071(2016)03-0160-05

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3.037

2016-01-1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31B07);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URP)

徐平康(1993-),男,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葡萄栽培与酿造研究。

战吉宬(197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葡萄栽培与酿造研究。

猜你喜欢

生活费饮酒啤酒
发愁
“新冠牌”啤酒真倒霉:60天赔了20个亿
如何加强军队生活费监督管理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请勿过量饮酒
《啤酒》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陶渊明 饮酒》
当音乐与啤酒邂逅
与猫狗共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