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什么阻断了中国汽车强国梦

2016-09-15寰球汽车高级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程远

中国汽车市场 2016年15期
关键词:汽车业强国竞争

寰球汽车高级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 程远

是什么阻断了中国汽车强国梦

寰球汽车高级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 程远

假如十多年前有人把“汽车强国”与中国相联系,一定会遭到公开的嘲笑,但是在中国连续七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后,“汽车强国”成为中国汽车界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由20多万辆暴增至2400多万辆,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全世界的汽车公司全都来到中国寻求发展,不少品牌在华销量均超越其本土,成为它们全球第一大市场。

如今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有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天宫漫游,蛟龙探海”,而中国汽车守着自己家门口的大市场,“汽车强国”却依然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究竟是什么阻断了中国的汽车强国梦?

一直以来,汽车管理部门把中国汽车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归结为“散乱差”,因而采取严格审批制度,说到底,就是不喜欢竞争的市场秩序,希望一切都在他们划定的框框内“有序发展”,多次扬言,除“三大三小”外,一个轿车项目都不批,其结果就是把本土企业、自主品牌排斥在外,将中国大好汽车市场拱手让与合资公司。

中国汽车业,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发展,是在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汽车管理部门放松了禁入门槛,短短15年间,汽车年产销量由不足200万辆激增至2400多万辆,创造了空前的市场奇迹,更重要的是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如奇瑞、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江淮等,也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上迅速成长和提高。

回顾历史,总结教训,造成中国汽车业今天这种状态的原因,就是管理部门担心市场上出现所谓“过度竞争”,以“反对散乱差”之名限制本土企业进入,客观上保护了合资企业的垄断利益,耽误了中国汽车做大做强的机遇。

尽管经历了这么一段痛苦经历,但“反对散乱差”的流毒并未被完全清除,甚至扩散到媒体和舆论界,今天,一旦有新的品牌出现,就有人反感和反对。他们认为,市场上现有的汽车品牌已足够多了,新的进入者只会造成“过度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断言“十年之后,汽车自主品牌剩下不会超过5家”,而存留的5家一定是在现有的品牌之中。在他们看来,市场竞争是讲先来后到的,是论资排辈的,后进入的一定是没有机会的,他们更不认同小鱼可能吃掉大鱼、快鱼会吃掉慢鱼。

但在我们看来,这种观点十分荒唐,甚至可笑。尽管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微增长阶段,但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大,即使增速减缓,每年的绝对量仍旧十分可观。

依照市场规律,我们不能够,也不应该为任何企业打保票,说未来的世界一定属于谁。看看家电、手机行业,经过一轮轮淘汰,昔日所谓的“市场大咖”、行业领头羊,今天何处寻觅?认为市场格局一成不变、“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看法是形而上,已经多次为市场证伪。相反,世上从来都是后浪推前浪,现有的企业无论多么强大,多么风光,也只能说明现在,风云突变,退出市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未来统领中国汽车市场的企业,也许还没有降生。记住:任何人永远不应对后来者说“不”。

最近,笔者参观考察了位于江西上饶的汉腾汽车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并就汉腾“为何要造车,造什么样的车,怎么造车,汉腾还有没有机会”等问题,与汉腾多位高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通过参观与采访座谈,我更加坚定地认为,作为市场化程度很强的产业,汽车业更不能关闭通往市场的大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真正优秀的企业是不怕竞争的,也不会在竞争中垮掉,只会在竞争中变得更强大。把市场格局看成一成不变的想法,是荒唐可笑的。看来民营企业确实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样的企业,能没有希望成功吗?

猜你喜欢

汽车业强国竞争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汽车业标志人物李·艾柯卡离世,享年94岁
汽车业四大新政将出台
车易链:做汽车业的“以太坊”
秦晋争霸
感谢竞争
汽车业能否重构新生态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