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与方法溯源

2016-09-14张富文

四川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绿地公园规划

张富文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 61008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思想与方法溯源

张富文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 610081)

随着城市发展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及规划的方法和内容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希望通过回顾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中,对绿地功能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建设特点和理论研究重点,并基于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问题及需求,探讨今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策略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内容,承载了一定的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生态功能,能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游憩场所、美化城市环境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和二战过后经济迅猛发展美国和日本,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初期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这些国家已经各自发展出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管理体系。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国外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历程,结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探索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路径。

1 国外绿地系统规划理念的发展演进

城市绿地可以承载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生态功能,但在城市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绿地功能的认识也不同,基于认知的变化反映在空间建设上则是绿地系统空间建设的变化。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城市发展过程中,均经历了国家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而在其中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问题不同,相应的绿地规划建设和理论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也在不断变化。

1.1英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演变

作为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之一,英国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按照发展建设需求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演变划分为四个时期(表1):第一个时期为19世纪以前,因为民主思想发展,原来专属于皇家贵族的绿地公园逐渐向市民开放,这时候,城市绿地的建设主要以休闲游憩为目的。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特别是在1832年英国霍乱大流行后,英国议会才正式提出了通过公共绿地建设来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具有代表性的是这个时期的摄政公园建设,其特点是将公园和住区联合开发,不仅提高了环境质量,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开发手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认为公园绿地建设只有经济投入没有回报的观念。20世纪中期,面对工业化带来的区域环境的恶化以及乡村衰退等问题,也有人希望通过理想城市的建设来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这时绿地系统的作用主要在于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英国进行的卫星城规划、大伦敦规划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其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是伦敦绿地系统规划。到了20世纪后期及以后,英国绿地系统建设更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个时期由于受到全球环境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除了关注绿地对于水源保护、改善环境卫生以及控制城市蔓延等作用以外,还注重绿地系统在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洪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绿地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更加多样化。例如2004年完成的伦敦东部绿网规划,规划通过将城市中心、工作区以及居住地等连接起来,创建了一个相互联系的高质量和多功能的公共空间系统(图1)。

图1 英国绿网战略规划[18]

英国的城市发展建设总体上经历了由环境破坏到环境保护的过程,相应的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也从被动的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出发逐渐演变为现在主动的提升和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而对于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内容认识也是在不断得到完善,这也为更加全面地认识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内容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而另一方面,这些教训和规划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表1 英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产生及主要发展历程

1.2美国城市绿地建设思想演变

二战过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逐渐受到重视。

美国的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受到了欧洲许多城市的影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表2):第一个阶段为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美国主要城市路网均为方格状,街道缺乏绿化,同时由于居住拥挤等,引起了许多环境卫生问题,出于环境美化和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的目的,分别在纽约和布鲁克林修建了中央公园和布罗斯派克公园。在19世纪后期,在美国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与此同时,城市依然延续以往采用方格状街区的建设模式迅速蔓延,城市缺乏整体性和特色,奥姆斯特德希望通过城市公园运动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市公园向城市公园系统方向发展,以此诞生了著名的芝加哥公园系统规划和翡翠项链规划等(图2),即通过公园路将各个公园连接起来,形成系统。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城市继续迅速扩张,因此需要从更大范围内对城市公园系统进行规划,而受到田园城市思想、邻里单位以及区域规划等思想影响,美国绿地建设一方面将规划尺度扩展到更大范围,如大波士顿区域公园系统,另一方面也开始关注社区绿化环境的建设,例如邻里单位等。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逐渐受到关注,绿地规划的方法和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表2 美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产生及主要发展历程

图2 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13]

美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通过公园路将各个公园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也将绿地周边的城市用地纳入规划中,构建一个连续的开放空间体系和区域发展结构,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再加上绿色基础设施和景观生态学以及遥感等理论、学科和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为今后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进一步提供更加有效的基础。

1.3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演变

日本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表3):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早期,由于民权思想发展,许多私人庭院逐渐向市民开放,这个时期的民营游园建设也达到高潮,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中叶,东京、大阪等许多城市迅速发展,人口聚集,由此带来的是居住拥挤和交通压力等,加上当时日本许多建筑都为木质,极易发生火灾,于是在1889年进行的《东京时期改正设计》中首次提出了大规模的公园规划。1923年关东大地震中,公园绿地充分发挥了防灾避难中的作用,所以在灾后重建方案中充分反映了公园建设系统化的目的。20世纪50年代,为了完善公园法律体系,指导了《都市公园法》,确定了都市公园的配置、规模已经设施等标准,同时对公园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确保的日本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更为系统和有效的实施。

在控制城市蔓延以及通过结合和公园将各个小公园连接成系统等方面,日本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欧美绿地系统规划思想的影响。除此之外,日本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绿地分类体系,注重对于绿地的建设和保护,并通过多种法律法规保证实施效果,对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 我国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特点及不足

我国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演变一方面受到国外相关规划思想的影响,另外也受到我国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需求的制约。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对于绿地生态功能认识总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表4),各个时期的规划发展目标和对绿地的认识也很明显的体现在了城市建设上:建国初期时期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主要学习苏联,其功能主要以游憩为主,建设方式主要是见缝插绿,缺乏一个系统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以“点线面”的方式进行绿化建设,以尽可能的服务城市里所有居民。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绿地系统规划及研究开始学习美国模式,再加上城市、园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介入,对于绿地系统规划的认识和实践也更全面。例如毕凌岚(2007)通过基于城市功能空间整合机制,提出了绿地系统层面整合和层间整合规律;俞孔坚(2005)提出“反规划”理论,强调了“景观安全格局”等概念,同时期,包括合肥包河公园系统、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图3)以及广州绿地系统规划等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模板。

表3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产生及主要发展历程

表4 我国城市绿地生态功能认识演变

图3 乐山市中心城区结构与功能规划[12]

3 我国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现状情况

与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历程一样,我国的绿地的建设也经历了从最开始单一的关注休闲游憩功能逐渐发展到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防灾,再到对绿地系统性和综合价值的关注等。但是由于相关规划模式和方法的影响,在现有的规划价值取向下,我国绿地系统规划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3.1“单位建设”使得城市绿地建设缺乏系统性

在建国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在城市建设上参照苏联模式,将城市居民按所属部门(单位)组织在一起,其旁建设居住小区。这样的建设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了居民工作和生活,但各个单位在其所属的范围内进行建设,在整体上未考虑城市系统功能的运行和发挥,许多设施重复建设,进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图4)。

图4 “单位建设”下的城市空间[14]

在“单位建设”模式下,城市绿地系统同样也缺乏在城市层面的系统性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并未得到较好的发挥。尽管这种建设方式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结束而被取消,但“单位建设”模式下长期的城市建设却为城市绿地的系统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3.2绿地系统规划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脱节

从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内容上来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附属,对于指导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相关规划内容的编制,而在与具体建设实施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却并未涉及到基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层面的相关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存在误差(图5)。

图5 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关系

3.3我国对绿地系统生态建设对绿量的过度关注

虽然从相关研究及建设实践上来看,国内外对于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关注除了强调绿量的要求的同时,更多的也将重点放在了绿地系统的结构方面,例如公园系统规划、绿心环形生态城市建设等。但是从我国现有的相关规划建设标准对于绿地的建设要求来看,更多的是强调了绿地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等绿量指标上,最终使得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绿量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质”的意义。

4 结论与展望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发展阶段均经历了深刻生态环境问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恢复建设经过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实践摸索。从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当然也出现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同样阶段中所出现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环境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但是,受到以往城市建设模式以及现有规划制度和方法的影响,在具体建设实施方面仍然不够理想。

在对城市建设历程和生态系统运行机制认识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建设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对于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从方法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1)在规划方法上,首先,应该基于现有的规划理论和研究成果,借助于3S以及大数据等,为绿地系统规划和评价提供更为科学的支持;突破地块以及行政界线的约束,强化“区域-城市-片区-地块”之间的绿地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加强城乡绿地系统层面的研究,促进城市和乡村人居环境的提升。

(2)在规划管理上,应该建立更为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评价体系和规划建设导则,为不同层面的绿地规划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根据不同城市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指导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规划建设的实施效果。

[1]许浩.国外绿地系统规划[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许浩.绿地系统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毕凌岚.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空间形态与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美]莫森·莫斯塔法维, 加雷斯·多尔蒂. 生态都市主义[M]. 俞孔坚,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聂梅生,秦佑国.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M].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李敏.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吴志强,刘朝辉.“和谐城市”规划理论模型[J].城市规划学刊,2014(3).

[8]沈清基.论城乡规划学学科生命力[J].城市规划学刊,2012(4).

[9]吴晓敏. 英国绿色基础设施演进对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启示[J].华中建筑,2014,32(8): 102-106.

[10]张晓佳. 英国城市绿地系统分层规划评述[J].风景园林,2007(3).

[11]韩西丽, 俞孔坚. 伦敦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中的绿色通道网络思想[J]. 新建筑, 2004(5).

[12]黄光宇. 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 1998(1).

[13]金经元.奥姆斯特德和波士顿公园系统[J].城市管理,2002(2).

[14]张其邦. 城市更新的更新地、更新时(期)与更新度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7.

[15]朱秀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的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16]TURNER T .City as landscape:a post-postmodern view of design and planning[M]. Great Britain at the Alden press,1996.

[17]AUTHORITY G L. East London green grid Framework-London plan supplementary planning guidance [M/OL]. 2008.

[18]Great London Authority. East London green grid Framework-London plan London Plan (Consolidated with Alterations since 2004) Supplementary Planning Guidance [M/OL]. 2008.

[19]Federation of Canadian, A Guide to 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Canadian Municipalities,2009.

[20]Wong, Tai-Chee, Yuen, Belinda.Eco-city Planning policies, practice and design. Springer,2011.

张富文(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城市。

TU985.1

A

[定稿日期]2016-03-22

猜你喜欢

绿地公园规划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在公园里玩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