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翁启惠事件损台湾“中研院”清誉

2016-09-14摘编自4月22日香港大公报

台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技殿堂大公报

摘编自4月22日香港《大公报》

翁启惠事件损台湾“中研院”清誉

摘编自4月22日香港《大公报》

翁启惠因为涉及股票买卖案件而使“院长”办公室首次被检方搜索,成为首位被列为被告的“中研院长”。岛内舆论指出,近年台湾“中研院”沾染浓浓的政治味,大力发展生技产业又开始飘出铜臭味,加上原本不同立场的学阀势力,更让原本应是社会清流的最高学术殿堂,成为政治、财团的角力场。

台湾生技公司浩鼎的抗乳癌新药使用翁启惠的醣分子技术开发,一旦成功,将是世界上以醣分子治疗癌症的首例,也开启癌症治疗的新领域。但今年2月浩鼎宣布临床试验数据不具统计显著性,公司股价随之下跌。

正当翁启惠为试验结果护航时,台媒爆料称翁启惠女儿翁郁琇在2月19日浩鼎拿到解盲报告当天,以高价卖出浩鼎股票,比浩鼎宣布解盲失败后4天的股价,多赚了新台币200多万元。而且翁郁琇还是浩鼎第十大股东。

翁启惠这边厢高调唱好浩鼎新药试验结果,那边厢则代女儿在高位时沽出浩鼎股票,不得不令外界质疑他违反“中研院科技移转利益冲突回避处理原则”。而且当争议出现后,“立法院”要求翁启惠接受“立委”质询时,翁启惠则以健康因素为由请假滞留美国,又引发“逃避责任”的批评声浪。

这些年台湾政坛频频有高官涉弊落马,没想到神圣的研究殿堂也染上官场陋习。有“中研院”院士指出,“中研院”近一二十年来走偏了,忘了研究的本业、也在拼经济,以致政治力介入,但大部分的研究员仍秉持做研究的初心,问题出在领导阶层把钱看得比研究还重要,甚至用钱来衡量研究的价值,这样的领导风气是不对的。看来,“中研院”应对这次翁启惠事件要好好反省,重新擦亮“中研院”的招牌。

猜你喜欢

生技殿堂大公报
国家版本馆: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
走进创作殿堂,体验变奏之美
“上海1934”闪耀首尔艺术殿堂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少儿书画作品4幅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