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新探

2016-09-13官声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兴趣小学数学教学

官声菊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我们老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和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及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73-02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已渐渐走进当今课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数学知识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便是小学,作为启蒙老师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做好准备,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开始,为他们美好的未来打一个扎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谈谈具体做法。

1.学生兴趣的培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小学已经不再是由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在小学阶段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不是机器人,我们不可能把数学知识复制到他的大脑里,况且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也不相同。学校的很多教师都是以确立威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导致学生一见到教师就非常害怕,这对于学习是很不利的。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学校、教师自然尊敬的心理。

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要注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学生以更多的鼓励,而不是更多的指责;多让学生发挥自身的长处,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可能教师的一句表扬能让学生高兴很长时间,这是真实存在的情况。在学习期间,教师对于学生的一切情况都要掌握清楚,可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在学生过生日期间,可以送去作为教师最真挚的祝福,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在小学期间最美好的事情了,对于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成长也大有好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3.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4.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教师要善于钻研探索,教学生,要由学会到会学,这就要求注重如何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诱导"主体"学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会升华为会学,需要教师不断从教学中总结经验,探索教学技艺,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要知道,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非常关键,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良好的独立习惯还有很多,比如说写作业及时、课前预先预习、自我检查学习情况、工整书写、有独特的分析能力等。独立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懈。

数学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学在教学中越来越明显,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起学生的动力,挖掘出学生的天赋,要求和鼓励学生们勇于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懂得自学,乐于探索、能够愉快地和同学们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教师的硬性灌输。

5.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教材中有许多实践课的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还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以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兴趣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