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的问题

2016-09-13赵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渗透高中

赵蓉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新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与意识的有效课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有效渗透人文精神,对学生展开全面的文化熏陶,使学生形成全面、健康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本文在介绍人文精神内涵及其渗透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71-02

人文精神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且积极的影响,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品格[1]。在高中阶段,学生担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认知能力越来越成熟,在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能够缓解学生的不良状态,使其正确看待事物,以免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逐渐成为了国家发展所需的栋梁之才。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

一、人文精神内涵及其渗透必要性

(一)内涵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自我关怀,主要体现为对人价值、命运、尊严的维护,对人类遗留精神文化的高度关注,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一种塑造与肯定[2]。人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更加重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人文精神可以教会人怎样做人,但其本身却无法成为一门学科,因此,需要一门具体的学科成为其教学载体,进而向学生予以渗透,加强学科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最终完成人文教育。而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必然是承载人文教育的主要学科,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恰当渗透人文精神。

(二)渗透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现状的分析可知,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仅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还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进而和世界文化接轨。在我国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为此,在高中教育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定要贯彻人文精神渗透的原则,加强教学改革,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树立人文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文精神渗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为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3]。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语文教师就是学生灵魂的启迪者,应树立人文教育理念,强化自身人文精神的渗透。首先,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人格修养,具有陶冶人文精神与实施人文教育的能力。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教师具备足够的人文精神后,才可以不断熏陶学生,使学生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其次,教师要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在理解教育工作本质的基础上,教师应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以此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精神,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强化教材利用,在文学作品中渗透人文精神

文学作品是描写人及人生经历、表现人及其喜怒哀乐的通向人内心世界的重要通道,在这里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阅读不同的社会,体察不同的生命,感受人性善恶[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非常丰富,并且富有人文内涵,均可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到生命价值的伟大与崇高。在学习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一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人格的要求及生命的意识。具体而言,其主要包括人的自由意识、生命意识及尊严意识的觉醒;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个体价值的认知;培养自强、自理、友爱、热情、宽容等品质。比如,《虞美人》主要展现的是李煜由一代君王到阶下囚的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感慨,是对人生的彻底领悟。在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人生的曲折,从而引发学生反思,以此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二是,个体对他人、群体及社会的态度、义务与责任。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对他人的友爱、尊重、认同与宽容等;确认自身在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处理群体中自身和他人的利益。比如,在学习《五人墓碑记》这一内容的时候,通过对各种人的对比,体现生命价值的高低贵贱。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体会奉献的伟大,进而明确自身责任。三是,创设人文氛围。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展示,从而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体会,这样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人文情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局限于课堂书本,就会成为“井底之蛙”,无法全面看待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文学就是实际生活的写照,能够充分体现现实社会。为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近自然,拓展视野,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5]。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感受历史遗迹、听音乐、感受大自然、体验民俗风情等方式,不断延伸语文课堂知识,陶冶学生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这样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人文精神渗透,使其形成相应的教育理念,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同时,加强对教材的利用,多联系实际生活,以此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

参考文献:

[1]王乐懿.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6):397-397.

[2]胡燕.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5(2):148-148.

[3]赵桂凤.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0):187-187.

[4]赵普枝.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文理导航(上旬),2016(5):17-17.

[5]姜天宇.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4):16.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渗透高中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