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2016-09-13方海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方海彬

【摘 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过程,提出了一种“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教学相长、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60-02

应试教育(examination-oriented edutation)是一种“智育第一、知识本位”的教育,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程度的教育形态,它容易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所以,从80年代开始,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都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实施素质教育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之以渔”,教会他们终生学习的本领。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及时开发有潜能、有才华的学生,使他们具备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竞争能力。其本质特征就是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模式虽然经历了“板书”式到“多媒体”式的过渡,但其内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高效课堂这一旨在贯彻素质教育、提升能力素质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高效课堂概述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高效课堂)是一种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精讲与学生合作互动的形式进行,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参与,体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2.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动体,学生为受动体,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为主,学生参与并独立思考的机会较少,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容易使语文课变成“欣赏课”,语文学习变成“死记硬背”,学生并没有从课程学习中获得太多知识,没有提升语言驾驭能力和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高效课堂旨在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式”学习模式,每一个阶段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从旁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其实施过程需要有一名导课员和几名小组长进行组织。导课员主要负责对课堂整体的把握,小组长主要组织本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

2.1 备课阶段

备课阶段包括课程设计和搜集资料。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备课前,教师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明确,并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核心,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准确地表达,杜绝含混不清的表述,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以便于查找资料,更好地思考。

2.2 课前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对学习小组的分配工作。学习小组的分配,需兼顾学生特点,在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尽量做到优势互补。组内成员不宜过多,课堂讨论既要热烈,又不能松散混乱,所以,每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为了调动课堂气氛,使讨论更加积极有效,在4人一组的基础上,我又将几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全班分为4个大组,并推选出学习组长,组长由领悟力好、协调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这样能有效地发动优等生帮助差生,使学生能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增进同学间彼此的友谊。

2.3 课堂互动阶段

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学多练,所以,对整个课堂的时间分配尤为重要。结合我班学生学习情况,我将课堂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

(1)导入。每一节课的课前3分钟时间由我或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营造课文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目光聚焦到本篇课文上来。

(2)检查预习。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所以,上课前学生实际上已经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这个阶段时间控制在7分钟左右。

(3)课堂讨论。教师提前设置讨论问题,也可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和课堂反映情况,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讨论话题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引导性,便于学生对本课的掌握。在讨论环节,由学习组长代替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同一问题的讨论结果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展示。不再强调标准答案,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学不同于理科类教学,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精确的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但只要不偏离主题,不无中生有,都是可以的。展示环节由我主持并进行适时引导。本阶段时间安排在25分钟左右。

(4)总结讲评。展示完毕,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讲评,总结重点知识,讲评本节课教学情况,对表现积极、见解独到深刻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典型;将讨论热烈,回答问题人数多、正确率高的组评选为优胜组。

2.4 课后评优阶段

为了更有效的激励先进、鼓励后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课后进行评优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评优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长期的评优机制,提升公信力。

3.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效课堂充分秉持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再以教给学生固定知识为教育工作的重心,而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旨,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以下两个问题仍需要高度注意。

(1)教学深度不够。

由于学生毕竟知识水平有限,很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分不清教学重点,解不开教学难点,容易出现“走马观花、面面俱到,面面俱浅”的现象。

(2)容易出现盲目攀比现象。

“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网络的便捷可能会对其形成冲击,学生可能会为了炫耀知识渊博、才思敏捷、口若悬河,形成盲目攀比现象,对于课程学习不注重思考,借助于网络和参考书,将教学活动变成展示和炫耀,将讲台变成“口才秀”的舞台。

4.结语

高效课堂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充分秉承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今仍然以“成绩论成败”的形势下,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但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笑丛.“素质教育”能译为character education吗?[J].中国科技术语,2007(6):36-37,40.

[2]邓小华.素质教育就是人本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内涵的再思考[C]//Conference on Education(CCE2011).2011:511-514.

[3]张湘韵.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困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8):6-7.

[4]刘民利.浅谈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检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10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