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情感的意义

2016-09-13卢春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体育比赛身心体育课

卢春英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41-02

一、把握学生身心特征,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品德

我们知道,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到初中三年级基本达到最高峰。尤其是性的发育几乎达到成熟。这种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并出现一些消极心境,其突出表现在进入初中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增添了许多烦恼。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也不愿求助父母和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

据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在体育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品德。

1、培养乐观的心态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观赛事,冷静对输赢”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无论自己的团体是输是赢,是胜是败,都能够陶冶情操、调节身心、获得精神享受,心理上都能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乐观感受,自始至终保持乐观心态。

2、培养自信心

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跳跃投掷中,高度上升、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提高到熟练运用;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升级;体育课考核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表彰,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体育教学对 整体学生健康情感的意义

(一)体育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初中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等,都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一方面,体育比赛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乐于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是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体育比赛的效应,在于以运动竞争为媒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而且必将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多数或全体学生间接参与,共同受教育,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二)共同参与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或是课外体育活动,其本身特点决定了很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他们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具有依赖性、牵制性和影响性。为了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三)调节身心,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快乐感

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他们在参与体育中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

三、把握学生身心特征,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品德

我们知道,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的又一次发育高峰期,到初中三年级基本达到最高峰。尤其是性的发育几乎达到成熟。这种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并出现一些消极心境,其突出表现在进入初中后,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使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从而增添了许多烦恼。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他们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断乳”,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也不愿求助父母和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

据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在体育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品德。

1、培养乐观的心态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在完成紧张学习后的休息中,为了寻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于一体,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观赛事,冷静对输赢”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中,在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无论自己的团体是输是赢,是胜是败,都能够陶冶情操、调节身心、获得精神享受,心理上都能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乐观感受,自始至终保持乐观心态。

2、培养自信心

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在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在多种身体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不断体验着成功的感受,如在跳跃投掷中,高度上升、远度增加;运动技能由粗略掌握提高到熟练运用;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升级;体育课考核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比赛中的获胜以及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对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最直观、最及时、最频繁,因而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表彰,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培养文明习惯

文明意识教育应是体育课不可忽视的品德教育内容之一,应重点抓三个方面:

(1)抓集合训练:包括课前、课中、课尾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静、齐,强调精神面貌。

(2)讲究个人、公共卫生:包括服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等。

(3)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尤其是用语方面,在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中,学生语言不文明的现象较为突出,粗话、脏话随口溜出,教师应该特别加强文明用语的教育,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

总之,现在的体育教育跟传统的体育教育已有本质的区别,涉及范围更广,意义更深远。现在的学生也不同于以往的学生,他们更聪明,更具可塑性,但他们的心理发展往往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感或心理问题也属正常现象。体育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努力用心寻找切入点,全力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积极对学生进行点滴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中身心健康、体格健美、社会适应性强的社会栋梁。

猜你喜欢

体育比赛身心体育课
老年人观看体育比赛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老人看体育比赛可减少抑郁情绪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畅聊体育赛事
身心八要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