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

2016-09-13杨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新课改

杨丽娟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得当,不仅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音乐素质能力的进程,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音乐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4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及各学科实验教材的启动和使用,人们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聚焦在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如何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各种资料的学习,在此谈谈笔者教学实践探究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教学方法也与其他学科不一样。音乐课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一些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动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体现音乐课的特点呢?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它独特的魅力之处,它是用旋律、节奏等构成特殊的音乐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的。笔者觉得课堂设计上除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不宜过多,一定要分清主次,不可画蛇添足。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出现了许多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的内容,比如有对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人文、历史、地理等文化的同构关系。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在学习中我们让学生去了解它的文化知识、文化价值虽然是不容忽视的,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也有益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但是不宜过于强调和占用大部分时间。音乐课堂主要还是得回归音乐本身,以音乐审美为主,用音乐来说话,课堂上应把主要时间留给学生在音乐中去体验。文学知识只起一个教学辅助作用,如果在课堂上过于强调它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意义。

二、有效的实施双基教学,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高中音乐鉴赏是通过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来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只有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高中学生平时只是听听歌曲,对于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很不熟悉,比如不清楚音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不懂基本节奏型,甚至会唱歌曲但不懂唱简谱等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无疑会使学生在学习“鉴赏”这一层面就增加了难度。试想如果学生连音乐的基本要素都没有掌握,谈何去研究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曲式?又怎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认为还是得多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授音乐知识,还能更深入地去学习乐曲和感受音乐。也为以后的单元学习铺好了基础。

另外,我们平时教唱歌,但有些学生却是在喊歌,演唱缺少生气和色彩,无感染力,不懂得正确地去演唱或表达歌曲的情感。而这些歌唱方法是靠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喊唱”现象,学生的音色浑浊杂乱,这样的歌唱即使学生学会歌曲,也缺少美感可言。因此平时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基本演唱技能,教师对于学生的演唱音色可以做些具体的启发和引导。

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突出实施双基教学。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三、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目前许多音乐教师最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上的问题,笔者认为也应该多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教学的方法。形式手段要适度适量,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如何使用教材内容,我们在观念上可做一些转变,许多教师依旧会严格固守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样一种观念形成就不敢去尝试“变活教材”了,我们要把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最新音乐成果及时灵活的引进课堂。比如在学习《国之瑰宝——京剧》这单元时,笔者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流行歌曲《至少还有你》的京剧演唱版本导入课堂,学生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很快就跟着愉悦地唱起来,学习兴致高涨,他们没有想到流行歌曲也能改编成京剧唱段,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十分积极主动。这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项音乐活动,常常处于主导的地位。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教学更趋向于科学性。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坛式教学环境格局,强调和突出“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应当从“无限主体”转变为“有限主体”,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地位,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比如在教学中,笔者会适当创设一些游戏、故事、生活等教学情景,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比如表演节目、分组合作展示、比赛等形式。第三,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尝试。只有多点把空间位置腾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探究的点滴体会。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确给我们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进和推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得当,不仅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音乐素质能力的进程,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音乐课,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要灵活地对待教学新理念;要注意高中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又不能背离音乐的主题;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实践和创新,又要遵循音乐教学的规律。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